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二册期中考试(1、2、5单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第二册期中考试(1、2、5单元)(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每小题2分,共18分)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咀嚼jué刀俎zǔ搭讪shàn针砭时弊iǎnB.执拗niù形骸hái吮吸shǔn间或一轮jiànC.憎恶zèng畏葸xǐ冠冕guān游目骋怀chěngD.蛮横hèng孱头càn炮烙páo溘然长逝hé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
试题预览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咀嚼 jué      刀俎 zǔ      搭讪 shàn      针砭时弊 biǎn 
B.执拗 niù      形骸 hái     吮吸 shǔn      间或一轮 jiàn
C.憎恶 zèng     畏葸 xǐ      冠冕 guān      游目骋怀 chěng
D.蛮横 hèng     孱头 càn     炮烙 páo       溘然长逝 h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
A.苍颉     鞭笞      藕断丝连      惴惴不安
B.睥睨     孤僻      沸反盈天      心为形役
C.怂恿     自诩      临文嗟悼      喻庄于谐
D.歆享     蹙缩      残羹冷炙      情随事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女人的手指____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②那短工____地说:“还不是和祥林嫂生气!”
 ③类似险情已____一次发生,我们需要提高警惕。
 A.振动  简捷  不止        B.震动  简捷  不止
 C.震动  简洁  不只        D.振动  简洁  不只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他不肯在命运面前前退缩,不肯学世人之随波逐流。
 B.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来,上下游围堰合龙工程一蹴而就,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导流的渠道奔腾而去。
 C. 由于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D. 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两年,不少名牌彩电的价格和前几年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倍。
 B.你可以在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C.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于是从散约败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7、下列各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悟/已往/之不谏
  C.寓形/宇内/复几时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8.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得兄事之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或棹孤舟   
④以弱天下之民   ⑤天下云集响应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⑧悦亲戚之情话 
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C.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D.①③/②⑤/⑥⑦/④⑧
9、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兰亭集序》选自《晋书•王羲之传》,作者王羲之是东晋大诗人,世称“王右军”,    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翠翠、水生嫂、祥林嫂、小芹分别是小说《边城》(沈从文)、《荷花淀》(孙犁)、《祝福》(鲁迅)、《小二黑结婚》(赵树理)中的人物形象。
 C.契诃夫是19世纪末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小题。   (6分)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的怀里跳跃着。
……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0.文中带点词的表达作用是:                                      (    )
A.衬托水生嫂编席时的愉快心情。
B.表现水生嫂编席技术的熟练。
C.表现水生嫂的勤快,不知劳累。
D.表现水生嫂编席动作给人的美感。
11.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为了使水生嫂编席技术熟练的特点更鲜明。
B.为了说明水生嫂编席技术熟练的特点是客观环境造成的。
C.为了表现荷花淀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为下文写青年保卫家乡作铺垫。
D.以艺术化的手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12.下列对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月下辨析的情景描写得如诗如如画,既渲染了气氛,又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B.这两段景物描写,为小说奠定了一种诗情画意的基调。
C.烘托了人物形象——水生嫂勤劳朴素、纯洁美丽的形象。
D.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并直接表现了小说的主旨。
三、(6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谿以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3、“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中加点词语正确的意思是: (     )
 A、奋起    猛烈    振作
 B、奋斗    功德    震撼
 C、发展    功业    举起
 D、奋发    烈士    挥动
14、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15、对“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翻译准确通顺的一项是:  (     )          
 A、登上皇帝的位置,制定天地四方为六合,拿着皮鞭和竹板打天下的百姓。
 B、登上皇帝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C、践踏皇帝的宝座,制定六合,手执敲扑鞭策天下人民。
 D、登上至高无上的尊位,挟制天下人民,拿着刑具逼迫天下百姓。
四、(11分)
16.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5分)
    商鞅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能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1)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3分)
译文:                                                               
                                                                     
                                                                     
(2)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2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谴沙场匹马还。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分)
答:                                                                 
                                                                      
(2)三、四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3分)
答:                                                                  
                                                                       
                                                                       
五.名句填空  (任选4句)     ( 4分)
18、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
19、               ,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20、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2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兰亭集序》)
22、                 ,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六、阅读 (15分)
秋天•秋天
                                             张晓风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斑点。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里,那簌簌的落叶,像载着梦的船,航行在一粒粒幽幽的祝福里。
又记得小阳台上黄昏,视线的尽处是一列古老的城墙。在秋天的暮色里,往往不知什么人加上一阵笛音的苍凉。我喜欢这种凄清的美,莫名所以地喜欢。
小舅舅曾带着一直走到城墙的旁边,那些斑驳的石头,蔓生的乱草,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长大了读辛稼轩的词,对于那种沉郁悲凉的意境总觉得那样熟悉,其实我何尝熟悉什么词呢?我所熟悉的只是古老南京城的秋色罢了。
后来,到了柳州,一城都是山,都是树。走在街上,两旁总夹着橘柚的芬芳。学校前面就是一座山,我总觉得那就是地理课本上的十万大山。
秋天的时候,山容澄清而微黄,蓝天显得更高了。
    “媛媛,”我怀着十分的敬畏问我的同伴。“你说教我们美术的龚老师能不能画下这个山?”
    “能,他能。”
    “当然能,当然,”她热切在喊着,“可惜他最近打篮球把手摔坏了,要不然,全柳州、全世界他都能画呢。”
    沉默了好一会。
    “是真的吗?”
    “真的,当然真的。”
    我望着她,然后又望着那座山,那神圣的、美丽的、深沉的秋山。
    “不,不可能。”我忽然肯定地说,“他不会画,一定不会。”(13)
    那天的辩论会后来怎样结束,我已不记得了。而那个叫媛媛的女孩和我已经阔别了十几年。如果我能重见到,我仍会那样坚持的。
    没有人会画那样的山,没有人能。
媛媛,你呢?你现在承认了吗?前年我碰到一个叫媛媛的女孩子,就急急地问她,她却笑着说已经记不得住过柳州没有了。那么,她不会是你了。没有人能忘记柳州的,没有人能忘记那暮色中微带金色的山峦,那美丽的苍郁。
又有谁能替你回答呢?佛说:“心里有了,手里就有。”心手真的能如一吗?
    而日子被西风吹尽,那一串金属性、有着欢乐叮当声的日子。终于,人长大了,会念《秋声赋》了,也会骑在自行车上,想象着陆放翁“饱将两耳听秋风”的情怀了。
    秋季旅行,相片册里照例有发光的记忆。还记得那次台北倦游回来,坐在游览车上。
    “你最喜欢哪一季呢?”我问芷。
    “秋天。”她简单地回答,眼睛里凝聚了所有美丽的秋光。
    我忽然欢欣起来。
    “我也是,啊,我们都是。”
    她说了许多秋天的故事给我听,那些山野和乡村里的故事。她又向我形容那个她常在它旁边睡觉的小池塘,以及林间吃不完的果实。
    “有时候,我向高山上走去,一个人,慢慢地翻越过许多山岭。”你说,“忽然,我停住了,发现四壁都是山!都是雄伟的、插天的青色!我吃惊地站着,啊,怎么会那样美!”
我望着你,芷,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分别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无恙,我们的梦也都无恙——那些高高的山!不属于地平线上的梦。
 [注]  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在南京度过童年,1949年抵台北,台湾著名散文家。 23、在作者眼中,南京的秋色美和柳州的秋色美各具有哪些特点?(4分)
答:                                                                 
                                                                     
                                                                     
24、第13段中写道:“‘不,不可能’我忽然肯定地说,‘他不能画,一定不能’”作者为什么认为龚老师不能画出那样的山?(3分)
答: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人教版九年级第六期半期试题』  下一个『宝鸡市2005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