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华侨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级语文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普宁市华侨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级语文卷(高一必修三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普宁市华侨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级语文试题(出卷人:许文光)说明: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试室号、考生号和班内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2、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
试题预览
普宁市华侨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级
语文试题
(出卷人:许文光)
说明: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试室号、考生号和班内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2、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栈道/饯行  角楼/角力  呱呱坠地/沽名钓誉
B.恪守/骨骼  露骨/露脸  殊途同归/自出机杼
C.窒息/桎梏  风靡/奢靡  前仆后继/物阜民丰
D.市侩/荟萃  畜牧/耕畜  炙手可热/栉风沐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B.2007年,江苏队一举夺得了全国男子手球锦标赛亚军,2008年,他们在主力门将受伤缺赛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又再次卫冕。
C.惠普公司能在竞争激烈的黑白打印机市场中稳执牛耳,赢得市场66.9%的份额,是因为他们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技术,完善销售体系。
D.日前,在广州上演的大型音诗画晚会《永远的春天》,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每当节目结束,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掌声。www.zxywzy.cn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www.zxywzy.cn
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B.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www.zxywzy.cn
C.我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D.如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出产的草莓、土豆、豌豆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4、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     ,      ”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2)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
(3)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        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5—6题。(6分)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愁思,悲伤的情思。
B.主人忘归客不发      不发:不忍动身。
C.别有幽愁暗恨生      生:人生。
D.小弦切切如私语      私语:低声说话。
6、对文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字,就把人物.地点.事件和时间作了概括介绍。“秋瑟瑟”“无管弦”“惨将别”突出了秋天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邀请琵琶女,经历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这说明琵琶女依然保留着年少时的傲慢,对一般的邀请者不屑一顾。
C.“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很传神。琵琶女欲言又止,琵琶遮面表现了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下的她犹疑和顾虑,刻画出自惭身世,有难言之痛,又有一丝戒备的复杂心理。
D.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从她演奏的曲目上看,是当时的名曲;从她演奏的过程来看,旋律的变化复杂,富有艺术感染力;从听众的反应来看,听众悄无声息已深深被吸引住。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共22分)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固尊其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州郡召举孝廉   举:推荐  推举      B.辞疾不到        辞:推辞
C.咨乃谢病去     谢:感谢            D.累迁敦煌太守    迁:升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B.盗皆惨叹,跪而辞曰            而母立于兹
C.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盗尝夜往劫之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3分)
(1)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2)躬率子孙耕农为养(3)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4)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5)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6)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A.(2)(3)(5)    B.(1)(3)(6)    C.(1)(4)(6)    D.(2)(4)(5)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赵咨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荐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有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怕强盗吓坏母亲,先到门口迎盗,强盗被他的孝行感动,惭愧而去。
C.曹暠上任途中,经过荥阳,不因为赵咨是自己过去举荐的孝廉而停留,于是赵咨感到很惭愧,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曹暠后就辞官归家。这件事,足以说明曹暠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葬法。赵咨的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11、断句和翻译。(10分)
(1) 之 官 道 经 荥 阳 敦 煌 曹 暠 咨 之 故 孝 廉 也 迎 路 谒 候 咨 不 为 留 暠 送 至 亭 次 望 尘 不 及 谓 主 簿 曰 (4分)
(2)①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3分)
                                                    
②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3分)
                                                           
四、12、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①竹喧归浣女,                 。(王维《山居秋暝》)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③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之四)》)
④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⑤人生如梦,                    。(苏轼《赤壁怀古》)
⑥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⑦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⑧凭谁问,廉颇老矣,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⑨出师一表真名世,                   。 (陆游《书愤》)
⑩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6分)
和谐——“贞观之治”的时代精神
        黄朴民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可歌可泣的黄金岁月,是古代政治走向清明、积极进取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不朽象征。在“贞观之治”的诸多优良传统中,“和谐”显然是最为核心的内涵,它体现了“贞观之治”的本质属性,象征着“贞观之治”的时代精神。
“兼容并蓄,宽容海涵”。唐太宗李世民以博大的襟怀与气魄,在治国经武时做到虚怀若谷,宽容包纳。这表现为:在制定方针,实施政策时,能够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将决策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之上;在君主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能够容忍魏征等臣下的犯颜直谏,闻过则喜,在胜利面前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在人才任用上,能够不别亲疏,唯才是举,甚至包容魏征、王珪、薛万彻等原先身为敌对营垒的贤能之士,让其拥有广阔的政治舞台发挥文韬武略;在民族关系处理上,能够摈弃狭隘的“夷夏之辨”畛域,打破“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的怪圈,奉行“胡汉一家”、“爱之如一”的民族理念,甚至赦免宿敌颉利可汗的性命,从而最大程度上化解了长期以来因民族征伐而积聚的民族仇恨,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和而不同,因事设宜”。这一点,在“贞观之治”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如在用人上,既能不拘一格,又不求全责备,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像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一位善谋,一位能断,唐太宗使两人默契配合,优势互补,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房谋杜断”佳话。又如在边疆治理上,提倡“适天地之情”、“各适其性”,不改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原有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和生活习俗,这样大大缓和了民族矛盾,确保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安宁,造就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气象。
“文武并用,恩威互补”。考察“贞观之治”,我们能够发现,唐太宗君臣在治国思维的选择和管理艺术的运用上,很好体现了文武并用,刚柔相济的显著特点。如一方面,提倡法制,执法不避权贵;另一方面,注重教化,以温和的德治方式争取民心,“令上下同意”。一方面,勇于求谏,善于纳谏;另一方面,又敢于决断,雷厉风行。做到了“仁”与“礼”的有机统一,“德”与“刑”的相辅相成,张弛有章法,宽严有节度。又如在文化上,既推崇和确立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儒学之盛,古者未之有也”,彻底改变了“隋季以来,丧乱滋甚,周孔之教,阙而不修”的儒学式微局面;但同时又承认和鼓励佛教的传播和道教的发展,让儒、佛、道三家互为促进,互为弥补。再如,在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上,一方面用怀柔羁縻的方式进行安抚,保证边疆地区的和平安宁;另一方面又补充以必要的军事威慑甚至打击手段,以战止战,同样做到了文武之道,张弛互补。 
“高者抑之,低者举之”。这是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在这方面,“贞观之治”为后世封建社会树立了一个杰出的典范。首先是唐太宗践行“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从”的为君之道,带头提倡节俭,释放宫女,让利于民,“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奖励农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类悲剧的上演。其次是对皇亲国戚多有约束,防止他们为非作歹,平添社会的对立。同时,根据“明主治吏不治民”的原则,慎重选择地方官吏,整肃贪黩腐败,确保朝廷的安民方针与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其三是健全完善科举取士制度,让有才能的寒素之士能够进入官吏队伍,扩大统治基础,调整社会阶层的利益,达成相对的动态平衡。
《资治通鉴》“贞观四年”记载:“是岁,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李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中间虽不乏封建史家的某些粉饰之辞,但所概括的“贞观之治”的显著成就,还是基本可以信从的,堪称一代治世的形象写照。而在这煌煌治绩的背后,所蕴涵的正是追求和谐、实现和谐、维系和谐的治国理念与实践之时代精神,它作为“贞观之治”的核心内核,其价值、其意义乃是超越时空的,留给后人以永远的追慕与启迪!
(节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5月   有删改)
1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A.“和而不同,因事设宜”体现在“贞观之治”用人方面,既能不拘一格,又不求全责备,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
B.不别亲疏,唯才是举,甚至包容魏征、王珪、薛万彻等原先身为敌对营垒的贤能之士,体现了唐太宗文武并用,恩威互补的显著特点。
C.健全完善科举取士制度,让有才能的寒素之士能够进入官吏队伍,扩大统治基础,调整社会阶层的利益,所以达成了社会的动态平衡。
D.唐太宗带头提倡节俭,让利于民,休养生息,奖励农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类悲剧的上演。
E.在“贞观之治”时期,儒、佛、道三家互为促进,互为弥补,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14.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唐太宗“兼容并蓄,宽容海涵”的一项是(3分)(    )
A.在制定方针,实施政策时,集思广益,择善而从。
B.能够容忍臣下犯颜直谏,闻过则喜。
C.奉行“胡汉一家”、“爱之如一”的民族理念,甚至赦免宿敌颉利可汗的性命。
D.提倡“适天地之情”、“各适其性”,不改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原有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和生活习俗。
15.“和而不同”与“和谐”矛盾吗?为什么?(4分)
答:                                                                                        
                                                                                                
16.纵观全文内容,“贞观之治”的时代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4分)
父  亲
张俊纶
    父亲死的时候,我六岁。
    父亲得的是伤寒。家里没有钱为他治病,请来巫医。巫医踮起一只脚,举着剑,剑柄上缀着纷纷铜钱。我还记得巫医口中念念有词,摇晃剑柄一片铜音的情景。
父亲担任过生产队长,也做过大队的水利技术员。有一杆水平尺,棕木,极沉实方正,横平面上有一滴水,竖平面圆眼儿上也有一滴水,只有接触的物体完全平正,一滴水方悠悠居中,这是父亲存世的唯一遗物。我常把水平尺拿在手上把玩,或去测量堂屋的地面。母亲说,这是你父亲做技术员用过的,是用来测量沟塍河堤的,你测量堂屋有什么用啊。
    母亲常对我谈起父亲的善良和温和。父亲对于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我依稀记得父亲是圆脸,较少胡子,冬天里鼻子尖是红红的。母亲说,他的脚板常常开裂,塞得下一粒黄豆,赤肉涩涩的。他一年四季穿一双草鞋,草鞋都是他自己用稻草辫编织的。
    我记得父亲在禾场里赶磙,“磙”指碾压稻谷的石磙,石磙套上框,由耕牛拉着旋磨儿,而耕牛须得有一个人牵引指挥,这个人的工作就称为“赶磙”。父亲手里好像有一根细柳条儿,有一下无一下轻轻拍打着。我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来,冲着父亲高喊“张经标”。那时的农村,儿子喊父亲的名字是忤逆,轻则吃骂,重则挨揍。然而父亲却没有生气,他脸上带着笑朝家里方向高喊:“你姆妈耶,听见没有?你的小儿子骂我呢。”喜欢之情溢于言表。
    他曾无数次把我顶在头上,然而我只记得两次。一次是在曾王村看电影,电影的内容是一次激烈的战斗,有高亢的呐喊和噼噼啪啪的机枪声,我的目光那么高远,银幕一无遮    拦,我看得惬意极了。这大约是我人生难得惬意的时光之一吧。一次是去姜家湾求符水。姜家湾在湖洲子上,有一株大枥木树,神树,树叶上滴落的雨水和露水,称为“符水”,据说包治百病。从我们墩上到姜家湾,要穿过几里长的稻田。稻子正是低头散籽的时候,田野上一片清香,田界子两旁布满了半垂的稻穗和蓬蓬的马绊草,父亲的草鞋走过时有唰唰唰的响声。我骑在父亲的头上,无边的稻田铺展着金黄,像一幅画。
    母亲说,父亲夸过你的话也不记得了?我们家的饭碗,白瓷的,上面有一只蓝雀,翅膀是开展的,你小时候用铅笔在纸上照着描,描得像,你父亲欢喜得不得了,逢人说我小儿子乖,我小儿子乖。在稻田里批革时也说,在禾场里“开场”时也说。我对他说,自夸自,无意思。他说,我是夸我儿子,不是夸我自己,怎么是自夸自呢。
    父亲只读过两个月的冬书。所谓“冬书”,就是利用冬闲的时候读书,这是农家穷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之一。父亲有相当的悟性,不仅一手毛笔字写得好,而且还会四六骈俪文。小时候我见过他在箩筐上大写的一个张字,一气呵成,墨气淋漓。现在这只箩筐是早已烂朽无存了。前不久我听说世纶兄弟家有父亲手录的家谱,还有一篇序文,我欣喜不已,连忙去看,然而世纶兄弟翻箱倒箧却没有找到。站在世纶兄的房间里,我沉默了很久很久。我永远记得父亲温暖,无奈,凄楚的目光,那时父亲奄奄一息,祖母和母亲把我抱到他的跟前。他看着我,目光穿透了我的胸膛,一直到现在,那种透力仍然有增无减。大约是在第二天,父亲就在无声无息中死去,那年他四十二岁。祖母大哭,雪一般发髻全部散开,像一朵大白花,怒放在父亲冰冷的房间里。母亲哭喊着“我的姊妹”,声音嘶哑了。
    江汉平原上女人哭男人都喊“我的姊妹”,“我的姊妹”是一个女人对男人最后的挽歌,也是妻子将丈夫送往天堂的凄婉的安魂曲。每年清明,我去为父亲插青,送上几串花花绿绿的清明吊子。清明时节应当是雨纷纷 的,然而,没有下雨,是我站在父亲的坟前,泪如雨下。父亲的早逝,使我过早地走向人间风雨,风雨淋湿了我飞行的翅翼,我无比仓皇,却在仓皇中锤炼自己,坚强自己。我现在也为人父,我像一株大树为儿子遮蔽风雨。儿子没能在风雨中接受洗礼,这不知是不是我的责任和罪愆?我自以为给了儿子很多,其实儿子真正得到了什么呢?
    他得到的只是                                         
(选自《散文》2007年第9期《亲人三题》)
17.理解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父亲的早逝,使我过早地走向人间风雨,风雨淋湿了我飞行的翅翼。
    答:                                                                       
                                                                              
18.父亲去世后,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祖母大哭,雪一般发髻全部散开,像一朵大白花,怒放在父亲冰冷的房间里。”这段描写有何特点和作用?(4分)
答:                                                                        
                                                                            
19.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我现在也为人父,我像一株大树为儿子遮蔽风雨。……其实儿子真正得到了什么呢?”请根据文意说明“儿子真正得到”的可能是什么?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怎样的意图?(6分)
    答:                                                                     
                                                                             
七、语言运用
20、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条简讯。(不超过15字)(4分)
【简讯】 我们国家继一亿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和“三北”“长江中下游”“沿海”“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以及全国治沙工程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后,又一举世瞩目的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将全面启动。加快太行山绿化,能改善太行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对华北和京津地区的建设意义重大。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网络对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                                              。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八、写作:(60分)
22、第一届奥运会的百米冠军是谁,知道吗?是美国的特内克。他之所以成绩出众,是因为他在百米赛跑起跑前,在身前起跑线内挖了一个小窝窝,正好把脚尖放了进去。果然,发令的枪声一响,他立刻箭似地冲了出去——就因为这个“小窝窝”,他起跑的速度比谁都快!
  生活中也面临许多场比赛,站在起跑线上的人们,都期待着自己跑出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有人提前做了充分准备,有人没有,那么,正处在三年后的高考及人生成功的起跑线上的你呢?
  请以“准备与成功”为题,写一篇文章。
普宁市华侨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级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字音识记/恪kè,骼gé;露骨lù,露脸lòu;殊shū,杼zhù。A.栈zhàn,饯jiàn;角楼jiǎo,角力jué;呱、沽gū。C.窒、桎zhì;风靡mǐ,奢靡mí;仆pū,阜fù。D.侩kuài,荟huì;畜牧xù,耕畜chù;炙、栉zhì。】ww
2、c【词语使用/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A.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能用来形容人往来不断。B.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不能用于“保住亚军称号”。D.如雷贯耳:像雷声穿透耳朵,一般形容人的名声非常大。用来形容掌声不合适。】
3、D【病句辨析/A.不合逻辑,同时用“至少”与“以上”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B.搭配不当,“丰富”不能修饰“介绍”,可改为“全面”。C.成分残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缺介宾结构中的介词“以”,应在“实现”之前加“以”。】
4、C。本题考查语句衔接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第一空不易选出,可先看后两空。“氛围”和“气氛”意思相近,但前者常跟“环境”搭配。“一举两得”意为: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两全其美”的意思是: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根据句子语境,应选“一举两得”。
二、诗歌:
5、C(滋生)
6、B“琵琶女依然保留着年少时的傲慢,对一般的邀请者不屑一顾”没有根据。
三、文言文阅读:
7、C(“谢”在古汉语中一般指谢罪、道歉的意思)(3分)
8、A(A项中“以”均为介词,表“因,因为”。B项中第一个“而”应表顺承,第二个是第二人称,解释为“你”;C项中第一个“乃”应当“就”讲,第二个解释为“竟然”;D中第一个“之”应当代词讲,第二个解释为动词“到”)(3分)
9、A﹝(1)(6)是侧面烘托。(4)表明其孝道﹞(3分)
10、C(描述对象不正确,应是“赵咨”、“曹暠”对换)(3分)
11、(1)之官/ 道经荥阳/ 敦煌曹暠/ 咨之故孝廉也/ 迎路谒候/ 咨不为留/ 暠送至亭次/ 望尘不及/ 谓主簿曰  (4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盗贼/他)说完就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把东西送给他们,但没有赶上。(3分。“以”字是介词,解释为“把,拿”,1分;“与”解释为“给,送给”,1分;大意中必须要把“言毕奔出”的主语补充上去才能得1分。)
②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3分。“重”字1分,“为”表被动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10年“皖北协作区”高三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上传安徽省蒙城一中宫纪仁)』  下一个『牟定县第一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一摸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