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描写三板斧(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张轩 电子邮箱: shujianpiaoling7432@sina.com 学校: 安徽省肥西中学 导语: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你面前闪现飘落,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笔下永恒的一瞬呢? 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一枝瘦笔去写。写至佳境,自然就会妙笔生花,意趣横生。今天我们就来试图写活一个人的肖像。 第一板斧:细致描摩 谈到肖像,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此君的尊容: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平淡或脱俗……不一而足。最常用最大众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我们主要来学习后者,因为此法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最易上手。 示例一: “客人男性,年过半百,瘦削,白净,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足似刀刻。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一件半袖浅灰的确良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却一直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孙春平《通天有路》 《人民文学》2000.1 P59) 在这里,作者采用写实的方法,细处着笔,对主人公的相貌衣着进行了刻画:年事稍长皱纹却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衣着简朴行囊空瘪,则见其风尘落魄亡命天涯;衣服破旧却干净整齐,可猜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作者在落笔时抓住了主人公的肖像特征,写得真实自然,在文字的背后包蕴着读者能隐隐察觉的潜台词。 强化训练: 写熟悉的一位同学或朋友的肖像,要求细笔勾勒,抓住特征,200字左右。 第二板斧:善用比喻 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修辞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巧妙精确的比喻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善用比喻的典范。 示例二: “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遣使会神父尽找我麻烦,因而我连他所教的拉丁文都讨厌起来。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面包颜色的面孔,水牛般的声音,猫头鹰似的眼睛,胡须好像野猪鬃,微笑中带有恶意的讽刺,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卢梭《忏悔录》P105 人民文学出版社)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面目可憎、让人生厌的嘴脸,为了使自己的厌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为了使这张肉麻的面孔活灵活现凸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连用一串比喻,在肖像的勾画中,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溢于言表,让读者对其面目产生无限的遐想。 示例三: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钱钟书《围城》P2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强化训练: 写熟悉的一位同学或朋友的肖像,要求用精当的比喻,力求生动形象,100字左右。 第三板斧:侧面衬托 以上所云皆为直接描写,写实的细描让人感到贴近真切,比喻的点缀则让人遐思无限,各有独到之处。但我们能否把镜头移开对准他人或他物,让外界事物充当最佳配角,以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呢? 示例四: “特罗亚长老们也一样的高踞城雉, 当他们看见了海伦在城桓上出现, 老人们便轻轻低语,彼此交谈机密: ‘怪不得特罗亚人和坚胫甲阿开人, 为了这个女人这么久忍受苦难呢, 她看来活像一个青春长驻的女神。 可是,尽管她多美,也让她乘船去吧, 别留在这里给我们子子孙孙作祸根。’” (引自缪朗山译《伊利亚特》) 希腊大诗人荷马的著名史诗《伊利亚特》歌咏希腊联军攻特罗亚九年,为的是夺回美人海伦,而海伦的美叫他们感到九年的辛劳和牺牲不是白费的。荷马并没用浓艳华丽的词藻来描绘海伦的容貌,而从她的巨大的惨酷的影响和力量轻轻点出她的倾城倾国的美。 示例五: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秦氏采桑女子之美,使得耕者锄者归来彼此抱怨,因为看罗敷耽误了劳作。作者不直接写罗敷之花容月貌,而是虚晃一枪,宕开一笔细述观者之反应,以此烘云托月,衬出罗敷的光彩照人。真可谓他山之石亦可攻玉。 强化训练: 写一位熟悉人的肖像,运用侧面描写,凸现其肖像上某一显著特征,100-200字为宜。 结语: 诚然,写好一个人的肖像不止以上几种,此文仅是抛砖引玉。我们要不断去发现、总结并创新,才会达到写好写活写绝的最终目的。具体操作时有时是多种方法并举,选取哪一种方法描写还需视个人喜好和具体需要而定。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