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配套练习-3-4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配套练习-3-4(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配套练习(三、四)诗歌的主旨把握之概括、分析与评价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
试题预览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配套练习(三、四)
诗歌的主旨把握之概括、分析与评价


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 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 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次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配套练习(三、四)
诗歌的主旨把握之概括、分析与评价
参考答案 

1.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 维      夜 深       宋•周 弼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零落昆虫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2.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次奉寄 [元]魏 初
(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2)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3.小斋即事      刘一止
(1)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4.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格节操的珍视”也可以。
5.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61.184.24.18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4』  下一个『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