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型的教师和创造型的学生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作者: 南村 - puzhengtang 前一段时间,上科院下属的创造研究协会教育研究分会在一个社区和几名大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老师针对近期报纸上刊登的关于普陀区培佳实验小学丁莉老师创新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随意座谈。 由于是随意座谈,大家的发言十分踊跃。大家普遍认为:丁莉老师的创新教育尽管介绍不多,但事迹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培佳实验小学丁莉老师创新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的换位方面,对这一点,许多教师谈了自己的看法: 1. 换位在理论上讲得通,但在实际操作中是行不通的。在我国,位置观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的孩子们虽然水平不高,但做事说话都像大人;换位必定会降低老师的威信,给教学带来不良后果。 2. 换位要分清对象。换位只能用在一些好学生,听话的学生身上,对一些调皮的学生只会有副作用。 3. 换位的结果是适得其反。现在学生的上课纪律本来就不好,能维持摆平就不错了;要老师放下威严,和学生平起平坐,简直是拿学生的前途在开玩笑。 4. 丁莉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要有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批判,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些老师认为这是文化大革命的遗风,对用这种思想教育学生,表示担忧。 5. 担心换位后,老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开展换位,师生关系平等,免不了要和学生谈心,这样一来,老师的正常工作怎么办?老师办公室是不是要变成“红茶坊”? 6. 有些老师认为,创新教育是“新瓶装旧酒”。和原来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是一样的,都是花头。且各种教育理论把人搞得昏头昏脑,我们不知道做什么好。 我们认为,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如同其他改革一样,教育改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引发大家的讨论,有时教育改革会遇到失败,甚至付出代价。当然,造成失败,甚至付出代价的根本原因在教师身上。因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并不矛盾。创新教育的矛头更多的是指向教师的,而不是针对学生的。 一. 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完成师生关系的角色换位。 位置观念是人类十分重视的一种人际关系。在中国,师生关系更是泾渭分明。师道尊严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社会的高度膨胀,每个人面对的社会信息都是平等的。自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习的主考官,是学生的监护人的传统观念以愈来愈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师生关系的角色定位,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外在三四年前已着手对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认为:现代化的,新型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不能让学生从属于老师,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工作;现在的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要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协调者,向导者,组织者。 二. 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具有全新教育思想的教师。 创新教育不是一门新型的学科。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就提出要在全国开展创新教育,只是领导不重视,一直成不了气候。现在,教育的大环境好了,在97年,中国创造研究协会提出的关于教育创新思想的课题被列为九五规划与上海市的重大研究课题。教育创新思想的课题提出: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具有全新教育思想的教师。 1. 有效的创新教育,要有具有全新教育观念的教师。过去,我们一直是以我为主,学生只是自己教育的工具;现在,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这点是和过去的教育观点是大相径庭的。 2. 有效的创新教育,要有具有良好身心素质的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教师,才会有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学生。许多老师都认为自己的身心素质是良好的,是健康的。其实不然,最典型的体罚学生便是不健康的身心素质的最好的表现。 3. 有效的创新教育,要有讲求策略和方法的高手。策略和方法包括创新的品性,创造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过去,由于我们总是强调智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现。事实上,创造力要比智力,或者说非智力因素中的其他能力更加重要。这是最具个性的,有独特性的体现。我们教学中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死的教条是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的。作为教师,要把在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的创造,放在第一位。 4. 有效的创新教育,要有较好的评价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一个完整的,良好的评价体系,包括上述1-3点的内容。对教师进行思想,身心素质和能力的系统评价,是保证创新教育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 5. 要有典型的个案分析。创新教育要以点带面,渐进展开;基层教师要加强对实践课题的研究,总结出经验教训。只有基层教师都行动起来了,创新教育才能说是真正有效的。 三. 开展创新教育,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心理。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创新精神,对教师而言就是要有创新的气魄和胆略。早在1919年,陶行知老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就提出: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具有的良好素质就是能尊重科学,敢于向传统教育观念进行冲击。这个教育家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而言的,他也包括我们普通的教师。问题是,作为普通的教师我们有无这个胆量和气魄去开展创新教育改革?有一句名言可以用在这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当教育家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丁莉老师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但她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与此相关,我们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的意识,在教学工作中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或保守,或怪话连篇。其主要表现在: 1. 承认创新教育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但自己不敢实践。这种患得患失思想主要是害怕失败。归结一点,这是教师心理素质差的表现。 2. 认为开展创新教育是赶时髦,自己没有必要去迎合潮流。这是旧观念在作怪,其本质上是不想进行师生的角色转换,还是想在精神上压制学生,抹杀学生的个性;他们还是强调老师第一,学生第二,甚至第三,第四。许多老师说:我没有坏心,这都是为学生好。其实不然,事实上,对学生个性的抹杀,就是在扭曲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不尊重学生,就是残害学生,就是犯罪。恶性的循环,最终是民族的悲剧。 3. 害怕学生的成绩下降。我们认为:任何改革实验都会有一些副作用。创新教育有可能会造成成绩的下降,但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注意及时调整,大幅度的下降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且,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上升。这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阵痛是难免的,结果是可喜的。 4. 害怕学生会超过自己。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多。事实上,这种高明是暂时的。学生比自己高明有什么不好?陶行知老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说:教育者的成功之处便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有了上述的想法,这些教师在行动上的最大表现便是:等着瞧。等着别人的发现,等着别人的经验出现,希望能有一个模式能供自己效仿。其实,这些人即使有了模式,他们也不会去效仿。总而言之,上述的思想认识,都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作怪。是师道尊严的一大体现。有上述思想的老师不仅是做教师的失败,更是中华民族的失败。我们要破除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要破除自己心里的怪念头。 如何去破除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呢?国外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马斯洛提出的,叫“高峰体验”。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通过他自身的努力而取得的成绩,他会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欣欣然的感觉。这是高层次的喜悦,而不是低层次的满足,是人心理的高度和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有这种“高峰体验”。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起信心,积极行动起来;首先自己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行动,带领学生一起开展创新活动。伟大的理想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合乎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高峰体验”上的。 四. 目前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创新教育的对策 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认为自己是合格的,工作是认真的,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但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已经走上了死胡同:学生愈学愈不想学,愈学愈不会学;有些教师虽承认教育要改革,但都没有行动。 从表面上看,问题的关键出在社会,出在学生身上,而根本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出在作为教师的领导身上。世上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领导,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总认为自己是合格的,工作是认真的老师在很大程度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课堂教学中的“本本主义”。一切照本宣科,一切以教材为本,不把学生当成是教育的主体,而是自己谋生的工具。领导不从实际出发,以上级的文件为本,死抄硬搬,把学校当成是自己完成任务的工具。 2. 课堂教学中的“主观主义”。以我为主,自以为是,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不顾一切地灌输而不讲实际效果。 3. 课堂教学中的“保守主义”。教师的教学风格几十年一尘不变;各学科一堂课的模式一样。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使教学成为表演。 4. 课堂教学中的“命令主义”。高度的计划性体现在教学中必定是一种僵化的教学方法。上课离不开教参,离不开备课计划,这看似对学生负责,其实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它没有以学生为本,没有根据具体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还是以我为主。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唤醒课堂的生命力。让课堂变得活泼起来,变得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来自于老师。教师有创造性的思维,绝大多数的学生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教师不保守,学生才会不保守,他们的才华才会横溢。 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海阔天空,异想天开,不要总是以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要敢于承认学生的想法是有价值的,要多提供学生自发学习的机会,要多引导学生,而不要及时的去评价学生的对错。教师要永远保持自己的童心,要理解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好动心。教师要努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吸收新知识,新科技,努力和社会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我们的创新教育才能成功,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的学生,才能使我们大家都能符合新时代的需要。(来自K12)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