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边塞诗专题学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自读、点拨、研讨、归纳 教学设想: “边塞诗”是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教材涉及的高适、岑参等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我们打算挑选课本中的《燕歌行》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的主要情感种类,以及运用对比、用典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再选择《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来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接着我们再选出教材和学案中的8首边塞诗,希望通过批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边塞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边塞诗,是指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边塞诗也就成了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三、 初读“边塞诗” 1、代表作品:【《从军行》《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兵车行》】 2、归纳特征: 分小组合作找出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能体现典型的边塞风情的)、战事意象、常见的地名、常见的音乐(乐器和乐曲),各小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合作的结果。 (1)常用词语 烽火 牙璋 铁骑 金鼓 旌旗 边关 羽书 猎火 狼山胡骑 大漠 孤城 铁衣 征人 刁斗 白刃 沙场 匈奴 烟尘 边疆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 羌 羯 轮台 龟兹 夜郎 教师点评然后分类展示: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四、赏析《燕歌行》 课堂讨论: 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五、拓展阅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和学案上其他几首“边塞诗”。 (一)读懂诗歌大意。 (二)分小组研究以下主题 1.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的类别 2.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要求:发言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一、探讨第一个问题的学生小组代表发言。每组3分钟左右。 二、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并总结。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1.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2.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白 )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 都护行营太白西, 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 3. 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杜甫)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4.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5、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 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7.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三、探讨第二个问题的学生小组代表发言。每组3分钟左右。 四、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并总结。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 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区别更鲜明。 2、衬托: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 (无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不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和意境。)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常用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五、师生共同总结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4、揣摩边塞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习题见学生版《非常学案》P6,第12题;P11,第9题;P12,第11题、第13题;P18,第12题;P22,第6题;P24,第12题;P38,第6题。 樊馥芳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