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学以致用的教学结构,培养阅读散文和鉴赏的能力(教师中心专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胡柳 摘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从改革教学结构入手,在制度和技术层面上,建构学以致用的课程与教学机制,保障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 改革结构 学以致用 落实理念 培养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建构学以致用的教学结构,运用 “组织指导论”和“认识实践论”,从改革教学结构入手,在制度和技术层面上,落实新课程理念,保障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组织指导论认为,现代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的重点,是夯实双基,突现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知识以及人生观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教师应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呢?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从感知理性知识开始,通过例证分析、尝试实践、独立应用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生通过学习,对教材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解、巩固到应用,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的培育。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与传统的“特殊认识论”相比,学以致用过程中的“认识实践论”,即强调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有机结合,而且特别强调知识学习重在实践,重在应用。因此,传统的知识课程“传授——接受”教学式,应该转变为“学以致用”的教学结构。 下面以人教版高一散文单元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以能力为中心确定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的归宿,决定教学的方向,贯穿教学始终。学以致用从改革课程目标的内容和结构入手,变知识中心为能力中心,要求以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目标,以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统帅,以适应变化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以德、智、体、美、劳各育的知识、能力、观念的学习与应用为基本内容,建构教学目标体系。因此,课程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和一树立:培养学生读语文书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应用语文核心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人生观、世界观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初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据此,根据新课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理念,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为: 1、欣赏写景文中的图画美、意蕴美,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把握情景关系,探究散文作品中的触发和感悟; 3、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4、理解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处理设计教材 散文教学单元,以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散文的能力为核心来组织。依据整体性原理和教学特殊认识实践论,学以致用主张既要按照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同时也应遵循学以致用结构的要求,在隐性课程可能提供的环境里,统一考虑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教材的安排,其结构应以单元规律性知识为纲,从上位到下位,按知识性、技能性、学以致用性顺序编写,从而为教学提供具有学以致用结构的语文教材。据此,本单元运用学以致用教学模式,遵从简约性规律,以规律性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主线,对本单元教材做如下调整、补充和处理。 首先确定本单元应教学的的规律性知识:一是原教材的散文陈述性知识;二是补充的方法类的程序性知识。以本单元散文知识和方法类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主线,按“教”“学”“用”三环节处理教材,组织学生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学以致用的过程。 “散文单元”学以致用结构内容一览表 教学环节 教学要求 教 材 “教” 知识学习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理清文中的事物和感情线索,披文入情;结合优美的景物描写,具体分析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 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荷塘月色 “学” 技能训练 赏析优美的描写语言,赏析托物言志的手法,领略作品的绘画美、情感美。 遵循“披文——缘景——人情——得意”的思路,赏析意境优美、哲理深邃的艺术语言,解读艺术形象,把握情感与哲思。 了解作者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 我的空中楼阁 “用” 能力培养 捕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中的启悟点、动情点;探究作品的精髓。 探究情景关系,把握景物人事描写中的启悟点、动情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与地坛 三、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和实施课程 依据整体性原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按先教、后学、再用的顺序,以学习应用散文的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应用散文的核心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书能力和进行鉴赏的能力为主线,寓人格素养的培育于其中,按照略读、精读、研读的读书程序,组织学生自己读书、表达,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 “教” 通过运用有意义的传授学习类教学模式,学习核心理论知识和学法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一)略读,整体感知:组织学生略读教材,形成散文的知识结构框架,建立全文结构。具体组织的程序是:问题引路---读书理解---讨论指导---小结应用。 1、略读、审题,回答A 本文的作者是谁? B 课文写什么景物,通过什么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C 课文按什么顺序来组织写作? D 作者夜赏荷塘的目的何在?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作者的情感怎样变化?形成结构图: 朱自清 荷塘月色 赏荷塘夜景 (二)精读,具体理解:问题引路,详读、讨论。 1、略读去荷塘后回答:作者怎样写“去荷塘”?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还写了什么? a.细读“出门”后回答:作者出门时的心情、时间、环境。 b.细读“途中”后回答: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通过哪些语言,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作者的感觉如何?为什么感到“很好”? c.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的感受怎样? 2、略读“赏夜景”后回答:作者是怎样享用荷香月色的?先观什么、后看什么、再望哪里? a. 精读“观荷花”后回答: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荷花?把课文描写荷叶、荷花静态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出示比喻句分析其本体、喻体及相似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通过写什么来写荷花的动态?又怎样描写?把课文描写荷花动态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作者运用通感的方法描绘景物的妙处。 叶:田田 层层 如舞女的裙 花:袅娜 羞涩 如明珠、星星、美人 花香:缕缕清香似渺茫的歌声 叶花:一丝颤动 霎时传过 b. 精读“看月色”后回答: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月光?课文通过写什么来间接写月光?课文是怎样描写月光下的荷叶荷花?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并说一说月光“泻”和青雾“浮”是什么样儿,“在牛乳中洗过”和“笼着轻纱的梦”有是怎样一幅景象,然后看录像表情朗读这些句子,体会语言特色。 月光 泻 青雾 浮 叶花:似牛乳中洗过 像笼着青纱的梦 树影:参差斑驳 峭楞楞如鬼 倩影画在荷叶上 光影:和谐的旋律 如奏着的名曲 (通感 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 c. 精读 “望四面”后回答: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荷塘周围环境?怎样描写树、山、灯光、蝉声和蛙声?描写出了怎样一个环境?为什么还有要写蝉声和蛙声? 树:围住荷塘 阴阴似一团烟雾 山:隐隐约约 灯光:没精打采 渴睡人的眼 蝉声和蛙声:最热闹 3、略读“想采莲”后回答:作者由蝉声和蛙声的热闹想到了什么?课文怎么写的? 使教材结构得以具体化、形象化和立体化: (三)研读,总结升华 1、研读:从课文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谈一谈本文结构特点。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基调的语句,然后联系景物描写,说一说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谈一谈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情读:举例体会语言特点。(1)精心选用动词和叠词。(2)景物描绘运用通感。 (3)巧妙运用比喻、拟人。 3、以本课为例小结写景散文的一般学习程序。(1)整体感知,建立全文结构。略读:粗知写什么景,感知抒什么情,明确按什么顺序写景(线索)和怎样安排材料的(结构)。(2)具体理解,充实结构内容。精读:以情为中心,结构为依托,明确各段选取什么景物、运用什么方法,怎样围绕景物特点写景的;情读:揣摩、体会、理解语言运用特点。(3)总结升华,掌握全文结构。研读:抓住联系,概括内容,升华中心,明确本文特色,总结学习方法;情读:应用语言,表达情感,创造意境,体现中心。 “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模仿应用散文单元规律性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教学。即指导学生应用“教”所学单元规律性核心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尝试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应用规律性知识的训练程序,获得运用技能。为下一步独立运用单元规律性知识做好准备,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中介。教学中,参照学习《荷塘月色》的程序组织,具有线性结构。让学生在做中学,主要运用活动学习类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示范,模仿组织训练。“学”特别强调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回过头来学习理论,并在训练中掌握运用理论于实践的程序方法,逐步形成运用技能,为“用”夯实基础,帮助学生由不自觉到自觉地运用并强化这些知识和方法学习。 “用”指促进学生应用散文的特点及方法灵活运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形式为实践活动课。它组织指导学生应用最普通、最核心的规律性知识于实践活动中,学习社会经验,获得人生最基本的能力,活动学习和发现学习是学习的主要途径。“用”,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以现有的知识为起点,促进学生以话题为中心,组织学生以诵读、评价、讨论为交流信息的方式,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活动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实践能力。 四、具有全面育人的功能,全面落实了新课程理念。 本单元实施以散文的最基本的知识学习为基础,以人格素养的培育为统帅,以读书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程之间,建立了学用结合的有机联系的机制,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对散文的知识学习与应用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在学以致用的“教”“学”“用”三环节的过程中,只有“教”的环节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用”两环节都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来安排组织教学活动的,这就在教学结构和技术层面上,为落实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任务,提供了必要条件。 从改革教学结构入手,建构学以致用的课程与教学机制,落实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克服语文教学重知识、轻实践的片面性,整体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保障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功能,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课程统合化的探索》 杨坤生 学苑出版社 2005.2 《教与学的风格》 (英)n.恩特威斯特 于禾军译 春秋出版社 1989 《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 徐玉珍 《课程.教材.教法》 2002.4 《活动教育引论》 田慧生等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探究教学论》 靳玉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国教育学流派》 钟启泉.黄志成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