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冲刺(七)古代诗歌鉴赏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冲刺(七)古代诗歌鉴赏(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冲刺(七)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远游①杜甫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尘沙连越巂②,风雨暗荆蛮。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间。敝裘苏季子④,历国未知还。【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巂: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
试题预览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冲刺(七)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巂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间。
敝裘苏季子④,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巂: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敝裘苏季子:原指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这里指人奔波劳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先写江水后写高山,由近而远,由高到低,描绘了诗人羁旅途中所见的壮阔之景。
B.诗的颔联将眼前的气象与时局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时局动荡、社会战乱的忧虑。
C.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处境。
D.诗的尾联写苏秦奔波劳碌狼狈返乡的故事,实指自己飘零无依、无家可归的现状。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出兵的预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紧承首联,把军中用具刁斗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中的生活情景,出写点明了行军的方向。
C.凤阙指宫廷,龙庭借指敌虏。颈联中两句互文,诗人以雄大笔力写赵都督出发后一鼓作气,雄劲无前。
D.尾联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与诗人《山居秋暝》作品中淡远、自然、清新、脱俗的风格有很大不同。
2).有人评此诗“意不止送别”,你在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诗中“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颈联写俯察之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C.末联则抒写胸怀。上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2).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此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②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①新亭:指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②钓鱼坛:指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的钓坛。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认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2)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
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树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培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B.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气象阔大,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应接不暇。
C.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D.颈联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
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春日
汪藻
一春略无① 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②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①略无:毫无。②茅茨:茅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扣题,点明春天多雨少晴的特点,暗示今日已是难得的晴天,表现了适逢晴朗天气的欣喜之情。
B.颔联写出了野田春水的碧绿明净,令人赏心悦目;而“鸥不惊”则体现物我之和谐亲近。
C.颈联一个“笑”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日桃花含苞待放的雅致景象,点染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D.尾联描绘茅茨人家,迷蒙烟雾,朦胧优美;那一声正午时分的鸡鸣,更把人带入宁静安谧的意境之中。
2).(原创)请分析颔联在景物的描绘上,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促织儿
(宋)张镃
月洗高梧,露漙①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②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露漙(tuán):露水多的样子。②土花:苔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
B.“萤火”“静听”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内心的悲凉。
C.“静听”“微韵”“凄咽”三句中,“转”有音调低回抑扬顿挫之意,“寒”“凄咽悲沉”是词人听来的主观感受。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采用动静结合、拟物等手法描写出月下庭院秋夜的幽美环境。
2.)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与蟋蟀有关的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暄风迟日春光闹”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葡萄水绿摇轻棹”一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暄风”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
2).本词的上、下片,女主人公心情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①动静结合。首联写水写山,眼前江面阔大,岸边高大的房屋倒映在江中,“浮”字给人一种动态感,远处陡峭的山上云雾缭绕,“出”字写出了云的气势,此处写景,动静结合,实为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②虚实结合。颔联中的“风雨”亦实亦虚,既指现实的风雨,又暗喻动荡不安的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时局尚不安稳的忧虑。③化用典故。诗人借苏季子敝裘的典故,抒写了漂泊(羁旅)之苦。
解析:1.)“由高到低”错。诗的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
2).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指出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然后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最后简析这种表达技巧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时所起的作用。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此处写景,动静结合,实为诗人羁旅途中之所见。颔联中的“尘沙”“风雨”亦实亦虚,既指现实的风雨,又暗喻动荡不安的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动荡时局、战乱社会的忧虑。尾联借苏季子敝裘的典故,抒写了诗人漂泊(羁旅)之苦。
2.答案:1).D; 2).①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 
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颈联“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叹。
③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
解析:1).不是凄楚之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学、不想学乃至不学。抒写王维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
2).译文:
天上星宿的将星动了,汉家营地上的柳条青青。
万里征途刁斗声声鸣响,三军将士迅速越过井陉。
辞别帝宫全忘了身家,立功报国定要夺取龙庭。
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终老窗前死啃一经。 
3.答案:1).D; 2).①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笛声那样悠扬哀婉,既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也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颔联情景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1).D项有误,“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错,颔联“残星几点”“雁横塞”,意境深远而和谐,颈联“紫艳半开”“篱菊静”,风格峻峭而清新。
2).颔联句意为: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倚着栏杆。“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听结合,动静结合。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笛声那样悠扬哀婉,既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也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答案:(1)D;
(2)借用严子陵隐居的典故,以“泪”直抒胸臆,表达了隐居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心;以景结情,通过浩浩的风、冥冥的雨营造凄苦氛围,寄托悲情。
解析:(1)理解有误,结合前后句来看,整个下片词人情绪都比较低沉,此问句的言外之意是“他日封侯不会有我的名字”,表达的是封侯无望的悲哀。
(2)上片写醉中豪情。起句写词人醉中闻鸡起舞,忧国之情奔涌而出。时值金廷混乱,国势日颓,词人有济世之志,却无报国之门,想起曹操当年作《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希望建功立业的情怀,不由得也忧从中来,深感时局艰危。“西北”二句,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承上写包括自己在内的金朝有志之士眼看国士沦丧,除了伤心落泪外,别无他计。但“三十六峰”三句,笔锋一转,又重新振起,将嵩山三十六峰喻为三十六柄倚天长剑,气象郁勃峥蝾,暗指自己雄心不泯,壮志不消,还要像紫气凌霄的宝剑,一展雄姿。
下片转写醉时悲慨。“古来豪侠”三句,写自古幽并多豪侠之士,词人悲歌慷慨,壮志凌云,认为自己当为豪侠之士,但鬓发渐白,面对国势日倾,却不能为国立功,不禁为之叹息!“他日封侯”二句,表达了封侯无望的悲哀。他日封侯,名上史书的人到底是谁呢?词人情绪转向低沉,既然自己不能一展宏图,只好隐居江上。“一掬”三句,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
上片豪气贯虹,气势磅礴;下片感慨遥深,悲歌婉转。从中可以窥见词人内心深刻的痛苦和矛盾,以及社会政治给他造成的心灵创伤,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5.答案:1).A;
2.)①借景抒情。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②叙事抒情。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用典抒情。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并表达了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清新、明快”的说法错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应接不暇。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就像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所以这两句应是把读者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通过写景、叙事、用典来抒发作者丰富的情感。前两联写景,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作者描绘蜀地山水景物,表达了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和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之情。第三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叙事,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要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最后一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联系上文来看,此处是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6.答案:1).A; 2.)B ①比喻,颔联用“镜”作比,表现了野田春水的碧绿明净,惹人喜爱。 
②借景抒情,借写田间春水倒映天光,明亮如镜;渡旁鸥鹭,神闲气定,不受惊吓,与人亲近,自然流露出诗人对这秀丽清雅的田间景象的喜爱之情。③动静结合,野田春水是静景,渡旁人影穿梭是动景,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颇富生气的田间春景图。
解析:1). A项,“暗示今日已是难得的晴天,表现了适逢晴朗天气的欣喜之情”错误。结合“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客衣湿”等分析,到处都是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写出了一个多雨的“春日”。故选A
2).略
7.答案:1).D; 2).(1)活动:①捕蟋蟀,作者回忆小时候捕蟋蟀的情景,叫人点上灯,然后用水灌蟋蟀的巢穴,在月光下轻手轻脚地追寻蟋蟀。②斗蟋蟀,作者把捕获的蟋蟀带到堂上与别人斗蟋蟀。(2)表达的情感:作者通过追忆小时候生活的情趣,表达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此反衬今日孤独悲苦,抒写今昔之感。
解析:“拟物”错误,上片没有运用这种手法,其中,“争求侣,殷勤劝织”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8.答案:1).B;
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说法错误,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表现手法能力。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指出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词具体内容分析诗词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点出诗词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是要求学生赏析诗人表现自己家国情怀的表现手法。本词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这是借景抒情。“看浩荡千崖秋色”写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想到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泪水滂沱。结尾“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这些都属于借景抒情。结合注释可知“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用典,意思是说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这是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意思是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这里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还有“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意思是“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这是拿少年的才华与如今才气凋尽进行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还有“常恨世人”三句词人是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这是把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具体答题,根据以上分析,从借景抒情、用典和对比几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9.答案:1.)①拟人。(词人用“闹”赋予春光以人的性情,写出了春意盎然的生机活力) 
②比喻。(用葡萄的紫绿比喻春水,形象地写出了春水的碧绿、动人)
③春风(暖风),动静结合。
2.)上阕,写女主人公陶醉于热闹的春光之中,写出了她内心的喜悦;下阕写女主人公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分析。立足文本上片内容分析,“暄风迟日春光飞司’水绿摇轻掉“,用葡萄的紫绿比喻春水,写出春水的动人。“两岸草烟低,叫,动静结台。 的“闹’,用拟人手法,写出春天的动人“葡萄青山啼子规”,“烟草“的无声,“子规’的啼叫,动静结合。
2).结合上下阔的内容具体的分析。重点注意“春光闹““啼子规”“愁’等词语。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春光闹”“<啼子规““愁”等词语。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冲刺练习(十)古代诗歌鉴赏』  下一个『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冲刺(十)古代诗歌鉴赏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