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简介 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宋代文学第一讲:总论。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定位:高峰与转折

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既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转折。

(一)高峰。

    宋代文学的发展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人们常把唐诗宋词并称,以为唐代文学的精华只有诗歌,宋代文学的精华只有词。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看法。唐代在诗歌之外还有小说,唐传奇有人认为堪与唐诗相提并论;还有古文,韩柳是散文史的杰出人物,扭转了文坛风气,树立了新的散文典范,开辟了散文发展的新道路;还有词,花间派和南唐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后主李煜更是难以企及的高峰。同样宋代在词之外,还有诗歌、散文。

1,宋词无疑是宋代文学的精华。词本是娱乐助兴的产物,因此一开始被视为小道,不受人们的重视。但在李煜时,已经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为词的自由抒情奠定了基础。到了宋代,在文学观念方面,虽然还有人看不起词,仁宗贬柳永“且去填词”、王安石不满晏殊“为宰相而填小词”、陆游“晚而悔之”,但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词,推尊词体,张耒评贺铸词“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林景熙《胡汲古乐府序》:“乐府,诗之变也。诗发乎情,止乎礼义,美化厚俗,胥词焉寄?岂一变为乐府,乃遽与诗异哉?”把词与诗骚相提并论,沟通二者,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在文学创作方面,更是大放光彩,名家辈出。即使是那些对词有偏见的人也往往禁不止其中的诱惑,参与其中。如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词体规范化,在小令之后出现了长调,词牌大量出现,词的结构、音律都已定型。2,风格多样化。大体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主张词别是一家,尊重词体的传统,对词的语言形式和入乐性非常重视,多以词反映个人生活情感。如北宋二晏、柳永、周邦彦、秦观,南宋姜夔张炎吴文英。豪放派则往往是曲子中缚不住者,突破词的传统限制,自由反映情感,以诗为词,以文为词,把以往不用词表现的内容用词来表现。如苏轼、辛弃疾,大有英雄豪杰气概。

2,宋诗。《全宋诗》收录20多万首,是现存唐诗的四倍。对宋诗有人认为评价很低,何景明说“宋人诗不必观”,毛泽东“味同嚼蜡”,这些评价不够客观,也不够科学。事实上宋诗可以与唐诗相媲美。蒋士诠“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唐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宋人背负很大的影响,极力摆脱影响,自我树立。体现了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在唐诗之外建立起了新的审美典范。对宋诗的特点,宋人就有总结,严羽:“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着眼于表现手段。钱钟书:“诗分唐宋。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着眼于美学风格。从此中国古典诗歌无法再超越。虽然也有人提出清代诗歌兴盛,认为唐诗胜在情,宋诗胜在理,清诗胜在学,但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3,宋文。《全宋文》收10万多篇,是现存唐文的5倍。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出自宋代,可见盛况。韩柳之后古文运动陷入低潮,骈文重新占据统治地位。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重新举起古文的旗帜,在观念方面,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文与道的密切联系,他们理解的道与理学家不同,是生活道理、政治理论和宇宙哲理,这样就确保了内容的丰富、充实和鲜活。在创作方面,宋代古文家一方面借鉴骈文在形式方面的技巧,把声律、对仗、藻饰等技巧融入古文中,把古文的流动与骈文的精致结合起来,同时又汲取唐代古文运动的教训,改变怪怪奇奇的文风,平易畅达,自然流畅,更容易运用和接受,把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结合起来。从此确立了古文在文坛上的正统地位,一直到五四白话文运动兴起。值得提及的还有宋人的文赋,唐人的律赋是科举的工具,非常僵化,大多没有文学意义。而宋人融合古文和赋,解放赋体。创造了《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陆游《尤延之尚书哀辞》:“吾宋文章抗汉唐而出其上。”李渔《闲情偶寄》:“历朝文字之盛,其名有所归,汉史、唐诗、宋文、元曲,此世人口头语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这段影响深远的话应当从独创性方面理解:词体在宋代发展至顶峰,成为宋代文学最独特的标志。

(二)转折。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但同时也是转折。这个转折就是从雅文学到俗文学的转变。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无味的挣扎。每一度挣扎的失败,无非重新证实一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已。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唱完了。到此,中国文学史可能不必再写,假如不是两种外来的文艺形式——小说与戏剧,早在旁边静候着,准备届时上前来“接力”。是的,中国文学史的路线南宋起便转向了,从此以后是小说戏剧的时代。”

(1)宋以后的雅文学虽然仍然受到高度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说来是无法与唐宋相比,更没有超越唐宋。诗歌,元明清三代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家,但只是出入唐宋,在一些局部的地方创新,无法与李杜苏黄相比。词,元明中衰,清词号称中兴,但总落第二义。文,明代的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虽声势很大,但实际成就也无法与唐宋文相比。

(2)重要的俗文学样式在宋代兴起。瓦舍、勾栏等娱乐场所说话,有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前三种对白话小说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瓦舍和宫廷中表演杂剧,《武林旧事》记录宋代官本杂剧280种。南宋温州一带流行南戏,也是中国戏剧的源头。这些俗文学在宋代还没有引起高级文人的重视,没有具有高度文学素养的文学家参与其中,因此文学成就不高,但这些文学形式是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在民间广泛流传,慢慢吸引了优秀文学家的参与,最终步入文学的主流。

二,影响宋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宋型文化

傅乐成《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提出宋型文化,区别于唐型文化。

宋代文化高度成熟。王国维:“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

    鉴于唐代藩镇割据导致灭亡以及自己的切身经历,宋太祖对武官非常戒备,上演杯酒释兵权。此后历代皇帝都对军事将领非常戒备,并多用儒臣掌握兵权。这一国策固然消除了武力割据的隐患,但也导致了边防的虚弱。对文臣则非常优厚。相传太祖登基之前就发誓不杀文臣。太宗也说文臣弊病多如老鼠洞,不必深究。文臣生活待遇优越。吕蒙正天天喝鸡舌汤、宋祁夜夜拥妓豪饮。这样宽松的环境让宋人可以自由议政,甚至聚众示威,培养起宋人参政的热情。宋代文学在内容方面关心现实积极入世、在表现手法方面爱发议论都与此相关。文臣优厚的生活条件对词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教育事业。

   (1)印刷术。印刷术至迟唐代就已经出现:A朝鲜庆州佛国寺,《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704——751。B大英博物院,《金刚经》,868年 C元稹《白氏长庆集序》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余诗。宋代印刷术进一步发展,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就可以广泛流传。读书藏书就非常方便。宋人读书多,学问博就是受此影响。宋代文学家大多也是学问家,宋代文学爱用典,爱显露学问。印刷术的推广也为文学作品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了便利,苏轼的诗歌流传到辽、朝鲜,苏轼的作品虽然遭官方禁毁,但在私下里非常流行。现存宋人作品多。唐人则没有这样的好处。韩愈:“流落人间者,泰山一豪芒。”

   (2)教育。官方:县学、州学、国子学。私人:四大书院(白鹿洞、岳麓、应天府、石鼓)

  (三)庶族地主成为基本统治力量。

    魏晋是士族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唐代士族的力量虽然遭到很大的削弱,但仍然势力庞大。宋代士族基本消失,庶族成为统治阶级的基础。

   (1)科举。宋代科举制度完备:封弥、糊名、誊录,一考、在考、殿试。科举地位重要:几乎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科举人数多:唐代每次取士二三十人,宋代则平均360人。不仅远超唐代,也是后来元明所不及。

   (2)布衣入仕,北宋达到55.12%,一至三品官达到53.67%,北宋末达到64.4%,宰相达到53.3%。赵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等名相都是来自民间。

    宋代的文学家大多也是出自寒门,欧阳修、苏轼父子、黄庭坚、梅尧臣等。他们不同于贵族,带来了新的审美风气,那就是世俗化。在表现对象方面,扩大审美眼光,把过去没有在文学中表现的对象纳入表现范围。在表现手段方面。“以故为新,以俗为雅”A后山诗话引梅尧臣B苏轼《题柳子厚诗》C黄庭坚《再次韵(杨明叔)引》

   (四)理学。韩愈以来新儒学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北宋五子(周邵张二程)、南宋:朱陆。

   (1)发展阶段。

A开始。周敦颐、邵雍。援佛道入儒,建立了理论体系,重新阐释了一系列范畴。

B奠基,程张。提出了许多命题。C 集大成 朱熹D深入,王阳明E总结 王夫之

    (2)基本派别。

A太虚即是气(张载)B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只是理(朱熹)C心即是理(陆九渊)

   (3)基本精神。

    一方面将宇宙与社会对应起来,把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合理性与道德秩序、伦理纲常、社会结构联系起来。一方面把天理与人心对应起来,认为天理是人心的本质,存天理,窒人欲。就这样控制和净化人的情感欲望,把外在的束缚如制度、礼仪等转化为内心的道德自觉。

   (4)对文学的影响。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作文害道。

(五)城市繁荣。

   宋代的物质文明也高度发达。手工业和商业兴盛。宋代科学获得大进步,纸币(交子)流通全国,海外贸易增加(宁波、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商业行会形成。这些造成了城市的繁荣。出现了汴京、临安等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东京:《东京梦华录》(孟元老)《清明上河图》(张择端);临安:《武林旧事》(周密),百业兴盛。买卖兴隆,商铺林立。

(1)对诗歌的影响:造成轰动效应,增加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曾巩《苏明允哀辞》:“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惠洪《冷斋夜话》:黄庭坚“诗词一出,人争传之”。东京相国寺、临安陈道人书铺成为刻书、卖书的重要场所。书商陈起《江湖集》

(2)对词的影响。酒楼、茶馆、妓院等休息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词,而词也在这种场合广泛流传。

(3)对通俗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宋初诗文

     苏轼:“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在建国后七八十年的时间,宋代文学基本上是延续五代余风。但也露出了一些新的气象。

   第一节、宋初散文

   宋初最早的散文作家主要是由五代十国入宋,如李昉、徐铉、陶谷、陈彭年等,他们主要沿袭五代的文风,擅长骈体文,风格浮艳纤弱。这引起了稍后一些作家的反对。《宋史•梁周翰传》:“五代以来,文体卑弱,周翰与高锡、柳开、范杲习尚淳古,齐名友善,当时有高梁柳范之称。”

   (一)柳开,早年名肩愈,字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从此可以看出他的理想。他继承韩愈古文运动的传统,把道和文紧密结合起来,《应则》:“吾之道,孔子、孟轲、杨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他把文看做是宣传道的工具,反对文章过于华丽,《王学士第三书》:“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女恶荣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荣也。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

缺点是:一忽视了文学的审美特性,把散文仅仅看做是传道的工具,突出了实用功能而忽视了审美功能。二是缺乏有说服力的创作范例。《四库全书总目》:“宋朝变偶丽为古文,实自开始,惟体近艰涩,是其所短。”

   (二)宋初散文领域在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都做出较大贡献的是王禹偁。

A理论方面:1,在文道关系方面,《答张扶书》:“夫文,传道而明心。”内容更加广泛,增加了情感的色彩。要求文道合一,文行合一。

B在艺术表达方面,《再答张扶书》提出要“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反对“语皆迂而艰,义皆昧而奥。”对晚唐五代以来片面学习韩愈怪怪奇奇的文风。

C创作方面,融骈入散,既有古文的疏朗流畅,又有骈文的精致谐美,在议论、叙事和描写中注入感情,使散文富有音乐性和抒情性。议论文《待漏院记》议论周详,剖析了忠心为国、营私弄权和尸位素餐三种宰相的不同,义正词严,充满浩然正气。写景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描写竹楼内外的美景,表现了闲适平淡的生活。记叙文《唐河店妪传》记载了一位老妇女的传奇经历。

     (三)柳开、王禹偁死后,骈文仍然兴盛,又出现西昆体。张景、穆修、姚铉等继续宣传古文。张景,柳开的弟子,整理老师的遗著,宣传师说。穆修,整理韩柳文集,并亲自在东京相国寺刻印、出售。培养了一批写作古文的弟子,祖无择、尹洙、苏舜钦兄弟。姚铉,《唐文粹》,诗文赋都只收近体。

    这些人都缺乏创作实绩,没有打败西昆体。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穆、张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    

   第二节、宋初诗歌。

   面对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宋初诗人面临偶像选择的问题。根据所选偶像的不同分为三派。方回《送罗寿可诗序》:“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指出了宋初三体。

   (一)王禹偁与白体诗人。

A,很多人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如徐铉、李昉、王奇等,为应酬而作,内容主要是留连光景,风格平易清雅。 B王禹偁。英华早露。五岁能诗,九岁能文。邵博《邵氏闻见录》:鹦鹉能言难似凤(毕士安),蜘蛛虽巧不如蚕(王禹偁,被称为小友。)立朝端正,刚直敢言,三贬以死:为徐铉辩解,被贬商州团练副使;因“谤讪”出知滁州;修《太祖实录》,“议论轻重其间”,被贬黄州。

1,白居易从讽喻到闲适,王禹偁从闲适到讽喻。早期写过一些诗酒酬唱的作品。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他在诗歌中还常常谴责自己,《对雪》:“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此。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感流亡》:“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在官无俸禄,奉亲乏甘鲜。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峨官蠹黔首,旅进长素餐。”表现了一个正直士大夫的良知。

2,不仅如此,王禹偁还从白居易进一步,以杜甫为典范,向杜甫学习,《送丁谓序》:“诗效杜子美”,《日长简仲咸》:“子美集开诗世界。”《蔡宽夫诗话》: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与杜诗暗合,王禹偁:“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3,一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诗歌很有特点。如《村行》

(二)晚唐体。学习姚合、贾岛的诗风。

和尚:九僧。偏重苦吟。《湘山野录》:惠崇与寇准唱和,写《池上鹭》“(惠)崇驰心与杳冥以搜之,自午及晡。”《六一诗话》:进士许洞挑衅。

隐士:潘阆、魏野、林逋。其中林逋最有名。《山园小梅》二首。《诗话总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欧阳修)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黄庭坚)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王直方)。王直方咏桃杏皆可,东坡“可则可矣,恐桃杏不敢当。”

唯一的高官寇准《春日登楼怀归》,化用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春》: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日落汀州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多采用五律的形式,描写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表现或闲逸自得、或怅惘落寞的情怀,观察细致,笔触精细,字句新巧,没有深厚生活历练和才气,缺点是格局太小,气象逼仄。缺少波澜壮阔的气势和千姿百态的变化。

(三)西昆体。广义的包括散文,狭义的专指诗歌。主要学习李商隐。

A、西昆体的得名。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他们奉命在秘阁编《册府元龟》,工作之余彼此唱酬往还,杨亿编《西昆酬唱集》。十七位作家中也有人没有参加编书,只是因为有唱和往来,就收录其中。

B,西昆体的内容:咏史、咏物、唱和。也有一些《宣曲》《南朝》《汉武》《明皇》等讽刺真宗荒淫的私生活和求仙饲神的迷信活动。

C、西昆体的艺术特征。他们学习了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雕润密丽,对仗精工,用典深稳,辞藻华美、音律谐美,结构细密。但是他们缺乏李商隐那样的深悲巨痛,对国家、个人和爱情那样近乎绝望的无奈。

如杨亿《无题》:巫阳归梦隔千峰,辟恶香销翠被空。桂魄渐亏愁晓月,蕉心不展怨春风。遥山黯黯眉长敛,一水盈盈语未通。漫托鹍弦传恨意,云鬟日夕似飞蓬。

模拟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西昆作家在《西昆酬唱集》外也有一些关心社会、欣赏自然的作品,比较优秀。不能单从《集》中收录的作品评价他们。

   D,西昆体的影响和衰落

   1,西昆体的影响巨大。欧阳修:“杨刘风采,耸动天下。”(后村诗话转引)《六一诗话》:“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后期西昆作家:晏殊、宋祁、胡宿、文彦博。

    晏殊《寓意》: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寞伤酒后, 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宋祁《落花》: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2,衰落的外因:王嗣宗:唱和《宣曲》,述先朝掖庭事,词多浮艳。

宋真宗:侈靡滋甚,浮艳相高。……今后属文之士,有词涉浮华、玷于名教者,必加朝典。

    衰落的内因:自身创作缺点,缺乏自立精神,贵族化的倾向。

 宋初诗歌处在摸索阶段,对偶像的选择也需要时间距离。

      第三章:柳永和北宋前期的词。

第一节北宋初期的词

王灼《碧鸡漫志》:“国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浸复全盛,而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

北宋初期的词家多是诗人,如寇准、钱惟演、林逋等,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沈沈,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陈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直。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第二节、传统词风的新变

    (一)晏殊,七岁能文,十三岁以神通召试,赐同进士,一生顺利,太平宰相,《避暑录》:“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石林诗话》:“乐饮达旦”。《宋史》:“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在内容方面,晏殊词并无新颖之处,仍然是五代词中常常出现的男女爱情、离愁别恨和诗酒享乐等。但他很少描写女性的服饰、动作,而是描写人物的情感心理时。在描写人物情感心理时,他又不是仅仅停留在爱情、离别和享乐等层面上,而是进一步联系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的感伤,在完美处感受不完美,在圆满处感受不圆满。在艺术风格上,语言丽而雅,节奏舒缓,风格雍容闲雅,温润秀洁,充满富贵气象。吴处厚《青箱杂记》:“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悦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冯煦:“北宋倚声家初祖。”

   (二)欧阳修。词作有传统的词风,语言精致,结构平顺,含思婉转,表达男女在恋爱中细腻深婉的情感,与南唐冯延己的词风接近,以至于人们经常将二人的作品混淆。如《踏莎行》(选27),又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六一词不仅有继承,而且有革新。一是雅化。在词中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表现他在饱经宦海浮沉后的感慨,反映了他旷达豁达的个性,不同于一般文人士大夫的软弱。如《朝中措》(选27)。

二是俗化。描写男女之间的情事,采用口语,通俗活泼。还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学习民歌的表现手法,描写西湖的《采桑子》鼓子词十一首,以《渔家傲》的新腔写《十二月鼓子词》,风格清新。另外欧阳修运用了六十八种曲调,其中大多是宋代的新声。还尝试创作长调慢词《千秋岁》《摸鱼儿》等。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第三节、对传统词风的突破

   (一)范仲淹。早年家贫,勤奋苦读,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立朝刚正,深谋远虑,主持庆历新政,后赴陕西抵抗西夏,“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大范老子,小范老子。崇尚节义,要求读书人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以天下为己任,对宋代士大夫的人格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词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绪。如《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突破传统:在词中描写边塞生活,风格壮阔苍凉,如《渔家傲》(选6)

   (二)王安石。在词中咏史,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反思,做到了历史感和现实感的融合,摆脱了五代了词体偏于柔情的格调。《桂枝香》(选46)

   (三)张先 年寿最长,生活安逸,与歌儿舞女为伍,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今作诗》。李颀《古今诗话》载:“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长于抒情。如《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欧阳修称为“桃杏嫁东风郎中”。又如《千秋岁》:“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长于写景。善于以精致的语言描写自然界某些细小的景象,表现出闲静朦胧的境界。如《天仙子》、《木兰花》(选15)

    尝试着写了比较多的长调慢词,如《卜算子慢》《谢池春慢》等,为长调慢词的创作积累了经验,为宋词的发展开启了一条道路。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第四节、柳永:前期成就最高的词人

(一)人生:情场得意、仕途失意

    官僚家庭,早年留恋歌馆青楼,屡试不第。吴曾《能改斋漫录》:柳永《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艺苑雌黄》:奉旨填词柳三变。张舜民《画墁录》:晏殊:贤俊作曲子么?柳: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晏殊:殊虽作曲子,不曾道:“绿线慵拈伴伊坐。”后来中进士,当过一些小官。《煮海歌》描写盐民的辛苦。

(二)内容:爱情、都市和羁旅行役

     爱情。沿袭词体的传统,描写男女爱情和歌儿舞女。其中一些作品格调不高,趣味低下,《能改斋漫录》:“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但有些作品则地表现了男女之间真诚的爱情,坦率真挚,又细腻入微。尤其是一部分作品表达歌妓舞女对爱情和尊严的向往,《迷仙引》:“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都市。北宋承平已久,经济发达,都市繁华。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经验。柳永以词描写都市的热闹繁华和市民的游玩享乐,表现了盛世太平气象。祝穆《方舆胜览》卷十一:范镇:“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之,乃于耆卿词见之。”这些作品影响广泛,有的传入宫廷演唱,有的流传到宋末元初。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望海潮》(选11)。

    羁旅行役。仕途失意,被迫四处奔走。人在旅途,风尘仆仆,面对夕阳流水、风雨树木、孤村小径,心中升起无限的感慨,是他心声的流露,真挚感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最工羁旅行役。”如《雨霖铃》、《八声甘州》。

(三)体制:长调慢词。

    现存柳词中大多数是慢词。有的是前代流传下来的词调,如《倾杯乐》、《斗百花》等;有的是旧曲翻新,如《雨霖铃》、《尾犯》等,有的则是把小令扩展为慢词,如《女冠子》。有的则是自创新调,如《戚氏》,三叠,二百多个字。

    柳永之前的文人词大多是小令,柳永大力创作长调慢词,集中接近百分之八十。扩大了词的篇幅,增加了词的容量,为表现丰富复杂的现实、曲折往复的情感提供了平台。从而为苏辛开辟了道路。

    小令:含蓄隽永。慢词:穷形尽相。为词体风格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四)表达:结构、手法和语言

    采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层次丰富,结构细密。语言方面,有时会吸收前人诗歌中的语汇和意象,如《八声甘州》:“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满朝欢》:“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采用当时的口语,《忆帝京》(史37)

(五)影响: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文化品味:俗,通俗、世俗、庸俗。《碧鸡漫志》:“惟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四库全书总目》:“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

   历史影响: 叶梦得《避暑录》:“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民众:洪迈《夷坚志》:唐州倡马望儿者,以能歌柳耆卿词著名藉中”。江少虞《事实类苑》载邢州开元寺僧法明落魄嗜酒,日唱柳永词数阕,如是者十余年,死前乃作一偈,曰:“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士大夫:徐度《却扫篇》:“其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之。……刘季高(岑)侍郎,宣和间尝饭于相国寺之知海院,因谈歌词,力抵柳氏,旁若无人者。有老宦者闻之,默然而起,徐取笔跪于季高之前,请曰:‘子以柳词为不佳者,盖自为一篇示我乎?’刘默然无以应之,而后知稠人众广中,慎可有所臧否也。”黄升的《花庵词选》:后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云:“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

           第四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宋初作家的多方摸索虽然成绩并不理想,但为后来者积累了经验和教训。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型文化逐渐成熟,呼唤适应自己的文学。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化英雄也登上了历史的前台。

 

宇小芋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