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九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檀中九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卷(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画线的字注音。(6分)(1)我怀念着绿色,如同hé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xiá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2)它虽然曾经使我们zhuìzhu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六月草莓的那种妙
试题预览
"2006年檀中九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卷(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画线的字注音。(6分)
(1)我怀念着绿色,如同hé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xiá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2)它虽然曾经使我们zhuì zhu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xīn馨香。
(3)秀颀qí      (4)揠苗助长yà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B  )(2 分)
A.包罗万象    坦荡如砥  诘责   姿情   
B.习以为常    纵横决荡  蓦地   聘请
C.司空见惯    害人听闻  迁徒   遨游 
D.浅尝辄至    举一反三  即使   篝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今年的“超级女声”让爱唱歌的女孩们一夜成名,身价百倍。
B.为了“神州六号”能够成功发射,技术人员们日夜操劳,呕心沥血,终于使飞船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
C.为了备战空前绝后的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正在加紧训练,争取再创佳绩。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2分)
A、你第一次干这样的工作,难免不出差错。
B、李明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C、歌坛新秀雨菲小姐当上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
D、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5.按照原文填空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的句子。(10分)
(1)___独怜幽草涧边生__,上有黄鹂深树鸣。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
(3)已所不欲,____勿施于人____。
(4)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____参天耸立__, _不折不挠__,对抗着西北风。
(5)面对光阴的流逝,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6)李商隐《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春蚕到死丝方尽__ ,蜡炬成灰泪始干。
(7)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6.语言运用.(2分)
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
(1)这句话对“他”的行为是否赞赏?(1分)
答:不赞同
(2)不增删文字,将此句改成意思完全不同的一句话。(1分)
答:他像一支蜡烛,虽然毁灭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7.在原句后补写一句话,以点明原句的含义或象征意义。(2分)
越成熟的稻子,头就会越低;如:越有作为的人,就越谦虚。
8.某工厂要赶紧完成一批产品,这批活数王师傅最拿手。张副厂长对王师傅说:“这批活明天一定要完成,否则就扣你的奖金!”王师傅一听就生气回了家。李厂长赶忙给王师傅打电话,结果,王师傅回话说:“你这么看得起我,搏一搏啦!“马上兴冲冲地赶回厂里加班。请你设计出李厂长讲话的内容。(2分)
如:这批产品期限急迫,质量要求高,对我厂声誉影响大,几个领导研究了,这批活只有你最拿手,交给你最令人放心。知道你会很辛苦,希望帮帮忙。成功与否,就看你的了。
9.根据文段内容,在文中横线上补写一个支撑句。(2分)
我体会较深的是要用文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观察中要有感情。同样是写白杨树,茅盾笔下的《白杨礼赞》就技高一筹,写出了当时人人眼中皆有、然而却人人笔下均无的“白杨树”,成为青少年必读的名篇。同样是游西湖,苏轼眼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别具匠心,脍炙人口。同样是写观楼,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就超过了所有描写岳阳楼的诗文,成为千古绝唱。同样是. 示例:同样是写雪,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独具特色,新颖贴切,成为咏雪之千古名句。于是,在一般人看来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有了文学色彩,有了生命力,有了意蕴。

二.阅读。(40分)
(一)(10分)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的所有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0.选择甲段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 B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1.甲段文字抓住哪些方面的什么特征描写白杨树外形美?(2分)
干:笔直  枝:靠拢  叶:向上  皮:光泽 
12.甲段文字不但描写白杨树外形美还描写了白杨树的内在美,请在选文中选出能体现白杨树内在美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_13.甲段文字中第①句话用的修辞方法是拟人,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总写白杨树外形美    (2分)
14.甲、乙两段文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2分)
对比 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突出对白杨树的赞美,深化了主题。
(二)
阅读《秋水》,回答问题。(12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4分)
○1泾流之大(直流的水波)   ○2于是焉( 这个时候 )
○3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掉转) ○4少仲尼之闻(学识)
16.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B    )(1分)
A、始旋其面目   B、其如土石何   C、惧其不已    D、岁赋其二
17.解释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2分)
(1)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他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聚集在自己身上。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听到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18.在横线上默写课文接下来的一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分)
19.试分析对比手法在本文的运用。(2分)
河伯将黄河与北海作比较,将自己与海神作比较,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20.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2分)
此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9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D   ) (2分)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2.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B ) (2分)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21.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B ) (2分)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2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写。) (1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3.说明愚公驳倒智叟的一句是:(1分)
河曲智叟亡以应。
24.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1分)
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四)(9分)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水调歌头》是一首词,“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4分)
26.词中“转”“低”两词表现夜已深,“无眠”表现离情正浓。(2分)3             

2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设想堪奇,非东坡不能有此。你认为词人在向谁发问?词人以为月当照于何时呢?(1分)
向月发问 。     月当照人于欢聚之时。
28.抄出词中最含哲理的句子,简要说说你对此句含义的理解,并指出此句体现出这首词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什么。(2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如此,我们要豁达、乐观。   这首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三.作文(50分)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名和人名。
题目:这事真让我         (222.243.75.15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诗歌鉴鉴赏练习(附答案)』  下一个『2006~2007学年度(上)辽宁省沈阳四中高二语文月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