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两首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第一课时)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中学 赵怀兵 zsyw@21cn.com 教学目标:1.学习《沁园春 雪》,欣赏雪景的大处描绘,意境恢宏 2.领会词的思想境界,了解词作者的伟大抱负 3.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 2 教具:录音机 胶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感知诗歌大意。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 分(外) (妖)娆 逊 数(风流人物) 衾 掣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 1.从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国画说起。这幅国画以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 雪》为主题,画的一边是一片白茫茫的江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画的另一边在云海茫茫中旭日东升,照耀大地,显得“江山如此多娇” 2.有条件的话,可借录像导入新课 二、导读 1.检查预习,正字正音(叫一名学生来黑板注音,教师指正)(8) 2.听录音两遍(如意外就范读),听一遍时,要求听准每个字音,核对纠正自己的读音,听二遍时,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色,初步体味词中所表达的情怀。(问题1)(6) 3.齐读课文一遍(2) 4.理解课文内容(23) 1)学习上阙,边读边理解。先请一个学生读上阙,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上阙可分为几层意思。(问题2)(读毕指名回答) 明确:上阙可分三层----第一句总写北国雪景,第二三句写眼前实景,其中第二句写静态,第三句写动态,第四句写想象虚景 2)逐层理解上阙。(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千里”“万里”“封”“飘”“望”等词在诗中的用法) “封”:静态 “飘”:动态 动静结合 “望”字领起下文,有登高远眺之意 3)学习下阙。请一个学生读下阙,其他学生对照学习上阙的方法,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问题3) 4)请1-2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理解分析: 最后大家集体讨论明确:(有关内容用幻灯片显示) A下阙也可分三层意思:第一层承上启下,第二层评古,第三层论今点题 B逐层理解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前句总括了上阙的写景,“娇”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呼应,后句总领下文的抒情评论。“引”字,引出评古。“折腰”与“娇”呼应,也概括了每一个英雄为美好山河奋斗不已的姿态。 “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总领,饱含叹惋之情。以下所写,肯定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赫赫武功,叹惜他们的文治不足。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承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写出了坚强的信心,伟大的抱负和昂扬的斗志。 5)结合课后练习一二,在小组中展开讨论,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的热爱 6)女生齐读上阙,男生齐读下阙 三、布置作业: A、背诵、默写这首诗 B、《掌握语文》P83一13 二2345 板书: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写景抒情: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评古论今:论史言志 诗词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体会《沁园春 雪》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2.学习词人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自信心 3.通过诵读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 1 教具:胶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背诵热情,引入情境(15) 1.左右邻座学生互相检查背诵,小组汇报背出的人数,督促未的补背,教师抽查每组各1人背诵 2.全班齐背诵 二、体会语言(18) 1.问题一: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的世界,作者用了哪些词来表现洁白的?(请一中等生回答) 要点:用了冰 雪 银 蜡 素等 2.问题二: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感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处理方法:1)集体回忆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定义、特点,帮助中下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明确: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副词----惟、顿 3.问题三:结合课后练习四、五,谈谈自己的感受。要求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回答简洁明了 处理方法:1)学生自由发言,也可指一些优秀发言,对他们的发言,教师应予经充分肯定,要求可适当放宽 2)教师对此词作一小结:这首词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豪情满怀地赞美了祖国壮丽河山,抒发了词人作为无产阶级领袖壮志和抱负 4.全班带着感情朗读此词两遍,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此文语言特点 三、堂上练习(用胶片显示)(12) 1.默写这首词 2.辨字组词: 折()析()拆()柝( ) 锦()绵()棉()帛() 卷()券()眷()倦() 3.根据拼音组词: 着:zhuo()zhao()zhao()zhe() 四、布置作业: A默写这首词 B写一则读后感 附:板书 沁园春 雪 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 诗词两首(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欣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笔触细致,写大雪中苦寒的情景 2.从两首诗词的比较中,了解其不同的思想境界与艺术性 3.学习诗人珍重友情的品质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 2 教具:胶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朗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知诗的大意 2.抄写课文,留下空白处,备作评注 二、导读(30) 1.教师范读,给学生读诗节奏、语气、语调以示范,吸引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解题,作者简介: 要点:1)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2)岑参:边塞诗人,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全班齐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2) 4.逐句分析,指导学生作评注(12) 1)要求学生概括各句的内容。(问题一) A独立思考后,指明回答: B教师小结(胶片):第一句,写边塞风猛雪早 第二句,以梨花喻雪 第三句,写奇寒难忍 第四句,极写苦寒 第五句,写景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 以上为瀚海雪景图 第六句,营帐内置酒饯行 第七句,酒宴散送客出辕门 第八句,依依送别 第九句,表达自己抑郁之情 以上是风雪送客图 2)引导学生去理解下列加点的词:(采用小组激励方式,自由回答) 问题二:北风「卷」地白草「折」(写风),胡天「八月」(时间)「即」(表达作者惊奇之情)飞雪 问题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忽”这个字眼中,我们可获得哪些讯息---气象变化神奇,表达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问题四:瀚海澜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愁惨在诗中起什么作用?)3)教师小结:这首诗内容兼及咏雪和送别两个方面,前五句从不同的侧面咏雪,后四句写送别,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5.学生自由朗读,背诵此诗。然后在男女之间展开背诵比赛,即女生背上一句,男生背下一句,输者扣1分(8) 6.两首诗词比较阅读:(问题五)(11) 先回忆概括各首诗词写了什么,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进行两课比较(从所写内容、如何表达、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比较) (采用自由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作适当补充 二、导练:(主体性活动)(15) A背诵默写此诗 B完成《掌握语文》P83 一2二1467 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前五句:瀚海雪景图 后四句:风雪送客图 录音机 胶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