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槐树(huái)玫瑰(kuì)憧憬(chōng)人影幢幢(chuáng)B.请柬(jiǎn)谏诤(jiàn)嗫嚅(nuò)相濡以沫(rú)C.市场(chǎng)畅快(chàng)楔子(qì)锲而不舍(qiè)D.佝
试题预览
"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槐树(huái)    玫瑰(kuì)    憧憬(chōng)  人影幢幢(chuáng)
B.请柬(jiǎn)    谏诤(jiàn)   嗫嚅(nuò)    相濡以沫(rú)
C.市场(chǎng)   畅快(chàng)  楔子(qì)     锲而不舍(qiè)
D.佝偻(gōu)     伛偻(yǔ)     蜷缩(quán)   缠绵缱绻(qu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潦草  侃大山  名门望族  自负赢亏
B.蝉联  出洋相  计日成功  源远流长
C.裱糊  哈蜜瓜  轻歌曼舞  绿草如茵
D.绿阴  肖像画  心无旁骛  心驰神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中,全体党员只有当面锣对面鼓,不拐弯抹角,不绕圈子,敢讲问题,触及灵魂,才能有力地保证教育活动的实效。
B.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王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可千万别累坏了身子骨啊。”
C.我天天批阅语文作业,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喜欢咬文嚼字的习惯。
D.尽管对方是自己的老师,但他并没有退避三舍,而是坚决把自己不同看法提了出来,老师对他坚持真理的做法表示赞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该厂先后被评为市先进企业和二轻局文明单位,市政府连续五年授予该厂“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B.我们要为勇于创新的人创造宽松环境,提供有利条件,不要动不动就给他们戴紧箍咒。
C.我们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
D.作为一个厂长,你把工人们提出来的建议应该认真考虑一遍,怎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谢林是在一个比大多数博弈分析更广阔的天地里运用博弈论。他最有影响的一个贡献,在于将非数理博弈理论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其《冲突的策略》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国家之间的讨价还价。谢林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在讨价还价当中,弱者常常是强者。将自己固定在特殊的谈判地位是有利的。当任何一方都认为对方不会做进一步让步时,协议就达成了。谢林描述了把自己固定在有利的谈判地位的三个策略:不可逆转的约束、威胁和承诺。
谢林花了较多的精力来关注冷战时期的美、苏冲突。谢林认为毁灭要比建立容易得多。毁灭双方的力量正是谈判的力量,开发这种力量的是外交。 在谈判中,必然有一些共同利益,即使它仅仅是防止两败俱伤。既然美国与苏联谁都不愿卷入核战争,因为就是获胜者也会遭到严重的创伤,那么使用武力的威胁就可以阻止苏联的行为。核武器增加了将威胁变为现实的成本,所以美国需要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威胁。设置一个可信的威胁往往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威胁很难令人完全相信。威胁的效力取决于对方对我们是否真的采取行动的预期。对未来行为的预期取决于过去的行为。如果以前的威胁没有付诸实施,对方没有理由相信现在的威胁将会变为现实。
    谢林在《冲突的策略》中指出:偶然事件不会引发战争,只有决定才会导致战争。如果一方相信另一方会发动突然袭击,一场双方都不情愿的战争就会爆发。突然袭击具有巨大的优势。发动突然袭击的原因在于对方无反击的能力。因此,防止突然袭击的首要目标是军事安全而非人员安全。防止突然袭击需要可信的第二次还击能力。
    在其1960年出版的著作《武器与影响》中,谢林运用非数理博弈理论对军备控制进行了经典的研究。军备控制在双方防止战争爆发,减少军备竞赛的成本与风险,以及减少战争爆发时的波及范围与破坏程度方面存在共同利益时,是可能的。武器的发展不断地增加突然袭击的优势,所以最好的核武器分布是双方都有还击的能力,或者任何一方都缺乏一次性摧毁对方还手之力的能力。和平的基础在于二次还击的能力。
除了对军事问题的关注外,谢林关心非常规课题的另一个例子是对有组织的犯罪的研究。谢林认为,敲诈和买卖非法商品的行为被经济学家忽略了。既然经济规则不仅适用于合法的公司、企业,也适用于地下经济,谢林就企图从组织学的角度分析有组织的犯罪形成的原因。其结论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与犯罪是否有组织密切相关。当法律的打击力度达到某一点时,组织犯罪就会盛行。低于这一点,组织犯罪就无利可图。
注:托马斯•谢林,美国人,博弈论经济学家,与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博弈论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同获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5.对第2段划线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A.美、苏有导致双方毁灭的能力,因此有实现外交谈判的必要和可能。
B.谈判时如果态度过分强硬,就会变成毁灭性力量,外交反而导致战争。
C.正是因为进行了外交谈判,双方反而有了互相毁灭的军事力量。
D.双方有互相毁灭的军事力量,正是在谈判中双方才明确了这一点。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讨价还价当中,弱者常常是强者。因为弱者更有谈判实力。
B.敌对国家同时拥有第二次核还击能力,比只有一方拥有核武器更有利于达成协议。
C.如果一个国家以前发出的威胁没有付诸实施,在现实谈判中实行威胁策略的效果就会降低。
D.如果敌对双方担心两败俱伤,那么它们之间就存在达成军备控制协议的可能性。
7.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宣布自己拥有核武器,同时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有利于世界和平。
B.如果不发生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杀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必会爆发。
C.为防止敌对国家的突然袭击,维持第二次还击军事系统的效能比考虑减少人员伤亡数量有更大意义。
D.对于敲诈和买卖非法商品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应该适度,否则会刺激一些人通过有组织犯罪去牟取高额利润。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③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④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注释]
①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文同,字与可,苏轼表兄。筼筜,竹名,茎粗,杆长,节大。陕西洋州西北五里谷中产此竹,因名筼筜谷。
②蜩腹蛇蚹: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蜩,古书上指蝉。蚹,蛇腹下代足爬行的横鳞。
③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④“车过”、“腹痛”:曹操卑微时,桥玄赏识他。曾对曹操开玩笑说:“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略:简略,与“详”相对。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
D.苏子辩则辩矣    辩:有口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②父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①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②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C.①与可无以答,则曰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①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②窥父不在,窃发盆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③④⑥      B. ③⑤⑥
C.①②⑤      D. ①②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关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1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7分)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第4句的“落”字,有的版本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写的是谁思念亲友的情感?请联系诗中词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作者、朝代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两小题)(6分)
    (1)多情自古上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________《短歌行》)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唐朝•王勃《_______》)
五、(2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懒惰哲学趣话
亨利希•伯尔
欧洲西海岸的某港口泊着一条渔船,一个衣衫寒伧的人正躺在船里打盹儿。一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赶忙往相机里装上彩色胶卷,以便拍下这幅田园式的画面:湛蓝的天,碧绿的海翻滚着雪白的浪花,黝黑的船,红色的渔夫帽。“咔嚓。”再来一张:“咔嚓。”好事成三嘛,当然,那就来个第三张。这清脆的、几乎怀着敌意的声音把正在打盹儿的渔夫弄醒了,他慢吞吞地支支腰,慢吞吞地伸手去摸香烟盒;烟还没有摸着,这位热情的游客就已将一包香烟递到了他的面前,虽说没有把烟塞进他嘴里,但却放在了他的手里,随着第四次“咔嚓”声打火机打着了,真是客气之至,殷勤之极。这一连串过分殷勤客气的举动,真有点莫名其妙,使人颇感困窘,不知如何是好。好在这位游客精通该国语言,于是便试着通过谈话来克服这尴尬的场面。
“您今天一定会打到很多鱼的。”
渔夫摇摇头。
“听说今天天气很好呀。”
渔夫点点头。
“您不出海捕鱼?”
渔夫摇摇头,这时游客心里则感到有点悒郁了。
毫无疑问,对于这位衣衫寒伧的渔夫他是颇为关注的,并为渔夫耽误了这次出海捕鱼的机会而感到十分惋惜。
“噢,您觉得不太舒服?”
这时渔夫终于不再打哑语,而开始真正说话了。“我身体特棒,”他说,“我还从来没有感到像现在这么精神过。”他站起来,伸展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他的体格多么像运动员。“我的身体棒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越来越令人迷惑不解,他再也抑制不住那个像要炸开他心脏的问题了:“那么您为什么不出去打鱼呢?”
回答是不假思索的,简短的。“因为今天一早已经出去打过鱼了。”
“打得多吗?”
“收获大极了,所以用不着再出去了。我的筐里有四只龙虾,还捕到二十几条青花鱼……”
渔夫这时完全醒了,变得随和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并且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他觉得,游客脸上忧心忡忡的神情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却说明他是在为自己担忧呀。
“我甚至连明天和后天的鱼都打够了,”他用这句话来宽慰这位外国人的心,“您抽支我的烟吗?”
“好,谢谢。”
两人嘴里都叼着烟卷,随即响起第五次“咔嚓”声。外国人摇着头,往船沿上坐下,放下手里的照相机,因为他现在要腾出两只手来强调他说的话。
“当然,我并不想干预您的私事,”他说,“但是请您想一想,要是您今天出海两次,三次,甚至四次,那您就可以捕到三十几条,四十多条,五六十条,甚至一百多条青花鱼……请您想一想。”
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不只是今天,”游客继续说,“而且明天、后天、每个好天气都出去捕二三次,或许四次──您知道,那情况将会是怎么样?”
渔夫摇摇头。
“不出一年您就可以买辆摩托,两年就可再买一条船,三四年说不定就有了渔轮;有了两条船或者那条渔轮,您当然就可以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您会拥有两条渔轮,您就可以……”他兴奋得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您就可以建一座小冷库,也许可以盖一座熏鱼厂,随后再开一个生产各种渍汁鱼罐头厂,您可以坐着直升机飞来飞去找鱼群,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渔轮作业。您可以取得捕大马哈鱼的权利,开一家活鱼饭店,无需通过中间商就直接把龙虾运往巴黎──然后……”外国人兴奋得又说不出话了。他摇摇头,内心感到无比忧虑,度假的乐趣几乎已经无影无踪。他凝视着滚滚而来的排浪,浪里鱼儿在欢快地蹦跳。“然后,”他说,但是由于激动他又语塞了。
渔夫拍拍他的背,像是拍着一个吃呛了的孩子。“然后怎么样?”他轻声地问。
“然后嘛,”外国人以默默的兴奋心情说,“然后您就可以逍遥自在地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下打盹儿──还可以眺览美丽的大海。”
“我现在就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港口打盹儿,只是您的‘咔嚓’声把我打搅了。”
这位旅游者受到这番开导,便从那里走开了,心里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因为从前他也曾以为,他只要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对于这位衣衫寒伧的渔夫的同情,此刻在他心里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一丝羡慕。
选自《外国散文名篇赏析》,韩耀成译
15.联系全文看,第1段“几乎怀着敌意”有什么含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画线的“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他用这句话来宽慰这位外国人的心”有什么表现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最后一段“对于这位衣衫寒伧的渔夫的同情,此刻在他心里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一丝羡慕”一句有什么含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概括本文介绍的两种生活哲学的内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9.在横线上补写文字,要求能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不超过30个字)(3分)
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阿•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
非常正确!但是要补充:作家的兴趣是什么,愿意是什么。因为归根到底,作家的作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严肃的责任感对作家是同等重要的。
因此,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夏日,某大型商场为方便顾客,在出口处准备了100把便民伞,无偿提供给未带雨具的顾客应急使用。请你在悬挂伞具的墙上拟写两句话,以提示顾客用后及时送还,要求每句话不少于5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保留加点词语,变换对象,写一个句子。(6分)
    天空的星星常常如地上的人群一般拥挤,地上的人们有时却像天空的星星一样疏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人不事张扬,默默地做着一些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情。他们普通得像一个音阶、一个符号。根据不是黄钟大吕,可是他们能为这个社会谱写出最恢宏激昂的乐章。这种人过街一定要找斑马线,这种人会拿着垃圾走过好几十米,上百米去找垃圾桶,这人看到路上有香蕉皮总会把它捡起来,这种人在公共场合吐痰的时候总是吐在纸巾上……在纷乱的大街上,他们显得如此扎眼、“迂腐”,可他们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不是鲜艳得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油漆,也不是挑大梁的钢筋,他们或许是混凝土中的那些石块、沙砾,有棱有角,可他们用他们的坚硬——执著,撑起了我们的大厦,他们是我们社会精神的基石。
请你以“可敬的普通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A玫瑰kuī  B嗫嚅rú  C楔子xiē)
2.D(A自负盈亏  B计日程功  C哈密瓜)
3.C( “长此以往”用于将来时态,多就不好的情况说。可以换成“久而久之”。A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谈、争论或交换意见。B白日黑夜连轴转:夜以继日连续不停工作。D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对方较高低或表示回避)
4.C(A成分残缺,“单位”后面加上“的称号”;B搭配不当,“紧箍咒”不是“戴”的,“给他们戴紧箍咒”改为“给他们念紧箍咒”;D语序不当,将“应该”调至“把”前)
二、(9分,每小题3分)
5.A
6.A(是因为让对手知道,弱者已经没有做进一步让步的可能性了)
7.B(原文说“只有决定才会导致战争”)
三、(12分,每小题3分)
8.B(大概,大致)
9.B(B①踩,②跟踪,追随;A都是“赞同,同意”的意思;C都是“没有用来……的办法”的意思;D都是“打开”的意思)
10.C(①是“胸有成竹”;②是“心手相应”;⑤是“尺幅千里”。④言客观事实,⑥是戏谑,应该排除)
11.D(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1分)
12.①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②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③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每句大意对即可给1分。①得分点:所以然、不能然、过。②得分点:了然、丧之、岂独。③得分点:畴昔、无间)
13.①答案示例:“落”字好。“落”字与“月”“人尽望”照应贴切,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缺乏这种韵味,显得平淡。(3分,其中“照应”1分,“动感”1分。认为“在”字好的酌情给分。)②答案示例:是作者自己思念亲友的情感。标题中“望月”的主体、诗中前两句所描述景物的观察主体是一致的,没有虚构的特征,应该是作者自己。后两句写情感,落脚点不在于将思念之情发散成普遍之思,也不是真的发出疑问,而在于用普遍之思突出作者的思念之情,用“不知落谁家”的疑问凸现谁的思念也比不上作者的思念之情强烈。(4分,只联系前两句或只联系后两句分析的,最多给2分)
14.(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朝(宋)(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曹孟德)(3)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五、(21分)
15.①(2分)渔夫正在打盹儿,而这“咔嚓”声将他弄醒,打扰了他的清静。②(3分)游客照相干扰渔夫打盹象征着两种生活哲学之间的冲突。(“象征”1分,“两种生活哲学之间的冲突”2分)
16.①(2分)表现渔夫是有健全心志的人,他有敏锐地感受能力。②(4分)显示在两种生活哲学的交锋中,渔夫游刃有余。
17.①(2分)游客的优越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渔夫及其生活哲学的尊重和理解;②(3分)渔夫的生活哲学促使他反思自己。
18.(5分)一种是通过辛勤劳动,追求大量的物质财富,然后用财富购买生活乐趣。一种是劳逸结合,知足常乐,在生活中随时享受自然,享受生活。(答对一种给2分,两种都对给5分。如果将两种生活哲学的关系理解为勤奋与懒惰的关系不能给分)
六、(15分)
19.(作家)不但要写自己感兴趣(愿意写)的东西(1分),而且要有严肃的责任感(2分)。
20.雨天伴君去,晴日盼君还/逢雨天敬供各位取用,须晴日敢烦诸君送还
21.①江河的水常常如世间的人一般平静,世间的人有时却像江河水一样咆哮。②奔腾的浪花常常如幸福的人们一样欢快,幸福的人们有时却像奔腾的浪花一样浮躁。③水中的月亮常常如地上的事物一般真实,地上的事物有时却像水中的月亮一样虚幻。④辽阔的大海常常如人们的心灵一样平静,人们的心灵有时却像辽阔的大海一般波涛汹涌。⑤深秋的落叶常常如迟暮的人们一样凄凉,迟暮的人们有时却像深秋的落叶一般辉煌。(两个分句的前后词语换序2分,用了比喻修辞手法2分,两个分句的意思形成对照、反衬2分。语句不通顺的酌扣1-2分)
七、(60分)
22.参照2005广东高考评分标准。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参考译文:
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石狮市永宁中学高三语文质检试题』  下一个『2006年慈溪市中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