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永宁中学高三语文质检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石狮市永宁中学高三语文质检试题(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永宁中学2006届高三毕业班综合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坍圮耽搁殚精竭虑箪食壶浆 B.折本蛰伏如出一辙浅尝辄止 C.跂望修葺雕栏玉砌自古迄今 D.复辟譬如与之媲美庇荫后世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幽怨
试题预览
"永宁中学2006届高三毕业班综合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坍圮    耽搁    殚精竭虑    箪食壶浆
B.折本    蛰伏    如出一辙    浅尝辄止
C.跂望    修葺    雕栏玉砌    自古迄今
D.复辟    譬如    与之媲美    庇荫后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幽怨    抓辫子    稳操胜券    风声鹤戾,草木皆兵
B.亵渎    假惺惺    甘之如饴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掣肘    口头蝉    张皇失措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砥励    一言堂    两败俱伤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时过境迁,“无可奈何花落去”,“清高”已经随着岁月             了。
   ②此前,犹太幸存者关于归还大屠杀期间被偷走的财物的要求,仍然被        和否认。
   ③从此,我开始找时间看看戏曲频道,上上戏曲网站,也一点一点       了京剧的博大
     精深。
A.流逝   轻视    领略 B.流失   轻视    领悟
C.流失   忽视    领悟 D.流逝   忽视    领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军事化、规范化的管理,使这个公司的员工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给人的感觉是他们训练有素。
B.宣判大会后,被告人包文涛等一批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耷拉着头,一扫其不可一世的高姿态。
C.这项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工,概算总额为94.5亿元,耗资巨大,希望各位能尽绵薄之力。
D.邹韬奋在《二十年来的经历》中说:“我不能掠人之美,《生活》周刊并不是由我创办的。”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潘长江的小品《魔幻奥运》在鸡年春节晚会节目审查中一路“绿灯”,在进入联排阶段却反复被“修理”,剧本改了又改。
B.畅销海内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等,已被抢购一空。
C.对扩大向中国输出石油的建议,普京总统很感兴趣,声称“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应该迅速实施。”
D.一丛树,一小丘,一抹浮云,都具有生命;都具有诱人的魅力
6.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李金华上任后,国家审计署大胆公布国务院直属部门大肆挪用专项财政资金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B.美国政府近日表示,还没有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打算,这是真实的想法还是麻痹伊朗的手段,国际社会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印度佛教复兴之父安贝卡说:“即使你穷得只剩下一件衣服,你也应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让自己穿起来有一种尊严。”
D.各国对克隆技术的态度不一,有的主张全面禁止,有的支持治疗性克隆。在联合国的投票过程中,对此中国投了反对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中最不济的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或相应条件)的良好环境下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故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人排出体外,离开了安乐窝的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结构这样简陋的病毒算不算是生命?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生命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两条:能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从这点来说病毒具备了生命的重要特征。但它又不是完整的生命,因为所有生物体的生命特征都寓藏于DNA的双螺旋链中,惟独病毒没有双螺旋,而只有一条单链,有时还不是DNA而是RNA,所以病毒只具备了部分的生命特征。因而病毒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生命形式。
⑤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样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70—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致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也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两字上。“变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的意思,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现在可能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⑥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选自2003年第6期《中国科技纵横》
7.下面对病毒“特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
B.体积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C.具备了生命特征,但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
D.虽然生存能力极弱,但仍然会发生变异。
8.下面关于病毒“变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变异”发生在病毒的遗传物质上,因而具有这种遗传物质的“变种”在没有接触过它的人群中会为患甚大。
B.变异具有不断反复的特点,而且每一次反复都会给新病毒带来对人体有害的遗传物质。
C.因为变异后病毒的杀伤力不会次第增大,所以变异的病毒可能“杀伤力”更大,但也可能无害。
D.病毒“杀伤力”的大小取决于人群的免疫力,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9.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②和③段运用比较说明和举例说明的方法,将病毒和细菌作了相对全面的比较,意在提醒读者,由于病毒的寄生特性,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
B.第④段集中介绍了病毒不属于生命形式的特性,进一步突出了病毒结构的“简陋”,使读者对病毒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C.第⑤和⑥两段着重介绍了病毒变异的情况,说明病毒的变异并非十分可怕的事情,人产生的抗体也会是病毒“变种”的克星。
D.本文主要抓住病毒“毫无独立生存能力”的致命弱点进行说明,说明时运用了一系列比喻,不仅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也表现出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勇气。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我们只要破坏了病毒的生存环境,就可以彻底防止病毒发生变异和侵入人体。
B.排出人体外的病毒仍然可以存活一段时间,这至少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对人体排泄物中的病毒掉以轻心。
C.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这也就是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病死率高达70—80%的原因。
D.细菌和病毒都会致病,但相比之下,貌似脆弱的病毒威胁更大,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增强免疫力来防止病毒侵入人体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幼明敏,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
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凯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二人之情,理正相似。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实。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
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又缘女宠,来往无节。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又元妃暴薨,道路籍籍,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徒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苏息,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及太子废,高祖追忆之曰:“向遣裴政、刘行本在,共匡弼之,犹应不令至此。”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 恨:遗憾,不满意。
B.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 案:审查,审理。
C.令行禁止,小民苏息 禁:不准,不许。
D.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 讼:诉讼的人,打官司的人。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审其曲直,以定是非 ②作师说以贻之。
B.①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②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C.①此于太子非令名也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 ②因击沛公于座。
1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裴政“善于断案”的一项是 (    )
①用法宽平,无有冤滥 ②多所匡正,见称纯悫
③察情既敌,须以证定 ④政数切谏,太子不纳
⑤所受秩奉,散给僚吏 ⑥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⑥
1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A.裴政小时候很聪明敏锐,了解当时社会的治理情况,很受人们称赞;步入仕途后,熟悉典章制度,执当宽仁公正,为官清正廉明,善于断案,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B.裴政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难,一方面坚持根据情理进行合理推断,一方面又重视旁人的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太子虽没有怪罪刘荣,却称赞裴政断案公平正直。
C.裴政执法理民恩威并重,对于将处死刑的犯人,允许家属到狱中和他们团聚;对那些初次犯法的人也尽量给予改正的机会;而对那些屡教不改的人,才依法严惩不贷,这也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D.裴政刚正不阿,曾因犯颜直谏被太子疏远,外放为襄州总管,但高祖皇帝还是很看重他,在他死后还怀念他,认为如果他和刘行本还在,让他们辅佐太子,太子就不至于被废黜了。

第Ⅱ卷(共10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簿案盈几,剖决如流。(2分)
        译文:                                                                  
   (2)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3分)
        译文:                                                                  
   (3)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3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两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  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归①,士甘焚死不公侯②。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他贬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所作。①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偷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②晋国介之推甘愿烧死在绵山之中,而不愿意出山作官。此句意指此。
(1)第一首诗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人?两首诗在体裁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这两首诗都以“清明”为题,它们表达的主指是否一致?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的分析。(4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进学解》)
   (2)且放白鹿青崖间,                。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
永恒的托尔斯泰
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宁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现代文学展示着现代的人生?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那里,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父亲想出了两上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然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小说就是小说,小说不是哲学,小说是入俗而不是说教。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读《复活》或《安娜·卡列宁娜》,你感觉到的是手法?语言?结构?全不是。这一切那么完善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花样百出,因而太有些小气?
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还是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书:“我的余生不长了,然而生存一刻就要工作一刻,我正在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散步的时候,托翁常常会突然停下来,“一位老农,刚磨完了一把镰刀。托尔斯泰伯爵和他说了几句话,丢下手杖,一下子夺过镰刀,麻利地割着草以试一试刀刃”。“我们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背着旅行袋,拄着拐杖,脚上缠着布片,快步走过。托尔斯泰叫住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又从怀里掏出钱包,给了他们一些钱”。真不知道托尔斯泰和两个老头说了些什么,想必不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的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
18.根据文意,分别解释文章第一段与第六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①                                                                        
                                                                          
②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初四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下一个『惠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