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月学生思想动态分析(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无痕雪 今年9月,学校安排我教学的四个班是:化工5班,化工6班,001现代商贸班,001饭店管理班。四个班学生共190人。经过2周的教学,9月底,我对学生的特点总结如下: 9月学生心理特点 思想上,很想摆脱中考失败的阴影,重新加入高考竞争。对多数同学来说,初中生活是一段不够光彩的记忆,现在深刻的可能只有友谊;中考是一场噩梦,而现在仿佛依旧沉溺于噩梦中难以自拔。因为上石化是无奈中的选择,所以看不起中专学校,有浓重的自卑意识。由于失败的记忆强烈,心理受到打击的创伤尚未愈合,对再次冲击高考无法激发自信心。但是蒙混下去又愧对父母,每每考试前后,心理矛盾尖锐,对前途的选择出现反复。似乎会良心发现,重新振作;但由于初中小学时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开始尝试努力学习时会感受到巨大的困难;加之本来有畏难情绪,往往很快放弃努力,随波逐流。多次反复后对自己的信心丧失更甚,久而久之,自己也不再相信自己,开始自暴自弃。 潜意识里,依然有一定是非观,有一定上进意识,对成绩优秀的同学有敬意或者是嫉妒心理;关注自己形象的同学,依然向往好学生形象,并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正面意识被激发,忽然改头换面,产生“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效果。 常常有比较沉重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屡战屡败的同学。家长的希望,自己的理想,教师和亲人的期待,都对成绩落后的同学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驱使他们无奈地,勉强地,不情不愿地学习,沉重的外在压力迫使他们有时被动自发“减负”,表现出一定的厌学和叛逆行为;内在动力和压力的缺乏,是他们总和学习保持着一定距离,无法真正投入。心理压力太重的同学,有时会转化为一种心理疾病,任何时候都强迫自己学习,任何时候都学不进去,不断否定自己,导致自卑和痛苦。 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情感脆弱。因为压力,学生无法真正放松和休息,在很多时候往往感到疲惫不堪,不愿进一步思考问题。由疲惫产生的暴躁,急躁,反感,厌倦情绪增强,对生活学习中的很多问题的处理也就简单,片面,任性,缺乏耐心与细心,从而面对一些小困难都无法正确克服和解决。 由于对自己无法定位,学生对自身,对学习,对将来,都有着强烈的迷惘。觉得身陷困境但又无人理解,学生只好在自身的交往圈中寻求理解和欣赏。这样,早恋在校园迅速普及并产生系列负作用,形成学生工作中的难题。 9月学生学习特点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对父母教师都是很尊重的,有师长和社会舆论产生的压力使他们树立了正面的目标。这些促使学生自发地追求成绩的优秀。中考失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大都对现在的学习状态不满意,都有努力学习,更上一层的愿望。 可是,随意拖沓畏难马虎的学习习惯拦住了他们。习惯养成的长期性决定了它的顽固性。多数同学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分神;加上本来就有畏难情绪,所以把学习任务一拖再拖,积少成多,不难也难了;而急于完成任务,慌慌张张,马马虎虎的作业,其成绩对学习的信心与决心再次构成伤害。 多次的失败一再强化了学生的自卑感,这使学生不再相信自己,他们往往把提高成绩的希望有意无意地整个地寄托到教师的身上,要求教师讲解生动有趣,要求教师深入浅出,要求教师精简训练,要求学得轻松又收获明显……总之,教师要作到最好,学生嘛,就这样。很多敬业的教师想方设法来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过效果依然欠佳。我想其中原因可能是忽略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检查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课本上笔记写得密密麻麻的,原来都是教师的课堂讲义;很多学生书写极其马虎,笔画不规范,错别字词多;作业内容认真的少,应付的多;作业知识技能含量极低,二年级居然还达不到普教初二水平;基础知识缺口很大,基本技能还处于混沌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映迟钝,无论提出多么简单的问题,举手答题率几乎是0%;而且被指名回答的同学大都理直气壮地请教师重复提问,学习参与率极低。可以简单概括为:基础薄弱,学习被动;习惯不良,依赖性强。 教师教学策略设计之一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要想把学生教好,寻常的教学思路是行不通的。因为要达到普教对应的目标,学生思想,能力,习惯不是常规教学在减半的课时里能完成的。留下的途径只有一条: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再配合教师的精讲精练,课堂内外结合,可能使学生在短期赶上高二对应的水平。 我的做法如下: 一. 每次课讲解课文只抓三个左右高中阶段务必解决的学习要点,讲解尽可能简单明 白,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即讲即练。尽量给学生发言机会,努力抓住学生注意力,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二. 对教学内容采用三步走策略,即启动,逼动,引动。对教学中的纲领性内容,教 师要言不烦地讲清;对理解,欣赏,运用的内容,努力发动学生去思考,实践,教师不给标准答案,学生的分析解答只要合乎情理均予采纳;学生的发言只要不错及原则性问题,尽可能肯定其中经过思考的,有道理的部分,或者肯定其勤思,创新,细致等特点,努力增强学生自信心。以日记为作业形式,与学生进行及时,具体的交流,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给学生导向。 三. 重点强调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的敷衍态度令人痛心。端正学习态度是取得学 习进步的必要前提。我认真从格式,书写,字词锤炼,标点使用,版面整洁等方面提出要求,并经常做具体点评。 四. 细致观察学生接受情况,认真考虑学生反馈意见,随时作好教学调整,使教学尽 量与前期教学接轨。 10月学生思想发展情况 一. 喜欢上语文课。进入10月后,从学生的众多反馈中,我知道:大部分学生在语文 课上受到鼓励,增加了自信,也产生或增强了对语文的兴趣。以鼓励,肯定,思想解放,开放性讲解,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尝试给学生提供了轻松,自由,有效的学习环境,大体上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二. 依赖教师的思想没有改变。学生期待着出现一位神仙般的教师,能在轻松自由愉 悦的教学中迅速让他们实现知识,技能,心理上的突破。这种期待是建立在对自身的不信任和失望基础之上的,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秩序非常不利。他们肯定教师的幽默风趣,旁征博引,简单明了,轻松和谐的教学风格,但并不习惯把自己放到教学主体的位置上。他们理解的主体是惰性主体,是学生少干和不干,教师苦干和巧干,实质上依然是教学客体,是被动学习。 三. 主体意识开始恢复,表现为追求学习效果。一个月的学习后,不少学生纷纷向我 表达他们的担忧:笔记本上没有记什么内容,好象什么都没有学到,考试怎么办?甚至有学生向我提议:就讲讲课文吧,还是那样踏实。有学生说我一堂课就讲几点内容,太少了。实际上课堂内容并不少,但学生参与太少,就有一种空空如也的感觉。 四. 对学生主体教学不以为然,我行我素。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在变花样,他们只要能 应付考试就行,此外别无所求,上课和作业依然故我,敷衍了事。以为考试之前,教师照样要给范围,画圈圈;考试之前突击突击,考试时“活动活动”,才是应试之道;于是“保留意见”,全不按教师要求学习。 教师策略设计之二 为了逼学生到“教学主体”就位,我毫不犹豫,采用“矫枉过正”法,努力淡化课本内容,减少甚至消灭出自课本的客观题;参照高考题型,搜集课外资料,制作了两份主观题占主体的期中试卷,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 出自课本的客观题少,必须背诵的部分结合阅读理解进行考试,并针对开卷考试制 定特殊题型,考点是:古典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诗词要点的理解;学习诗词要注意提示,注释,课后习题的学习习惯;书写规范。 2. 阅读量大,思考量大。逼迫学生进行思考,逼迫学生养成快速阅读,边读边想的习 惯。考点有:快速阅读,归纳总结,分析笔记。 3. 注重基础。字音字形共15分。考点:字词基础;字典词典使用;比较分析。 4. 语言欣赏。逼迫学生分析语言特点,按格式规范答题。 5. 能力迁移,学习创造。主要考修辞和句式的分析模仿创造能力。 6. 听说训练。分数分布较少,主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语文,同时逼迫学 生听话后思考,思考后说话。 7. 人物描写与修辞运用。描写是我作文课的主题,很多学生认为它和考试无关,不愿 动脑来练它。本题考查学生描写手法和修辞的使用能力,同时也敦促学生重视日常语文教学。 8. 关于教学方法的文章的读后感写作。本题考议论文的写作,同时逼迫学生思考学习 主体,学习方法和效果的问题。 试卷中考到的内容,都是我日常教学中重点讲授的内容。讲课时我注意了深入浅出,并明确了格式和评价标准。 11月学生思想动态 学生现在的思想动态必须结合考试来说。期中考试成绩很不如意。190人中,81人不及格;85分以上的仅有9人,其中90分以上2人,100分1人。考试结果有如下特点: 1. 差距大。最高100分,最低20分;各个分数段人数分布比较均匀:20—40分共有 近30人;40—50分近30人;50—60分近30人;60—75分近60人;75—85分近40人。 2. 个人成绩波动大。一批从未尝过不及格滋味的学生意外失败,无法理解。这种情况 多属于那些基础不好,依赖性强,上课不专心,考前突击屡屡得手,自我感觉良好,但语文能力较差的同学。同时,几个尝够了语文苦头的同学这次惊喜地获得高分或及格。这些同学大都思想比较成熟,平时生活中善于动脑,但不大爱与书本打交道,学习有浓重自卑感。 3. 考试结果触动大多数同学。大部分同学不及格或者处于及格边缘;少数同学获得高 分但发现错误低级;“能力考试”让大家感触很深。 这样,考试达到了“敲边鼓,擂重锤”的目的。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做得一塌糊涂,很多同学开始重视课堂教学;作为读后感作文的阅读材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同,很多同学还对教与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深刻的观点;三个班强烈要求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存在的问题和将要采取的策略 两个月过去,睡狮似乎已经唤醒了,但后面的任务更加艰巨。 1.学生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还存在误解,将来还会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反复。很多同学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以为两者互不兼容,“素质教育”让学生更轻松;而事实刚好相反:“素质教育”要求更高,更严,更具体,所以会让学生做得更多;“应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地位。 2. 随着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推行,学生基础薄弱,习惯不良,依赖畏难的弱点将充 分暴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定是在战胜这些弱点之后。相比而言,语文学习的意义甚至还比不上真正战胜这些弱点的意义。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个过渡过程的困难和意义,在思想上作好学生出现反复的准备,在措施上考虑好引导方法。 3. 学生开始进入主体角色的时候,会出现一段热情高涨的时期,教师要作好引导,防 止出现四面出击,白费气力;偏狭专深,“不问世事”;重文轻理,学科失衡;急噪冒进,眼高手低等现象。 4. 开始进入主体角色时,教师依然要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检验标准上进行具体的 引导。要将学习内容按难度由易到难来安排,让学生感觉到挑战的逐步增强,体会到思考和成功的充实和快乐,不断提高自信心。 5. 进入主体角色后,教师要将自主学习与统一考试结合起来,定时检查学习效果。一 是为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决定引导尺度;二是给学生提供同台竞争的机会,检测学习效果,从而调整学习方法;三是找出部分依然应付的同学,做进一步的工作。 2001年 11月24日 附1:期中考试语文闭卷试卷 (无字词选择题,有默写题) 附2:期中考试语文开卷试卷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