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4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4(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四)诗歌的主旨把握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向探究】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
试题预览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导学案(四)
诗歌的主旨把握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探究】
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典例分析】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备考锦囊】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首诗体现了XX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二、答题要领
1、体悟要深入 2、分析要细致 3、归纳要全面 4、评价要恰当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巩固练习】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 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文后问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导学案(四)
诗歌的主旨把握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参考答案 
[例1] 蝶恋花     苏轼
【参考答案】①同意。(步骤一) ②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步骤二)③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步骤三)
【参考答案】①不同意。(步骤一)②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步骤二)③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步骤三)
[例2]临江仙    侯蒙
【参考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答题要领
1、体悟要深入  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   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3、归纳要全面   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   一是避免陷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又失公允的。
答题步骤
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3、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示例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成大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4、赤壁      杜牧
【参考答案】同意。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61.184.24.18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3』  下一个『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配套练习-3-4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