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的审美解析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语文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运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文质兼美的语文课是人文的情感和审美的世界,它是学生感受美的基本凭借。语文教师应该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去认识这个美的世界,把握美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认为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期待。 审美主体在审美时首先是对审美对象的关注,即审美注意。接着产生的是对审美对象所萌发的一种追求、憧憬,一种朦胧的兴奋,即审美期待。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探究美的欲望。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与课文内容相契合,这样才可以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隔阂”,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例如,《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情感浓烈的抒情散文,语言含蓄隽永,有强烈的震撼力,但是要让一个审美趣味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体验作者积淀深厚的浓烈感情,感受“九•一八”那段遥远的历史所产生的震动心灵的美学效果绝非易事。因此,我搜集整理了“九•一八”事变的图象资料,在隆隆的炮声中,在断壁残垣中,在尸横遍野中婴儿撕心裂肺的哭喊中,在《在松花江上》的歌声中……,学生的眼睛湿润了,有的学生的拳头攥紧了,一团怒火,一腔誓言在心里燃烧着……这样教学情境的创设,唤起了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使他们主动进入文本之中,去感知美学的意境,去寻求美的奥秘。 二、移情美读,展开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审美表象的载体,它可以把审美感知、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联系起来,起枢纽作用,审美主体的学生一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就可以在审美世界里自由翱翔。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提供的资源,让学生去认识美、发现美。课本教材的课文是学生审美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想象、体验、理解的基本着眼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基本点,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探究其蕴涵的美学价值。另外,语文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的朗读也是一个传统有效的感知美的方法。通过朗读,在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时而激越、时而悲壮的语境中使学生体验语句节奏感和音乐美,从而自觉进入审美状态。如学习《海燕》时,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激越高昂的语调,让学生感受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的矫健身姿和它那战斗者的形象。 语文教师还要善于调动学生原有的审美经验,感受作品艺术形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融情于其中,以补充开拓作品的艺术形象。“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学生情感投入或灌注充分,就愈能唤起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形象便愈丰满,如教学《白杨礼赞》时,通过朗读,学生已经感受到西北黄土高原的外在环境美和白杨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气质美,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时进一步就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课文揭示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层层的联想,领悟作者如何通过赞美白杨树,抒发对北方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的,使学生获得了对作品意义的深层理解,使学生在激动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作品的艺术美。如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我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借助自己的审美经验,把诗改编成课本剧,学习时在课堂上分组表演,学生的理解是到位的,深刻的。当然,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绝不能责备学生体验的粗浅,如果用教材上的结论去规范所有的学生,那就会消弥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灵性和悟性也就被扼杀了。 三、生活拓展,实现审美再造。 创造美是人的审美心理、审美理想对象化的时间。审美创造是人类自身生活的一种自觉自为的美化活动。 语文教师要善于将学生阅读时获得的审美体验运用于具体的场景,以实现审美迁移或审美创造。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情上得到美的陶冶,思想上受到美的启迪,还要引导学生借鉴美、表现美、创造美;要将前人积累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这是培养审美情趣的途径,也是审美教育的归宿。因此,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留出表现美、创造美的空间。学生能否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也是检验语文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至此,探究性阅读的三步曲才能真正实现其功能。 第一步,吸收,重感知,强调揣摩回味交流,着重培养想象力。 第二步,内化,重情感体验,强调理解分析鉴赏,着重培养理解力。 第三步,延伸,联系生活,进行拓展深化,着重培养审美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我这样进行设计:如果你是一位电影导演,你如何对演孔乙己的演员进行形象设计和动作表演设计?学生在对作品的理解中完成了创造,实现了“读进去”再“读出来”的审美飞跃。而在学习完本文之后“孔乙己”的续写,则让学生从美学意义完成了对任务形象的审美迁移和审美再造。让学生放飞想象,激发了灵感和创作欲望。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探究感受作者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品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灵性得以升华。 刘强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