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总复习古诗文专题积累部分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初三总复习古诗文专题积累部分
(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古诗文积累一、记忆性默写。(每空1分,共8分)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2.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草色入帘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5.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试题预览
古诗文积累
一、记忆性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4.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也, 。(诸葛亮《出师表》)
7.关关雎鸠, 。(《诗经》)
二、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1.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 , 。”都是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2.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陡然急转,一下子从热烈豪壮的回忆中跌回严酷的现实世界的句子是: 。
3.《出师表》是脍人口的名篇,陆游曾称它是:“出师一表真名世, 。”
4.在陶渊明的《饮酒》中,能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个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句子是:“ , 。”
6.《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7.诗有形,那是“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诗有味,那是“采菊东篱下, 。”篱边的菊花幽香浮动;诗有声,“马作的卢飞快, 。”征伐之声回荡在烟尘的沙场;诗有色,“纷纷暮雪下辕门, 。”红白相衬,一幅极美的画面。
8.水在古人笔下富有灵性而又多姿多彩。郦道元在《三峡》中的“ , 。”描绘出了水的清新色彩;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的“ , 。”写尽了水的清澈澄明。
9“一切景语借情语”。“ , 。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三、运用性默写。(每空1分,共18分)
1.在你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正确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 语》中的“ , ”已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
2.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初三分别在即,你也想用这样的诗句送给你的好友,你会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这两句。
3.人生难免失意,失意之中要以旷达的态度处世。苏轼便是一个处变不惊,胸襟旷达的人。他在《水调歌头》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了欲以才华报国的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何夜无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表达了得赏佳景的淡淡的喜悦。
4.同学遇到挫折, 心灰意懒, 你用孟子的名句来给他打气: ,
, , 。
5.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空)
四、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下面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远。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下面古诗文默写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3.下面古诗文默写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
4.故乡,是游子魂牵梦萦的牵挂;思乡,是人亘古不变的主题 。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这一主题的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下面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朋友即将远行,依依惜别。下面诗句中不能表达对朋友的不舍、安慰或祝愿感情的句子是( )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我国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也多有与此有关的名篇佳作。下面的古诗文与传统节日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B.爆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节。
8.莲,深受人们喜爱,许多诗人都有咏莲的诗篇。下面不是咏莲的一项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主题。下面属于这一主题的诗句是( )
(多选题)
A.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E.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下面各句古诗文默写完全正确的有( )(多选题)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瀚海澜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E.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在《观刈麦》中能表现古代劳动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烈日下辛勤劳作情景的句子是( )
A.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C.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D.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12.下面名句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
B.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战国策》
13.对杜甫《望岳》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早期作品,深沉含蓄,表现出沉郁顿挫的诗风。
B.“阴阳割昏晓”的“割”字炼的极好,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及细望所见。
D.“会当凌决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14.古诗词常常借用典故,达到含蓄深刻的目的。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用到典故的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5.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d.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
A.abdc B.bdca C.bdac D.badc
16.唐诗宋词中关于“明月”的佳句不少。下面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17.下面四句诗中,反映了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A.箫鼓追随春社近。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沙场秋点兵。
D.零丁洋里叹零丁。
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白居易《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C.《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反应了脚踩热土,背灼骄阳,但他们仍珍惜夏日白天时间长,抓紧干活儿的矛盾心理。
D.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想睡觉但又想赏月的矛盾心理。
参考答案:
一、记忆性默写。
1.山岛竦峙
2.落英缤纷
3.烟落日孤城闭
4.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
5.学而不思则罔
6.不求闻达于诸侯
7.在河之洲
二、理解性默写。
1.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设语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种题型启示我们,背诵默写要与理解课文意思紧密相连。
2.答案:可怜白发生。
解析:词中构思了一幅冲锋杀敌的动人场面,但最后“可怜白发生”一句对比强烈,情怀悲壮,陡然情绪急转,表现作者跌回严酷现实的悲壮情怀。
3.答案: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知识面的了解
4.答案:心远。
解析:心远是心思远离尘世的意思,反映了作者融入自然的闲适自得,反映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憎恨,可以表现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5.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答案:乱花渐欲迷人眼。悠然见南山。弓如霹雳弦惊,风掣红旗冻不翻。
解析:将古诗积累放在语境中进行考察,在运用中积累,这顺应了记忆的规律,体现了积累考察的走向。
8.答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析:这比单纯性默写进一步增加了难度,噢能够使腰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9.答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三、运用性默写。
1.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我们首先要明白“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正确对待他们的优缺点”的意思,在《论语》中去筛选,不难选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两句。
2.答案: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此时无声胜有声”是这个题的审题关键。答这类题,要读懂题意,注意语境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书写规范。
3.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解析:平时在复习古诗文时,要学会归类积累。如:送别类、怀乡类、哲理类等等,同意作者的不同作品及表达的相思感情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4.答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解析:“挫折,和心灰意懒”是审题的关键。它提示我们在熟记古代的名句名篇的同时,要学会运用,才能使这些人类语言的精华焕发勃勃生机,为我们的文章增光添彩。
5.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运用性默写,要考虑语境,还要考虑古诗文中句子的理解,两者和谐统一才能答好试题。
四、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远”改为“圆”。本题考查对名句的书写,一定要细心作答,易出错的字还有“畔”、“酥”。
2.答案:D.
解析:“蝉”改为“婵”。“婵娟”的意思是 “月亮”。古诗文的默写要求准确无误,对于易错字应先理解后记忆会更好。
3.答案:D.
解析:“如”改为“若”,虽然意思相同,但是对于古文的默写应是不添字、掉字、错字,本题中易错的字还有“佁”、“俶”、“衔”、“奉”。
4.答案:D.
解析:本题关键词在于“游子思乡”,ABC均表现了这一主题,D句表达的是作者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句的理解,A句中运用比喻,B句运用夸张,C句运用拟人。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记诵积累,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朋友”、“不舍”、“祝愿”等,A句中表达作者的坚毅与无畏,与题目要求不符,故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大家熟知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外,像重阳节、七夕节等也属传统节日。C项应为“重阳节”。
8.答案:B.
解析:B项中是咏“梅”的,“荷花”的别名有“莲花、水芝、芙蓉”等,知道这些就会很容易做出此题。
9.答案:A.B.C.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A句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奉献的激情。B句表达了收复江山、建功立业的理想。C句龚自珍展现了以身献国的爱国热忱。D句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E句表现了爱情的坚贞,现也常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
10.答案:AC.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与书写。平时要加强动手能力,反复默写,及时纠错。B项中“澜”应为“阑”,D项中“候”应为“侯”;E项中“弼”应为“拂”。
11.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的审题,在理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底蕴前提下,从四个选项中进行选择,避免这种失误的方法是掌握知识要灵活全面,细心严谨。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要全面要细致,即作者、篇名、名句、出处一网打尽,避免出现失误。D应出自《左传》。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言为心声,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情感等都要强化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望岳》写于开元盛世,那时的诗人具有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本诗中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所以并不是“深沉含蓄”、“沉郁顿挫”。
14.答案:D.
解析:典故是古诗词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者通过借用典故来表达一些特定的内涵。了解典故的出处及在诗词中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词的内容。A“闻笛赋”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B“垂钓碧溪”是吕尚(姜太公)的典故,“乘舟梦日”用“商朝伊尹”的典故;C “遣冯唐”是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赦,作者以魏尚自比。
15.答案:B.
解析:b句是早春之景;d句是夏天特有的景色;c深秋之景;a冬雪后美景。
16.答案:D.
解析:考生在积累诗句时一定要注意分类,以增加积累的广度和深度。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审题,题目要求“唐诗宋词”,D出自三国时曹操的《观沧海》,所以不符合要求。
17.答案:A.
解析:注意审题,题干要求的是选具有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故选A。古诗文的积累已从简单的背默到理解性地对比鉴赏。
18.答案:D
解析:表现的是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看到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这不是矛盾的心理。 (61.136.77.12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
金陵中学周练试卷
』  下一个『
2008年最新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篇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