教师应当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魏伯河 在网上浏览教师同行们的帖子,见到的不少是失意、抱怨、牢骚的内容,而且此类文章反响颇为热烈。少数格调较高的文章,反而被某些人攻击为不合时宜、也很少有人深入思考讨论。这使人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师队伍怎么啦?为什么是这样一副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又如何成功地教书育人? 教师的社会地位确实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党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不少地方还存在着教师工资被大量严重拖欠的现象;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现在的工作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在社会转型期教师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等等,这些都是毋庸争议的事实。但是,这些能成为我们几乎整个教师队伍士气低落、无所作为、怨天恨地的理由吗?而无所作为、怨天恨地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呢? 在网上见到的情况,和我们在现实中了解的情况,都反映出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扩而大之是精神面貌存在着比较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对此,各级领导和学校的管理者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同行们自身也要认真反思、自觉调整。 有人把教师队伍精神状态不佳、缺乏自信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收入不够高上。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还不是主要原因。据我了解,教师的收入水平在发达地区属于中等水平,在欠发达地区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教育的规模、教师队伍的数量十分庞大,要把教师队伍的经济收入提高到像某些垄断行业那样高(他们的收入最近国家将制订有关政策加以限制),客观上是做不到的。而且由于当前财政体制、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乡镇一级财政的确无力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部投入。对此,我们注意到,随着农村费改税的推行,国家正在探索改变教育投资的体制和途径。有理由相信,问题会逐步解决的。 有人把教师队伍精神状况不佳、缺乏自信的原因归结到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方面。我认为,这仍然不是主要原因。现在不少学校班额过大,加重了教师负担;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这是事实。不过也要承认这是中国国情。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行业不都是在超负荷运转?薄弱的底子,严峻的挑战,较高的目标,需要全体国民艰苦奋斗,多一些付出。当然,因为“片追”造成的多余负担是应该减轻的。还要知道,在世界上,我们的同行,他们尽管待遇、经济收入比我们高(在当地也处于中上水平),但其工作量也比我们大得多。十多年前,香港的中学语文教师与大陆教师聚会,知道我们每周只上12节课时,大为惊讶,因为他们的课时都在24—30节。去年9月,江苏丹阳师范学校校长戴光辉到德国考察,了解到德国中学教师每周工作5天,但课时平均23.5节,几乎每天上课5节。备课、批改作业之类我们在班上干的工作他们都是在家里、在课下完成的。尽管他们的班额较小,但总的工作量决不比我们小,而是比我们重得多。可见工作量大小也不是影响教师精神面貌的决定因素。 我认为,要使教师的精神面貌有大的改观,使我们的教师充满自信,除了社会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对教师取得的业绩及时给与表扬、肯定、奖励外,还应在教师自身的自我调整上多下功夫。 我们现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应该说近年来是不断有所提高的。但就学生和社会满意程度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和过去相比,平均学历有了较明显提高,但实际教学水平与上一代教师相比,不少并没有优势。这是因为,第一,现在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之所以报考师范院校,并不是出于对教育的热爱,而是看中了师范院校录取分数较低、不交费或交费较低、毕业容易分配等原因。这样的人总体素质不算优秀、专业思想又不稳定,对教育事业缺乏一种执著的精神。稍有不满意,就容易怨天尤人。第二,现在的这一代青年教师,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长大的。读死书、死读书,是一大特点。许多语文教师竟然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最基本的中外名著,音体美等方面缺乏爱好和基础,素质很不全面,胜任教学工作本来就很吃力。而他们面临的学生却是与过去不同的、思维更活跃、个性更突出、见闻更广泛的群体。教师对学生越来越缺乏知识、能力上的权威性。而民主、现代的教育思想教师又没有树立起来。教育管理学生也使教师视为畏途。第三,现在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继续教育、住房医疗改革、子女上学交费等许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接踵而至。教师由于与社会接触较少,严重缺乏思想准备,对改革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属于社会中一个明显弱势的群体。当各项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到来时,表现出的被动和无奈也超过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以上几点,加上经济上相对拮据、工作上压力增大,使相当数量的教师精神处于一种压抑之中。不少还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 据我国一个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组2000年发布自己的调查结果说,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这个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采用的是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虽然这一结果曾有专家提出质疑,认为不会有这么大比例,但也足以证明问题的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不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有成效的工作,指望这样的教师有多强的自信心、有多好的精神风貌,显然是不现实的。 教师的精神面貌要有一个大的改观,我认为从政策环境上来说,需要:1、适当分流。不热爱、不乐意、不胜任教育工作的,可以鼓励他们“跳槽”,去从事更适合他们的工作。教育内部的人事管理体制目前是最僵化的,要开放搞活。2、教育行政部门要多开展有实效的、不是形式主义的、不收费或把收费压在最低限度的培训,包括业务的、思想的、综合素质的培训。使教师在“一专”的基础上实现“多能”、使教师的工作在“胜任”中感到“愉快”。第三,切实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内部分配体制要改革,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使优秀教师能得到较高的、令人羡慕的报酬。第四,引导教师多层面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改革的大势、教育的责任、自己的定位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进而引导教师看到前途、树立信心。 从教师自身来说,主要是做好心理调适,保持健康的心态。热爱事业、热爱学生,才能从中体验到乐趣。看到前景光明,人就更能面对当前的困难。对工作得心应手,才能在工作中感到喜悦。工作成绩突出受到肯定和奖励,更能使人增强自信。少埋怨环境,多调整自己,这是魏书生对青年教师的忠告之一。教师要形成肯定式人生观。看待事物多从正面去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能从好的一面去看,就是“肯定式人生观”;经常从坏的一面去看,就是“否定式人生观”。遇到不称心的事(挫折),产生“负反应”的人,总是着眼于事物的消极方面,所以苦恼缠身;相反,遇到挫折而产生“正反应”的人,能着眼事物的积极方面,很快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消极情绪像一条毒蛇,会无情地摧毁人的意志、伤害人的精神、破坏人的健康,乃至吞噬人的生命。一旦发现自己被消极情绪所笼罩,就要尽力、尽快让自己解脱出来。 教师的精神状态,必然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不是给与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就是给与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保持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更是对学生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的表现。希望那些失意消沉、精神不振的同志尽快克服不良的思维方式、走出不良的精神状态。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