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课程纲要解读(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备课资料)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一、课标解读 1.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方法,在阅读中领略科学之美,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关键词: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3.仔细品味科普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和简明,培养学生对科普文美的感受力。 4.引导学生了解科普文常用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等。 5.掌握科普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定义说明与诠释说明,举例说明与引用说明,分类说明与图表说明,比较说明与比喻说明,分析说明与综合说明,数字说明、描写说明、问答说明。 本单元是科普文。教师应结合文体常识,一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阅读科普文,并获得相应的知识;二是要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这两个能力要求层级都在运用上,因此,教学过程要更注意方法的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努力将教学方法过程化。 二、课程内容 学教内容 学教目标 重点、难点 《动物游戏之谜》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 3.学会筛选、提炼和整合信息; 1.筛选信息; 2.品味说明文的语言; 3.尝试写简单的说明文。 《宇宙的边疆》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1.解说词的特点; 2.筛选信息。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教材的整合及再度开发 学习《动物游戏之谜》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动物游戏,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动物游戏之谜》。学习《宇宙的边疆》时,可以播放没有解说词的《宇宙的边疆》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解说词的重要,激发给电视片配解说词的欲望。学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时,可以先介绍作者加来道雄的成就,理解他是怎样成为物理学家的,激趣导入。 四、课程实施教学策略 本单元计划用五课时,教师可自行安排每一篇的课时,大约为五——六节。《动物游戏之谜》设计提纲(研读型) (一)激趣导入。 收集课文前三段画面的视频,制成课件;教师以课文前三段内容为解说词,利用课文的三个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学生读书,提取信息。 要求:学生自读文章,梳理说明顺序,理清思路,列出结构图。 (三)讨论、交流。 问题一:对刚才所提的三个问题,课文给出解释了吗?如何解释的?你对这些解释满意吗?为什么?(引导理解四种假说以及作者宽容的科学精神。) 问题二:文章除了介绍关于游戏原因的四种假说,还介绍了哪些知识?你觉得有必要吗?(引导理解游戏三种类型的内容。) 问题三:哪些段落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明理由。(引导赏析说明方法、说明技巧。) (四)总结:学习本文有哪些收获? 《宇宙的边疆》设计提纲(活动型) (一)激趣导入。 先播放没有解说词的《宇宙的边疆》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解说词的重要,激发给电视片配解说词的欲望。 (二)教师介绍有关解说词的相关知识。 (三)组织撰写《宇宙的边疆》的解说词。 1.根据解说词片段划分合作小组:宇宙组,星系组,恒星组,地球组,总编辑组。 2.采用小组承包、分工合作的方法,由总编辑组整合。 (四)全班交流解说词。 (五)阅读《宇宙的边疆》原版解说词,比较两文的异同高下。 (六)总结交流: 我学到的知识有什么?我培养的能力有什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设计提纲(感受型) (一)激趣导入。 作者加来道雄成就介绍。(你们知道他是怎样成为物理学家的吗?) (二)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加来道雄的成长之路。 (三)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讲讲你们——未来科学家——的成长之路。 (四)总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永不枯竭的动力。 五、课程评价 1.课堂提问 2.听课表现 3.作业反馈 4.写作训练 5.单元测试巩固 6.阅读检测 二、单元教学文本研读 《动物游戏之谜》是典型的科普文章。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可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10段)介绍动物游戏的三种方式,引出“尽可能节省能源是生物世界的一条普遍规律,可动物为什么要游戏”的问题。第二部分(11~14段)介绍科学家提出的解读动物游戏之谜的四种假说。第三部分(15段)解决问题,指出四种假说都存在局限性,要解决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把握了文章思路的骨架,准确解读文本内容便很容易。作者认为,动物游戏主要有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周围事物游戏三种形式。而关于游戏的目的,有人认为是“生活的演习”,这就是“演习说”;有人认为是“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充,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这就是“自娱说”;有人则主张“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这就是“学习说”;有人则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行为”,于是“锻炼说”产生了。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但这些说法都难以解释全部问题,因而还需深入研究。 为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在介绍各种观点时,作者运用了观察举例说明法和实验法。比如在说明单独游戏的特征时写道:“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这些实例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观点。再如第13段在说明美国加洲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提出的“学习说”时,文章详细介绍了特贝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学习行为的过程,这些翔实的介绍使得假说颇有说服力。 作者还精心设计了颇具悬念效果的开头,以使枯燥的科学知识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本文没有像一般科普文那样开门见山,而是先描述了三个动物游戏的生动画面,继而提出三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借此引出话题,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引人遐思,一扫科普文的呆板面孔,为文章增色不少。 学生通过阅读能获得相关知识,能体味说明的巧妙之处,对本文的学习便有了一定的收获。但科普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完善学生的人格。本文的科学精神首先表现在科学的发展观、对研究成果包容的态度上。科学永远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在不断深化,包括科学结论在内的任何现有知识结论都是相对的,只能接近客观真理,而不能穷尽本领域所有的客观事实,所有的知识都不能成为迷信、盲从的对象。因此,本文最后没有下结论,而是在以包容的姿态介绍了四种假说之后指出,弄清动物游戏的真相还需深入研究,这是因为,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的了解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这种科学研究精神和宽容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电视解说词。电视解说词是配合画面、对画面内容进行解释说明的说明性文字,其行文是伴随着电视画面展开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文中的语言有着特定的语境,各个构成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同一本连环画册,依次展开,缓缓向读者介绍有关宇宙构成的系统知识。 如果我们遵循科普文的一般阅读方法,做一个逐段概括、合并同类项(意义相关段)的工作,不难发现,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宇宙构成的知识,并发表了作者自己对宇宙及人类的看法。 文章主体部分是按空间顺序排列的:第4段,以地球家园为起点写起,人类诞生于大海;第5段,写宇宙辽阔无垠,地球上熟悉的量度单位在宇宙已经没有意义;第6段,写地球是宇宙的一个地方,在广阔的宇宙行星、恒星、星系中显得稀罕而珍贵;第7段,写从宇宙广阔空间看,星系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第8段,写星系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构成;第9段,写宇宙里有若干千亿个星系;第10段,写本星系群是众多星系中的一个,宽度达数百万光年,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第11段,写M31星系距离我们的星系4万光年;第12段,写恒星的各种状况;第13段,写我们只认得一个恒星,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第14段,写行星系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第15段,写彗星;第16段,写来到太阳系的行星上;第17段,写回到地球老家。可见,文章第一部分(1~3段)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及方法,是文章总起部分;接下来作者俨然以宇宙导游的身份,引导读者周游宇宙空间,进入第二部分(4~17段)。随着画面的切换,大尺度空间逐步向小尺度空间推进,可分为五个大层次:(4~7段)宇宙广阔无垠;(7~11段)介绍星系;(12~13段)介绍恒星;(14~16段)介绍行星和太阳系;(17段)回归到人类的家园。作者在大的画面、层次之间刻意安排了提示句帮助我们区分,比如第7段开头“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由宇宙切入星系;再如第15段开头“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提示由恒星回到太阳系;第17段开头则说“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这样一来,文章虽然篇幅较长、内容复杂,但结构清晰、内容条理。 文章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在客观说明中也不乏生动的叙述描写和大胆的想象笔墨。比如,作者用“海水的泡沫”来比喻光须,用“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比喻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生动准确。再如在介绍恒星时用了这样的句式和词汇:“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拟人手法和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本来陌生的恒星一下子生动起来,拉近了人与恒星的距离,使得遥远的景观如在眼前。 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还遣用了议论抒情来点睛。题目之下先引两段名言做题记,点出文章的主旨和内容方向。接下来的三段没有直接介绍宇宙,而是先议论探索宇宙的意义和方法:人类不过是宇宙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而要探索宇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这样,在读者接受知识之前,就先接受了方法论的指导。结尾处,作者立足于地球家园,再次阐述研究的意义,而且和开头内容相呼应。这样强烈的议论抒情性语言,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激发了读者对宇宙的兴趣,使文章更具科学意韵和人文内涵;结构上又产生了首尾呼应、圆合无痕的美感。 相比之下,《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以科学家自传的形式来写,现身说法,让人备感亲切,更有亲和力。 文章结构很清晰,开篇“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一句总括全文,接下来具体讲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2~11段)写童年时看鱼的经历和感想,第二件事(12~18段)写老师讲的故事开启了“我”的好奇心,奠定了物理研究的方向。文章生动地介绍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本文的叙述不同于一般传记文章的叙述,表现出鲜明的科普特点,那就是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扣住科学兴趣的形成这个中心,侧重对当时心理活动、思考探索过程的真实记录,确凿地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文是自读课文,但从科学精神和科学人格的培养来看,本文可能更具有感染力。作者由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激发的奇思妙想、对爱因斯坦的未竟课题的强烈好奇,比之高深的理论阐述更能打动中学生的心,正是这些东西最终引领作者走上探索之路,也将引领中学生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理性精神在本文表现得也很突出。面对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师,作者充满崇敬,同时也冷静地思考、实践,在学习体验中逐步具备科学的判断力,形成求实尚理的精神品质;不盲从,不迷信,逐步养成慎思、思辨和批判的习惯。 郑玉玲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