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题单元测试(六)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题单元测试(六)(七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单元测试——第六单元(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A )(2分)A.木杮(pèi)棹数小舟(zhào)锦衾(qín)盈盈一水间(jiàn)B.卒然(cù)湮于沙上(yā斫之(zhuó)夫叱大儿声(chì)C.啮(niè)齁声(
试题预览
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A )(2分)
A.木杮(pèi)    棹数小舟(zhào)    锦衾(qín)    盈盈一水间(jiàn)
B.卒 然(cù)     湮于沙上(yā        斫之(zhuó )   夫叱大儿声(chì)
C.啮(niè)      齁声(hōu)         臆断(yì)     溯流逆上(sù)
D.曳铁钯(yè)   狐裘(qiú)         脉脉(mò)     擢素手(zhuó)
(解析:A.“杮”应读fèi。)
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 思相同的一项( D )(2分)
A.中间里拉崩倒之声    盈盈一水间
B.阅十余 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乃援琴而鼓之          其反激之力
D.京中有善口技者       伯牙善鼓琴  
(解析:A.夹杂/隔;B.经历/阅读、吟诵;C.代词,代指琴/助词,的;D.擅长。 )  
3.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钟子期 辄穷其趣 穷尽
(2)一寺临河干 水边,河岸
(3)众宾团坐    聚集、集合 
(4)一时齐发   同一时候
(5)卒逢暴雨 突然。这个意义后写作“猝”
(6)将军角弓不得控 拉,拉开
(7)家书抵万金 值,相当
(8)乃援琴而鼓之 拿,拿过来 
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4分)
(1)臣之质死久矣
古义:对象,搭档
今义:质量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门学科
(3)中间里拉崩 倒之声
古义:其中夹杂着
今义:两事物之间的位置
(4)志在登高山
古义:意念,心情
今义:志向,志气
5.请指出下面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D )(2分)
A.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B.洋洋兮/若江 河
C.尝试/为寡人/为之
D.京中/有善/口技者
(解析:D.正确划分:京中有/善口技/者)  
6.请根据提示填空。(4分)
  (1)《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形象地表现出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的句子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长江出三峡,渡荆门,天开地阔,逼真如画的名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
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小明在老师教古诗文的课上很不专心,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小明说:“古诗文那么难学,现在又不说不写古诗文,有什么必要去学呢?”假如你认为学古诗文很有必要,请你代老师对小明说几句话,使小明认识到学古诗文的重要性。(60字以内)(3分)
示例: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文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语文整体水平。(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8.(柳州中考)育才中学将举行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社 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9分)
(1)【资料我来查】在查阅资料时,你看到下面三则材料,请你对其进行分析,写出两点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4月8日,一场名为“春暖花开”的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广西音乐厅上演。具有浓郁广西特色的民族歌曲与西方交响乐“牵手”,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演绎了民族文化。观众对这样的大胆创新报以热烈的掌声。
[材料二]近年来,每到节假日,众多游客走进程阳八寨景区,听敬酒歌、跳多耶舞、吃百家宴,领略独特的侗族风情。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民俗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吸引 更多游客,显示了民族为文化艺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力。
[材料三]“三月三”期间,我市组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市民族高中、柳江县壮文学校附属小学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高中等8所“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开展对歌、传统体育、民族舞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民族文化,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得到人们的重视、传承和发扬。
你的探究结果是:
①                                                    
②                                                   
示例: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演绎民族文化,雅俗共赏,获得群众好评。
②民族文化艺术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③民族文化进校园,让民族文化得到重视、传承和发扬。
(2)【板报我来做】为了让同学们对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学校要出一期宣传板报。请你参照示例,为板报设计两个栏目。(2分)
示例:民族音乐知多少
栏目一:                    栏目二:                 示例:民族文化大家谈   民族歌舞显魅力    多彩的民族服饰   探寻民间技艺身边的民俗小吃(3)【专家我来请】育才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张华,将前往邀请我市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李晓冬教授参加此次研讨会,假如你是张华,见到李教授后,你会怎样说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很线上。(3分)
示例:李教授,您好!我是育才中学学生会主席张华。我们学校将举行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讨会,诚挚邀请您来参加。请问您有时间吗?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忧国思家之情。
10.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3分)
“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答出两点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 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二石兽并沉焉(于此,在那里)
(2)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突然)
(3)不亦颠乎(颠倒)
(4)如是再啮(这样)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3分)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 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 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以上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文 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引人深思。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
【甲】口技
林嗣环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口技
蒲松龄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
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 :“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 “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 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
13.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2)奋袖出臂(举起)
(3)携一药囊(携带)
(4)俄闻帘钩复动(不久,一会儿)
14.把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双手,每只手有上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2)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
有来请她治病的人,这个女子不能自己开药方,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灵请教。
15.【甲】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乙】文中同样使用了侧面描写的语句是: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2分)
16.【甲】文中总括不及一一描摹的声响的语句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乙】文中的青年女子表 演口技的目的是: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2分)
17.【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1分)
【乙文 参考译文】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女子,她的年纪 大约二十四五岁。她带着一只药箱,在村中给人看病。有来看病的人,那女子自己不开 药方,说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仙请教。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到了傍晚, 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自己关在里面。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 外面,侧耳倾听。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没有人敢咳嗽,小房子里外都听不到响动声息。
到了夜里左右,人们忽然听见小房子里 有 掀帘子的声音。女子在里边问:“是九姑来了吗?”只听另一个女子回答说:“来了!”又问:“腊梅跟从九姑一起来的吗?”一个似乎女仆的说:“来了。”然后,这三个女人说话的声音夹杂在一起,叽叽咂咂说个不停。过了一会儿,外面的人又听见小房子里有帘钩子声响,青年女子说了声:“六姑来了。”她旁边的人说:“春梅也抱着小公子来了哎。”一个女子说:“犟脾气的 孩子!哄他他也不睡,非要 跟着六姑来。他的身体像有千斤重,抱着他真累死人!”
(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乔山人善琴
(清)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 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 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 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敲门。款,敲;扉,门。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尝得异人 传授 尝:曾经
(2)以弹絮为业   业:职业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他常常 在荒山野岭,一遍又一遍地弹奏,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感到凄寒,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
20.本文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21.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不是,因为在邻媪听来,乔山人弹奏的琴声像弹棉絮一样,她根本就不知道琴声要表现的主旨。
22.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示例:唉,没想到自己如此高明的琴艺,在老太婆的耳中,不过跟弹棉花的声音没什 么区别。世上知音难觅,
 能够真正懂得欣赏艺术的知音何处能觅得?
【参考译文】
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一遍又一遍地弹奏,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感到凄寒,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说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
三、写作(50分)
23.京中口技人技惊四座,听众无不为之迷醉。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有一样让别人吃惊的拿手活呢?把它秀出来,和
大家一起分享吧。请以“我的拿手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600字以上。
作文略。 (124.230.142.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题24 口技』  下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题13 苏州园林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