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2006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请将第1——4页各题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10分,每题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酝酿(ràng) 有条不紊(wěn) 姹(chā)紫嫣红 B.诧(chà)异 随声附和(hé) 安然无恙(yàng) C.狭隘(yì) 不省(shěng
试题预览
"初2006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  120分钟    总分  100分)
请将第1——4页各题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酝酿(ràng) 有条不紊(wěn)    姹(chā)紫嫣红
B.诧(chà)异 随声附和(hé) 安然无恙(yàng)
C.狭隘(yì) 不省(shěng)人事         嗟(jiē)来之食
D.阔绰(chuò) 坚持不懈(xiè) 相形见绌(ch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不功自破      不计其数      崭露头脚      大势渲染
B.小心翼翼      司空见惯      寻根究底      投机取巧
C.抑扬顿错      精益求精      不屑置辩      峥嵘岁月
D.冲耳不闻      可歌可泣      真相必露      通霄达旦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分)
A.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的时代使命。
B.王老师对我们一副巧言令色的样子,总让我们觉得心里暖暖的。
C.有无铁的意志是能坚持度过黑夜,迎来黎明的关键。
D.我们要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物现象。
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B.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C.“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D   )
  A.《五柳先生传》——自传——陶渊明——东晋诗人
  B.《过故人庄》——诗歌——孟浩然——唐代诗人
  C.《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现代作家
D.《变色龙》——小说——契诃夫——美国小说家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7~12题。(共14分)
[甲] ①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③ “阿!闰土哥,——你来了?……”      ④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⑤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⑥ “老爷!……”   ⑦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摘自鲁迅的《故乡》
[乙] ①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②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③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④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⑤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⑥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⑦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⑧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⑨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⑩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1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 摘自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6、 [甲]文中第⑤段写闰土“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欢喜”和“凄凉”矛盾吗?为什么?(2分)                                                                             
7、 [乙]文中第④段写“我”的心理: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表达了作者                     复杂的感情。(2分)
8、 [乙]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2分)                
9、身体语言往往能表达人物微妙的心理,请探究[乙]文中 “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中“眼色”的含义。(2分)                                            
10、 请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以下现象的根本原因:(2分)
见到自己最亲近的人,闰土“分明的叫‘老爷’”,是因为                           ,菲利普夫妇躲开自己的亲弟弟“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是因为                   。
11、用你敏锐的眼光找找相同点:①在写两个苦命的人——闰土、于勒时,两位作者都运用了                 描写方法;②两篇文章都采用了        手法来写作。(2分)
12、 读了[甲]、[乙]两文,你更喜欢文中哪一个“我”呢?请任选一个说说你眼中的“我”是怎样的人。(2分)                                                                    

(二)阅读《留 点 空 白》,完成13—16题   (共8分)
①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
②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是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但是,一切都将过去,惟有真理永存,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③人是感情动物,有喜也有悲,有爱也有恨。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心灵更畅快地呼吸。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             ,            ;当你烦恼时,             ,            ;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人就是这样,痛苦可以忍受,泪水可以恣情,但绝对不能灰心,低头,停止不前。当生活把你逼进狭窄的小路,留点空白,留点光亮给心境,就会变小路为宽广大道。
④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若是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就会无怨无忧,知足常乐。其实,一个人只有工作往上比,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往下看,才会得到满足,不会去攀比。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世人,粗茶淡饭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就不必眼馋他人常吃山珍海味;自己有自行车骑,又能锻炼身体,就不必眼馋他人有小汽车接送……人世间的事物纷繁,有领导者就有被领导者,有名人就有凡人,何必要与他人比高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会获得一份甜蜜的果实,且俭朴的生活,会更贴近生活的本质,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至于迷失在光怪陆离的表面。为此,何不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求得安宁,活得开心、快乐一点呢?
⑤人生一世,对有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给人给己留更多的空白和余地,留更多的灵气,才会快乐、幸福度过一生。  (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3、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
14、第②、③段分别从            、              两个角度,来论述论点的。(2分)
15、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第④段主要运用   论证方法。(2分)
16、  仿照第③段中的相关句式,在下面横线上填人恰当的句子。(2分)
当你痛苦时,             ,              ;当你烦恼时,                ,                    。
(三)阅读《人的潜力》,回答17—19题(8分)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②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当95%没有开发。前苏联学者衣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③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④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他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⑤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有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解剖表明,他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⑥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⑦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决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7、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3分)
①            ②            ③         
18、第⑤段运用了列数字、    和    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     :(3分)
19、第④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四)、阅读《牵着母亲过马路》,完成20—23题。(9分) 
①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点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啊!”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子,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里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而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子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我上小学时,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不少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摸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他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您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沉甸甸的鱼网……

20、第(1)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7)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2分)      (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                          
   21、第(4)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点不超过8个字)(3分)   
 23、这篇散文写的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你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2分)(能恰当的引用古诗文、语言优美者可另加1-2分)
(1)                    (2)                              
(五)、读这则文言文,回答24~26题(6分)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2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25.翻译划线句(2分)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2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2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7、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初2006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B A A D
   二、阅读题:(47分)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7~12题。(共14分)
6、不矛盾。 “欢喜”是因为见到了少年时代亲密的朋友,“凄凉”是因为生活的艰苦。(“欢喜”和“凄凉”的原因各1分,大意对即可)(2分)
7、表达了作者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1分)对父母所作所为的困惑和不满。(1分) 复杂的感情。(2分)
8、(1)我看于勒叔叔的手和脸:(2)我心里默念于勒叔叔;(3)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给2分)(2分)
9、含义是 要写出父亲害怕女婿知道的心理。如:小声点儿,别让女婿知道这是于勒。语句通顺1分,符合情境1分。(2分)
10、甲文: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或封建礼法关系的影响、封建道德的束缚)(1分)
乙文: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分)(大意对即可)(2分)
11、①都运用了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神态(每个0.5分)描写方法;
②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对比(1分)手法来写作。(2分)
12、[甲]文“我”珍惜友情,对劳动人民有同情之心 (或  [乙]文“我”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任选一个,若两个都评了,以第1个计分,大意对即可得1分)(2分)
(二)阅读《留 点 空 白》,完成13—16题   (共8分)
13、作者的观点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应为他人、给自己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快乐度日。(2分)
14、第②、③段分别从为他人留点空白、给自己留点空白(每点1分)角度,来论述论点的。15、第②、③段道理论证 论证方法;第④段 举例论证论证方法。(2分)
16、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 
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快乐,莫让烦恼充斥思维。(句式、内容各占1分。2分)
(三)阅读《人的潜力》,回答17—19题(8分)
17、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3分)
①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 ②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③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很大的可塑性
18、第⑤段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3分)
19、第④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不能,表示通常的看法,还未取得共识,去掉太肯定,不合原意。                                       
(四)阅读《牵着母亲过马路》,完成20-23题。(9分)
20、(1)看到儿子携妻儿回家看望自己。(2)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或:听到儿子“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这句话。或: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或: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分)
    21、原因是“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2分)  
22、(1)我陪母亲买菜。(2)我听母亲诉说唠叨。(3)牵母亲过马路。 (3分)
    23、(1)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美德。(角度自选,言之有理即可。2分)
(五)、读这则文言文,回答24~26题(6分)
24、(1)或  有人       (2)以   凭    (2分)
   25、翻译: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2分)
   2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意思对即可)(2分)
(六)27、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三、填空题  (13分)

①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原指对爱情忠贞不渝,现指对事业无私奉献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下一个『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单元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