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皖北协作区”高三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上传安徽省蒙城一中宫纪仁)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0年“皖北协作区”高三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上传安徽省蒙城一中宫纪仁)(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0年“皖北协作区”高三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上传安徽省蒙城一中宫纪仁)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3题。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个体行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心理学诞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而认知心理学约起源
试题预览
2010年“皖北协作区”高三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  (上传  安徽省蒙城一中  宫纪仁)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3题。
                       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个体行为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心理学诞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而认知心理学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知觉、意象、思维、记忆、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意识和心理机制,更强调人的行为受其认知过程的影响和制约,主张正是内在的认知可以解释和预见行为,并构成个体行为的重要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意象在揭示人的内在认知心理机制,从而在深入分析和理解人的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人依靠感觉与知觉了解周围的世界。知觉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通过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完成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和处理。当一个人接受到来自环境的信息或刺激时,他便会通过相应的神经活动对接受的信息或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判断,形成新的知觉,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刺激作出反应。人的知觉行为表现出整体性、选择性、相对性、恒常性、组织性等心理特征。总的说来,知觉的形成要依赖于个体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知觉是现实刺激的信息和记忆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在反应或采取某种行动之前,总是会有一个内部的心理决策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整合完成的。这样一个决策过程便意味着刺激的输入与反应的输出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的心理过程或内在的认知过程。人的行为离不开认知,而认知的本质在于符号计算和信息加工。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和意象是密切相关的。所谓意象,是指已经贮存的知觉形象的再现,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意象形成的过程常常是选择性知觉、错误知觉、知觉扭曲不断发生的过程。意象作为个体过去所获信息的产物,它不是信息的一般积累,而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信息认知图式。当个体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时,由于时间、信息及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快速地、严格地、理性地搜集所有的信息而对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于是在心理惰性的驱使下,个体总是尽可能地节省认知能量、减轻认知负担,试图寻找认知的捷径,从而不自觉地、更多地依赖于已有意象进行决策和行动,而这有可能会产生错误知觉。
    错误知觉指个体对收到的信息或刺激的理解和判断背离了实际情况。由于知觉往往要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不全都是客观真实的刺激因素本身,而是对刺激因素的知觉最终决定着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在此情形下,就可能导致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现象。一旦知觉发生错误,理解就会错误,从而做出错误反应。可见,在个体决策过程中,知觉起着重要作用。个体的错误知觉往都是负面性的,并非都是坏事。行为的正面、负面效应,要看个体的错误知觉在其意识中形成了怎样的意象,不同的意象会指引不同结果的产生。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07年7月10日,有删改)
    1.下列对“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门新兴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心理学中的知觉、意象、思维、记忆、注意等。
    B.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人认识决定个人行为,但认知有误未必行为错误。   
    C.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意象紧密相关。知觉是意象的基础,意象是知觉形象的再现或改造。
    D.认知心理学认为意象形成的过程,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如果依靠这种意象决定行为,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2.下列对错误知觉的形成及结果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错误知觉可能由定势思维所致。
    B.个体只要克服惰性心理,严格理性地分析所占用信息就会避免错误知觉的形成。
    C错误知觉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使无必然的意象成为现实,助人成功。
    D.错误知觉即错觉,个体行为出现负面性结果,不一定是错误知觉的错,个体意识中意象如何,才是个体行为正负的主要依据。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觉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而个体的行为也离不开个体已有的认知。
B.知觉与意象的产生都离不开现实的直接刺激,现实的刺激是形成知觉与意象的基础。
C.意象建构着个体的心理品质,而个体也利用意象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D.知觉、意象决定着人们行为的方向和效果,在个体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3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数奇,屡试辄蹶  数奇(shù jī ):命运不好
  B、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方:比拟,比方
  C、虽其体格时有卑者  体格:身体健康状况
  D、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  官:做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
  巫医药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蕙认为徐文长有奇才,胡宗宪延请他为幕府宾客;当时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嘱文长作贺表,皇帝看后很高兴。文长还喜好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
B、徐文长傲视权贵,不拘官场礼节,葛衣乌巾,高谈阔论;权贵登门,有时拒不接纳。
C、徐文长一直不得志,就纵情饮酒,游山玩水,其诗内容丰富,匠心独出,有王者气度,不是那些伺候人的女人所能企及的。
D、徐文长因为猜疑杀死了他的续妻,入狱被判死刑,张元汴极力解救才被释放。
7、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3 分)
                                                                                  
(2)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3 分)
                                                                                 
(3)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8—9题。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丰五年(1082)九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
8、“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历来为人称道。试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4分)
答:                                                         
9、“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5小题)(5分)
(1)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2)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
(4)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7)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8)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脚   印
王鼎钧
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
   你该还记得那个传说: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脚印一个一个都捡起来。为了做这件事,他的鬼魂要把生平经过的路再走一遍。车中、船中、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永远不灭。纵然桥已坍了,船已沉了,路已翻修铺上柏油,河岸已变成水坝,一旦鬼魂重到,他的脚印自会一个一个漂上来。
   想想看,有朝一日,我们要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坚果;花市灯火如昼,长街万头攒动,我们去分开密密的人腿捡起脚印,一如当年拾起挤掉的鞋子。想想那个湖!有一天,我们得砸破镜面,撕裂天光云影,到水底去收拾脚印,一如当年采集鹅卵石。在那个供人歌舞跳跃的广场上,你的脚印并不完整,大半只有脚尖或只有脚跟。在你家门外、窗外、后院的墙外,你的灯影所及,你家梧桐的阴影所及,我的脚印是一层铺上一层,春夏秋冬千层万层,一旦全部涌出,恐怕高过你家的房顶。
   我要捡回来的不只是脚印。那些歌,在我们唱歌的地方,四处有抛掷的音符,歌声冻在原处,等我去吹一口气,再响起来。那些泪,在我流过泪的地方,热泪化为铁浆,倒流入腔,凝成铁心钢肠,旧地重临,钢铁还原成浆,还原成泪,老泪如陈年旧酿。人散落,泪散落,歌声散落,脚印散落,我一一仔细收拾,如同向夜光杯中仔细斟满葡萄美酒。
   也许,重要的事情应该在生前办理,死后太无凭,太渺茫难期。也许捡脚印的故事只是提醒游子在垂暮之年做一次回顾式的旅行,镜花水月,回首都有真在。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站,当然就是故乡。
   人老了,能再年轻一次吗?似乎不能,所有的方士都试验过,失败了。但我想有个秘方可以再试,就是这名为捡脚印的旅行。这种旅行和当年逆向,可以在程序上倒过来实施,所以年光也仿佛倒流。以我而论,我若站在江头、江尾想当年名士过江成鲫,我觉得我20岁。我若坐在水穷处、云起时看虹,看上帝在秦岭为中国人立的约,看虹怎样照着皇宫的颜色给山化妆,我15岁。如果我赤足站在当初看蚂蚁打架、看鸡上树的地方让泥地由脚心到头顶感动我,我只有6岁。
   当然,这只是感觉,并非事实。我有脚印留下吗?我怎么觉得少年十五二十时腾云驾雾,从未脚踏实地?古人说,读书要有被一棒打昏的感觉,我觉得“还乡”也是。40岁万籁无声,忽然满耳都是还乡、还乡,还乡———你还记得吗?乡间父老讲故事,说是两个旅行的人住在旅店里,认识了,闲谈中互相夸耀自己的家乡有高楼。一个说,我们家乡有座楼,楼顶上有个麻雀窝,窝里有几个麻雀蛋。有一天,不知怎么,窝破了,这些蛋在半空中孵化,幼雀破壳而出,还没等落到地上,新生的麻雀就翅膀硬了,可以飞了。所以那些麻雀一个也没摔死,都贴地飞,然后一飞冲天。你想那座楼有多高?你已遗忘了太多的东西,愿你还记得这个故事。
……那个旅客说:你想我家乡的楼有多高?另一个旅客笑一笑,不愠不火:我们家乡也有一座高楼,有一次,有个小女孩从楼顶上掉下来了,到了地面上,她已长成一个老太太。我们这座楼比你们那一座,怎么样?
   当年悠然神往,一心想奔过去看那样高的楼,千山万水不辞远。现在呢,我想高楼不在远方,它就是故乡。我一旦回到故乡,会恍然觉得当年从楼顶跳下来,落地变成了老翁。种种成长的痛苦,种种期许,种种幻灭,生命中那些长跑、长考、长年煎熬、长夜痛哭,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发生,“昨日今我一瞬间”,时间不容庸人自扰。这不是大解脱、大轻松、这是大割、大舍、大离、大弃,也是大结束、大开始。(有删改)
【注】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苍山县人,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
1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脚印》以一个有关脚印的传说,引出了浓浓的文化乡愁。把生平经过的路再走一遍,这内中的心理,可以看作是王鼎均的一次精神还乡。
B.这种乡愁观念的形成恐怕与作家的个性气质及五六十年代紧张的海峡局势有密切联系,生不能回家,用回忆走在回家的路上,用鬼魂来一路拣拾脚印回家,这里面该隐忍了无尽的哀痛。
C.文中“脚印”还隐喻人在生长、前进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或记录,“捡拾脚印”也是对自我人生的一种回顾和总结。
D.文中捡拾脚印的传说道出了所有漂泊者的人生宿命,至垂暮之年总要完成从老年向中年、青年、少年、童年的返回,最终在故乡找到精神依托。
E.从全文的内容与结构看,第一段直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在全文中起到总领的作用,后文始终围绕这一主线实写乡愁。
12、文章后面引用了两个乡间故事,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和要说明的道理。(6分)
                                                                             
                                                                                
                                                                               。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人散落,泪散落,歌声散落,脚印散落,我一一仔细收拾,如同向夜光杯中仔细斟满葡萄美酒。
                                                                             
                                                                                
                                                                               。
 我怎么觉得少年十五二十时腾云驾雾,从未脚踏实地?
                                                                               
                                                                               。
14、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
  除引用神话传说和乡间故事外,本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说出两点即可。)
                                                   
                                                    
                                                    。
  本文表现了作者深挚的思乡之情,然而作者自1949年离开大陆后,再未踏上故土,并表示没有回乡的想法,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围绕一个方面展开即可,但不应从政治角度分析。)
                                                   
                                                 
                                                   。
第Ⅱ卷   ( 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 分 )(  )
A、保障市场供给,规范价格秩序,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涨,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招览人才,一统天下的领袖无疑深暗用人的技巧。这些例子在史书上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C、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就是命令,李刚当机立断把铁锹一扔,纵身跳进汹涌的江水里。
D、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的华夏文化,一言以敝之,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3 分 ) (   )
A、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B、医院有关人员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救人,而是欲置患者于死地,掩盖事故真相,干下了伤天害理、骇人听闻的事。
C、安徽电视台的编辑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的有声有色。
D、这种作文形式给学生以极大的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写作要求,纵横捭阖,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分。
1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    )
A、温总理强调,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并指出要强化行政问责制,出了问题必须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B、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C、文化需要的手段通往最广大的受众,而娱乐的价值也需要文化的内涵来体现,娱乐与文化就像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春运遇大雪,对交通部门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应该形成一套有效的公共应急机制,确保在任何突发情况下,我们都能应对自如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做题。(4分)
前不久,某校一贫困学生突患重病急需大笔住院费用,该校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心捐款活动。活动过后,校方将参加捐献的学生名单按捐款数量的多少依次排列,张榜公布,此举在师生中引起了争论。假如你是反方,请根据正方辩词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写出你方的辩词。
正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正气需要弘扬。乐善好施,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捐款排名公布,正可以弘扬正气,宣传美德,滋润并温暖人心。
答:                            
19、(5分)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个试验所蕴含的哲理,不超过10个字。
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所蕴含的哲理是:
20、(6分)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嘴巴很豁达                                ——————————————
吞得下所有辛酸                            ——————————————
它又很狭隘                                ——————————————
说不得一点是非                            ——————————————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美国中学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是2,8加6也是2,有这种可能吗?请给以说明。
一位男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也是2却是不可能的。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被提出来,肯定有它可能的因素,所以,8加6也是2是可能的。数学上既然没有这种可能,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譬如,上午8点的6个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6个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
材料(二)
美国纽约有一位女孩,她在上学之前,并不认识阿拉伯数字0,当别人问她那是什么时,她有很多答案,比如苹果、鸡蛋、橡皮圈、碗口等等。后来,她的母亲把她送去上学,回来时,她兴奋地告诉她的母亲,她知道了那个圆圆的是0字,而并不是苹果或鸡蛋什么的。她的母亲很生气,把学校的老师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老师折断了她孩子想象的翅膀。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的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准抄袭,书写工整,标点准确。
参  考  答  案
一、
    1.C(A“科学”应为“学科”;“研究心理学中的知觉、意象、思维、记忆、语言等”也与原文的说法不一致,原文只是举例,并非只是指它研究的全部内容。B项在原文中有依据,原文中反复强调过“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和制约”的观点,而非决定。D项偷换概念,应为“错误知觉往往产生错误结果”。   
    2.B(说法太绝对)
    3.A(B项“都离不开现实的直接刺激不准确。意象的出现就并非“直接刺激”。C项“建构着介体的心理品质”文中无据,只能说是“建构着个体对世界的认知” D项“决定着人们……的效果”不对。“至关重要”也有误) 
二、
4、C(体格:体裁格调)
5、C(A就/竟;B并列关系/转折关系;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比/被)
6、C(C项中应为:有王者气度,不是那些像女人一样伺候人的诗人所能企及的。)
7、见译文。
三、
8、(4分)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烘托出夜静人寂、安静恬美的意境。
9、(5分)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10、(5分)
(1)无以至千里
(2)揭竿为旗
(3)朝不虑夕
(4)人生代代无穷已
(5)丛菊两开他日泪
(6)石破天惊逗秋雨
(7)多情自古离别
(8)渺沧海之一粟
 四、
11、(5分)AB(C项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指向无关。D项“道出了所有漂泊者的人生宿命”不妥,且以偏概全。E项“后文始终围绕这一主线实写乡愁”错误。只选对一项给2分。)
12、(6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2分)为我的故乡增添了一种奇幻的色彩,表现了游子对于故乡深挚的思念之情,深化了主旨。(1分)撷用乡间故事,说明人生短暂,不可庸人自扰,显示作者放达的人生境界。(1分)
13、(6分)
(3分)作者悠然神往于千山万水外的故乡风物,刻骨铭记着童年的美好时光,因为它们记录了自己的过去,更因为它们与故乡紧密相连。(2分)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盼望着能在垂暮之年作一次回顾式的人生旅行。(1分)
    (3分)青春年少时不懂得故乡的真正含义和份量,不曾体验到思乡的感受;(2分)年长后,长期漂泊在外,才知道故乡是难以割舍的。(1分)
14、(8分)
(4分)构思新颖,入笔角度独特,从脚印传说入笔抒发自己的乡愁,别开生面;大胆运用联想与想象,采取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运用新奇的比喻,生动贴切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4分)
示例一
  王鼎钧不敢还乡。缘由是因为珍藏着旧时的回忆,害怕走近真实的已经面貌全非的故乡,害怕那种美好的记忆会随风而逝。王鼎钧怀恋的只是记忆中给他美好感觉的故乡,他宁愿把故乡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因为亲人都已不在了,故乡也已经不是从前的故乡了。他是一个珍视自己记忆的人,因着太有情,太爱,而只能以看似无情的做法而完好地保留自己心目中的故乡。)
示例二
王鼎钧不愿回乡,他的乡愁是精神的,而非现实的,现实中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王鼎钧是不愿回去的。即如他所说“乡愁是美学。”“用不着和别人搞竞赛”,这是一种情感的依恋和怀念,是一种精神的维系和依托。至于王鼎钧对乡情的咏叹也是为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下一个『普宁市华侨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级语文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