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宋代诗词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四川省宣汉中学 汪芒

技巧讲解

鉴赏古典诗词,一般要了解相关的创作背景,作者自身际遇和风格流派,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技巧,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把握主题。下面结合教学实战经验谈谈对宋代诗词的鉴赏。

了解一段历史

北宋把政权、军事、财权都收归中央所有,对巩固统一、安定社会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却造成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加深了社会危机。虽然之间经历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但到了仁宗时期,由于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以及对西夏、契丹的作战连年失败,国势危机,局面严重。这一阶段的诗词创作,要么反映民生疾苦、针砭时弊;要么表现政治抱负、推行改良;要么愤世嫉邪、忧时悯世。

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投降派当权,含垢忍辱,不图恢复中原,爱国志士惨遭杀害,政治极端黑暗腐败。各族人民和许多爱国志士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压迫和统治者的投降政策,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这一时期忧国忧民的题材成为了当时诗词中的时代最强音,涌现出了像陆游、辛弃疾等一批杰出的爱国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身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代表。

南宋末年,蒙古入侵,国破家亡。汉族爱国诗人面临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组织义军奋起抗战。他们一边拿剑在战场上与敌人血战,一边用诗歌忠实记录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以著名诗人文天祥为代表的诗人们抚时感事,触物兴悲,诗歌情调不免哀伤,多抒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掌握两种方法

分清艺术手法三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描写方式有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远近、俯仰等。“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找出“冷词”、“暖词”

诗歌中有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例如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杨万里的《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却不一样。杜诗的“落日”、“恨”、“背”等属于冷色调词语,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所以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注意四点不同

唐诗与宋诗的不同。“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宋诗重议论,喜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同是写庐山,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便不尽相同,前两句还是写景,但后两句却是议论,不过正因有此议论,更能让人充分领略到庐山的峰回路转。再细细思考,就能发现议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或生活情趣。

宋诗与宋词的不同。诗词的题材内容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豪放与婉约的不同。婉约词定型定型于晚唐五代。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时运衰颓,朝不保夕。人们追求痴男怨女们的缠绵悱恻,歌宴舞席上的声色之娱。代表作家有李煜、晏殊、柳永、欧阳修、李清照、秦观、姜夔、周邦彦等。豪放词的兴起和繁荣都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有关。苏轼首先追踪“诗人之雄”而“自是一家”,表达正统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体现出对社会政治价值的热烈追求。代表作家有范仲淹、王安石、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同一作家风格的不同。古代诗人在各自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与个人的生活际遇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但是,我们在分析某位具体的作家的某篇具体的作品还却不能固定不变去简单的贴标签。范仲淹的词就具有婉约(《苏幕遮•碧云天》)和豪放(《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两种风格;李清照南渡前的闲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与南渡后的愁苦(《声声慢•寻寻觅觅》)形成鲜明对比;苏轼属于典型的豪放派词人,但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风格却判若两样。

实战演练

鹧鸪天

苏轼(宋)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上片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描写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试加以分析。

2、有人说词人在这首词中体现出了一种消极厌世的情绪,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南歌子

黄庭坚(宋)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古别离

孟郊(唐)

欲别牵郎衣, 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3、以上两首诗词都描写了送别的场景,但是情感却不尽相同,试加以分析。

4、试联系内容,分析这两首诗词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

鹧鸪天

陆游(宋)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无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关山月

陆游(宋)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道经的名称。

5、概括性强,抒情性强,是陆游诗歌的共同特点。试结合《关山月》加以分析。

6、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夏意

苏舜钦(宋)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南歌子

贺铸(宋)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7、这两首诗词都描写了夏天的景色,但采用的艺术手法却不尽相同,请加以分析。

8、这两首诗词艺术风格迥异,请加以分析。

9、请比较两首诗词情感的不同。

清平乐

李清照(宋)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0、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11、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甘草子

柳永(宋)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2、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13、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如梦令

严蕊(宋)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4、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

15、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西楼

曾巩(宋)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①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山行即事

王质(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8、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19、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乡思

李觏(宋)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0、“天涯”一词在前两句反复出现,请说出“天涯”的不同含义。

21、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远,却近在比邻。”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写法?请简要分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宋)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22、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3、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①开头两句描绘身处具体环境:远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三四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②运用比拟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2、不赞同。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此词虽然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但是,通过下片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可见其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

3、《南乡子》通过描写红艳似火的石榴,气氛昏暗的室内,烟雨凄迷的江面,挂帆待发的轻舟,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伊人,半夜酒醒的月色,表达了两人无限凄楚、哀怨的别情。《古别离》则采用了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通过“牵衣”、“询问”等动作,洗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送别心上人时的慌乱和矛盾,流露出她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

4、《南歌子》辞藻华丽,讲究对仗工整,语言工丽;《古离别》于平淡中显深意,语言平淡含蓄。

《南歌子》采用了比喻、对比、烘托等手法。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用来渲染叶之绿与花之红,“绿”与“红”、“暗”与“明”色彩与光度上形成两组强烈的对比,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柳叶”两句,以柳叶和梨花来比喻伊人的双眉和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

《古离别》化用典故。临邛是汉代司马相如客游中与卓文君相识相恋之处。“莫向临邛去” 这里的“临邛”不必专指,而是用以借喻男子觅得新欢之处。

5、关山以内是后方,那里朱门浅斟低唱,轻歌漫舞。关山本身是前方战士的戍楼,那里有楼内生者的苍苍白发,楼外死者的累累白骨。关山以外,是沦陷区,那里有残暴敌人的干戈屠杀,无辜百姓的血泪酸辛。诗人由近及远,把几方面不同的事物排列在一起,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爱憎的感情、是非观念,形象而具体地揭示出爱国和卖国两条政治路线的尖锐对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郁的抒情性。

月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象征着美好的团圆,因此守边的战士见了它抒发怀乡之情;亡国的遗民见了它,牵动故国之思。可是在南宋统治集团看来,这正是烹歌煮酒的良辰美景。同是明月,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不同生活处境人们的心目当中,感受不同,反映不同。借着月光的照射,诗人从历史到现实,把长期和戎不战的政治局面,作了鲜明真切的艺术概括,沉痛悲愤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诗的语言也晓畅平易,精练自然,没有剑拔弩张惊人的句子,但在客观事实的描述中,却更显出一种摧人泪下、惊心动魄的力量。由此可见,说《关山月》思想性、艺术性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结合,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6、《鹧鸪天》极写隐居之闲适,风格飘逸高妙。上阕开头二句描写居住的环境优美而又纯净,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下阕开头写作者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最后两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关山月》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风格沉郁、苍茫、悲凉、激越。

7、相同点:都选取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景物,细腻的描绘了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不同点:《夏意》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声衬静,突出小院的幽深静谧;《南歌子》则记叙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表现满腹的牢骚和不平。

8、《夏意》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格活泼可爱。《南歌子》上片写景,闲适恬淡;下片叙事,却和上片大异其趣: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透露出作者孤寂落寞的情怀和无所事事的痛苦。此词意境貌似闲适而实寓有深意,表现了词人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不定、苦闷彷徨的复杂情感,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9、《夏日》一诗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南乡子》抒发了作者孤寂落寞的情怀,无所事事的痛苦,出世与入世的徘徊不定以及苦闷彷徨的复杂情感。

10、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11、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12、景象: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原因:“无侣”(或“单栖”)。

13、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14、“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15、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16、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18、答:拟人手法。“议阴晴”引出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19、景物特点: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心情: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

20、第一个“天涯”是天边的意思,第二个“天涯”是天空的意思。

21、属于第一种。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22、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3、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但必须扣住“夜闻鸟鸣”分析。)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