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是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山东省宁阳一中 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和体会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山东省宁阳一中 魏伯河 我校自1988年以来,已连续13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荣誉,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还多次获得“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单位”、“中国特色学校”、省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雷洁琼、杨汝岱、段君毅、季羡林等领导和名家近年先后对我校题词勉励,省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做了报道。 回顾多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成绩的取得,主要是由于我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先进的办学思想,坚持“学校应该是精神文明的示范区”的理念,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创新,做到了以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学校全面工作,使学校沿着正确发展道路年年上台阶、一步一层天。 一、学校要成为“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标准,树立较高的办学目标。 多年来,由社会用人体制和人们片面的人才观为基础导致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使得对学生的培养上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重分轻能”的倾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被单一化为只是教书应考,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因而也呈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被真正当作人来教育,而是被看作机械被动接收的机器,从而导致不少学生成为只会死读书本的“书呆子”,或者成为有才无德的畸形儿,根本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求。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着眼于整个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此,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惟其如此,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走上正轨,学校也才有可能成为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反之,如果把学校办成“文明监狱”,即便可以像生产流水线一样加工出大量符合升学要求的“标准件”,也不可避免地会使精神文明呈现荒漠化。 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上,我校是主动和自觉的。1993年,我们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千百十”活动(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标准,每年评选1000名优秀学生、100名标兵学生、10名最佳学生),而后,又进一步把学生培养目标修订为“学业扎实、志向高远、素质全面、特长明显”,明确制定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制定的《实施意见》时,看到国家要建设1000所示范性高中,决定抢抓机遇,适度超前发展,于1994年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创中华名校,育四有新人”。同时,确定了今后几年的学校工作指导思想:“以开拓进取为主旋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并在工作中形成了“以人为本,以法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决心把宁阳一中建设成精神文明的示范区。8年来,我们以此为总抓手,一方面,自筹资金,负债运营,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使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由不足700万元猛增至6000万元,办学条件达到了市内领先、省内一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另一方面,我们狠抓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观念更新,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使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不仅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还被人民群众誉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二、学校要成为“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学校的鲜明特色和巨大优势所在。在当前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上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信仰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学校要成为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尤其应该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继承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方式、方法,更要根据现实形势特点采取新的套路、措施。作为学校,还必须在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上下大功夫。 领导班子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学校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始终把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要求领导干部争做“三个代表”的模范实践者。班子成员不断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政治理论素质不断提高。我们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分工负责、轮流带班制度,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认真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真正实现教职工当家作主、民主管理。认真实施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制度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使领导班子成员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并置于广大教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要求师生做到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要求师生不做的,领导干部坚决不做。工作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得到了群众的信赖,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全面顺利地完成学校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组织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抓好党员政治学习,使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形成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我们实施了“党员联系班制度”,选聘优秀党员作为“党代表”分到各班,一是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班主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帮助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当好班主任的参谋顾问;三是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和发现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这一制度,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党员深入班级、深入师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班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围绕“创中华名校、育四有新人”的办学目标,我们进一步提出:中华名校要有中华名师来执教,为此,我们实施了“名师工程”。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标准严格要求教师,使大家沿着校内名师、县内名师、市内名师、省内名师直至中华名师的道路一步步前进。我们认真坚持教职工学习制度,引导大家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以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使广大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办学目标上来,统一到干事业、谋发展上来,统一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来,形成了“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全面发展、争创一流”的良好校风。 我们叫响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口号,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为学生终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崭新观念和“忠于职守,勤于探索,养德练才,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我们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创新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尽管我校教师除了集体福利之外很少有什么奖金补贴,但广大教职工无怨无悔,都在工作中奋力拼搏、争先创优。93年以来,我校先后有60余人分别被评为全国、省、市、县级优秀教师和县级以上各类先进工作者,王厚龙老师并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 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认识到,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端正学习态度。我们把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学业扎实、志向高远、素质全面、特长明显”,千方百计把他们造就成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新生一入校,我们就注重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树立比较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端正学习态度。我们还借鉴外地经验,在学生中积极发展党员。通过中学生业余党校,定期为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提高了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自觉性。现已成功地发展了三批学生党员,这些学生在学习和其他各方面均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而强烈的反响,对我校形成“学思结合,言行一致,勤奋扎实,力争上游”的学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我们进行了各种探索,例如: 1、推行值日班长制。我国的学生普遍缺乏主体意识。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多年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管理的地位。我校为解决这一问题,从1987年开始试行了“值日班长制度”,让每一个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经过两年努力,效果十分明显。1989年开始,我们把这一措施推广到一个年级;1992年开始,进一步推广到全校。现在,“值日班长制度”已成为我校学生管理的一项常规措施,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2、实行学生干部竞选换届制。实行“值日班长制度”后,仍设立常任班干部;根据我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我们在校团委之下设立了年级团总支,在校学生会之下设立了各年级学生会。学生会、班委和学校、年级、班各级团组织的成员,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骨干队伍。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我们对各种学生干部职务实行竞选上岗,定期换届。既避免了部分学生长期担任班干部易养成的娇、骄二气,又使更多学生有了参与管理经受锻炼的机会。 3、实行班级、学校大型活动学生竞标承办制。传统的教育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使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既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又能达到“活学、乐学”的目的,我校班级和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包括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在内,都采取了由学生全员参与、竞标承办的办法,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学校要成为“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必须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变成学园、花园、乐园。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在精神文明示范区的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对校园绿化高度重视、舍得投入。90年以来,我校对校园进行了重新规划改建,预留了较多的空地,种植了草坪,建起了花园,楼房前后、道路两旁还栽种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乔灌结合,相映成趣,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成了宁阳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8年以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花园式单位”。学生学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身心愉快、精神焕发,不仅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其心灵、情操也受到陶冶。 为了优化校内育人环境,让校园内所有设施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我们在各个公共场所和教室里张贴了名人画像、题词,展示了“名师风采”;在学生活动场所的墙壁上书写了名人名言;在花园内修建了“砺志亭”、树立了富有教育意义的公告牌;在学校主体建筑上竖起了反映办学理念的巨幅标语,在每座建筑物上镌刻了老教师的书法作品;在校园显要位置建造了寓意深刻的雕塑作品。这些,既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和激励。 如果说上面的一切都还只是背景的话,我们组织学生经常开展的一些活动,则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歌咏比赛、诗歌朗诵、器乐演奏、书画展览、棋类循环赛、辩论擂台赛、集邮活动,是经常开展的。到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自己提出创意、以班级为单位自主承办的各种节目,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平时,你漫步校园,音箱里传来的是“校园之声”广播站播音员那温馨的话语;如果你戴上耳机,又可以听到英语无线发射台的英语原版播音;“书林路”、“求知路”边,你随时可以看到潜心读书的男男女女;“成才路”、“健身路”旁,绚丽多彩的展览橱窗里展示着学生们的各种成果;来到《洸河》文学社的编辑部,学生编辑们会送上他们最新的一期杂志请你指教;小记者团的成员们则不仅活跃在校园,他们经常到校外去采访先进单位、模范人物……在这里,在这一远近闻名的学园、花园、乐园里,学生早已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他们自己也在教育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踏着青春的脚步。 在创建精神文明示范区的道路上,我们还只是走了短短的几步,我们深知,今后的路更长、更长 ……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