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卷(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卷一、基础知识。(1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阔绰(chuò)腼腆(diǎn)渊薮(sǒu)B.羼水(chàn)坯子(pēi)憬悟(jǐng)C.打折(shé)桑梓(zǐ)淙淙(zōng)D.解元(jiè)摇曳(yè)烨然(yè)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我国加入WTO之后,“诚信”成为全
试题预览
  八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卷
一、基础知识。(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阔绰(chuò)    腼腆(diǎn)    渊薮(sǒu)
    B.羼水(chàn)    坯子(pēi)       憬悟(jǐng)
    C.打折(shé)     桑梓(zǐ)       淙淙(zōng)
    D.解元(jiè)      摇曳(yè)       烨然(y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加入WTO之后,“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B.远处奇峰叠翠,水中倒影如墨,让人领略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
    C.本届全国书市上亮相的不少作品,文质兼美,引人入胜。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占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士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部分。完成4—7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惠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牟,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4.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B.非天质之卑(低下)
    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      D.言和而色夷(平和)
5.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今诸生学于太学    其一犬坐于前(《狼》)
    B.无冻馁之患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C.流辈甚称其贤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而不欲以告人软(《竹溪记》)
二、阅读理解。(60分)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苦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7.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2分)
                                                                                      
                                                                              
    阅读《管宁割席》。完成8—1l题: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剩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A.又尝同席(    )    B.宁读如故(    )
9.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3分)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读 如故 歆 废 书 出 观
10.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2分)
                                                                               
11.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2分)
                                                                                
    读下面的诗,完成12一13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本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沉舟侧衅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3分)
                                                                               
阅读《借你一个微笑》完成14一19题。
借你一个微笑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显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
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⑩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不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12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13“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14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15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16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选自《200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4.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  (2分)
                                                                                 
15.这篇小说的神态描绘逼真传神,第③自然段中写出了李俊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2分)
                                                                                 
16.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超过80字)(3分)
                                                                               
                                                                                
17.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清概括作答。(4分)
                                                                               
18.作者在第@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3分)
                                                                                
19.在小说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 (3分)
                                                                              
    阅读《生命的暗示》一文。完成20—24小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几”,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
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决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表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1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镇江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  下一个『初二语文第六单元测评卷(Ⅱ)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