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题13 苏州园林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题13 苏州园林(七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 对称(chèn)    丘壑(hè)   镂空(lòu) 重峦叠zhàng(嶂)自出心cái(裁)斟zhuó(酌 )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玲lónɡ(珑 ) línxún(嶙峋)别具jiànɡ(匠)心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
试题预览
    第四单元 
13  苏州园林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
对称(c hèn)       丘 壑(hè)        镂空(lòu)
重峦叠zhàng( 嶂 )   自出心cái( 裁 )     斟zhuó( 酌 )
 轩榭(xuān)(xiè)    池沼(zhǎo)          玲lónɡ(珑 )
lín xún(嶙峋)        别具jiànɡ(匠)心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干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C.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 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用心裁剪。)
(解析:“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 
3.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 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 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D.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解析:B项中顿号应改为逗号。)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 期的 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2)第②句存在语义矛盾,应删去“近”或“多” 。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 榜样”改为“标本”。
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2)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举例子)
(3)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打比方)
6.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 、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 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 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
苏州水的特点:温柔;苏州话的特点:柔婉;昆曲的表现形式:写意。 
7.你们班想开展一次调查苏州园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精彩苏州古建筑,美丽园林扬四方。
(2) 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至少写出三种)
①实地考察苏州园林;②采访苏州园林的设计者;③阅读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等。(本题为开放性 题目,只要紧扣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8.综合性学习。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 ,长城的情况如何呢?
【活动一:调查探究】以下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张长城测量统计表和网上的两张照片
时代 原长度(公里)   现存长度(公里)
战国     600        300
汉代     2200        1000
 明代     140 0        800
  
图一           图二
【注 】图一为甘肃省一处夯土长城,由于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大面积坍塌,成为长短高低不等的一个个土墩。
图二曾是辽宁绥中“ 最美小长城”,现被抹成水泥路。
请概括表格内容并结合两张照片分析其原因。
(1)长城正在我们的眼中一天天残破、消失。
(2)长城残破、消失,既有数百年的自然风雨侵蚀的原因,也有人为破坏的原因。
【活动二:口语交际】如果你在攀登长城时,看到有人随意在长城上取土、掏洞、修窑、建库房等等,你将怎样阻止他们?
叔叔(阿姨):你好!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多加保护才对,请不要随意破坏和占用,好吗?(注
意简明、连贯、得体)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一至六段,完成下面的题 目。
9.阅读一、二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0.“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不 能。“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 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苏州园林中假山的艺术美。 
11.第四段中“水面假 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1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题单元测试(六)』  下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题小专题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