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子女就学问题调查报告(人教版九年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武鸣县城东中心校 杨群 2007年9月秋学期开始,笔者发现,本校新入学的七年级新生每个班都有大量的进城农工子女学生和异地籍学生 (下称“农工子女生”),全校新生347人,农工子女179人,占班级人数50﹪强。2008年招生情况,亦差不多。笔者担任了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该班有47名学生,农工子女生就有24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这部分学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 一、农工子女生大多数来自较低层次家庭,来源原籍分布广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常规面临新问题。据了解,这些农工子女生,父母几乎是“打工族”,搞建筑的、进工厂的、开搭客三轮车的、从事餐饮服务的等等。原籍除了来自本县的乡镇外,有邻近马山、大化、上林、宾阳等县,还有玉林市、百色市、柳州市等,区外有来自四川、安徽、湖南等省,甚至内蒙古的,真是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同聚一堂。这部分学生以前大多数是进入私立学校就读,少部分通过交付一定的借读费后,才能进入公办学校,2007年取消借读费政策实施后,异地农工子女生名正言顺的进入了当地的公办学校就读。他们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学校的生源,丰富了学校和班级的生活内容,但也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有时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会发生碰撞。特别是给学校的学籍管理带来了一些难题。因为这类学生的学籍档案通常都不完整,甚至完全无档案,接收学校一般对他们过去的各方面情况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一来即入学,一走什么都不要,造成来的时候难建档入档,走的时候变成学校的辍学指标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一些学校在对待接收农工子女生采取谨慎态度,甚至“婉拒”。这样做,客观上又损害了这类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农工子女生异地求学问题的解决。 二、农工子女生的基础知识和学力状况令人担忧。经过一个多学年的多次测试表明,农工子女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与本地同年级学生相比均普遍偏低。其实,笔者所在学校也属于农村学校,由于城市发展而变成“城市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仍然是农村户口,然而农工子女生与之相比,差异还相当明显。以笔者班为例,该班七年级下学期期考全班有4人没有一门学科及格,全部是农工子女生。其中语文有6人不及格,5人是农工子女生;数学11人不及格,8人是农工子女生;英语11人不及格,农工子女生有9人。主要科目平均分达到90分以上的,全班有16人,在24名农工子女生中只有1人达到,而且经了解,这名学生已经读过一次七年级的课程。 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因素有:第一,学生学习过程就读学校频繁变换,没有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农工长年在外打工,工作地点变动较大,有的人把孩子从小就带在身边,孩子跟着父母到处流动,入学以后依然如此。有的学生低年级阶段在老家读书,没有父母监护,学习效果本来就差,长大一点后,父母带到身边,然后找一些私立学校就读,学习能力良莠不齐。通过调查,全校农工子女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换过学校最少的是三次,最多的是八次。目前在校就读的这些初中生,也仍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七年级下学期刚开始,我校已有五名农工子女生因父母工作流动要求转学。到八年级下学期,辍学和流失的有12人。他们走的时候,基本上也不办什么手续。第二,由于学习环境变换频繁,学生学习各个阶段的衔接经常被中断,加上家长监护不力,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笔者班上最典型的是一名来自宾阳姓覃的学生,其父母搞长途货运,祖父在这里县城开商铺,四年级前在老家读书,来到武鸣后由其祖父监护,虽然现在他读七年级课程,却连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还不能完整认读其中的文字(注意,是认读,不是背诵),乘法口诀表也记不完整,只有加减法尚可。其实这孩子并没有什么生理之类的缺陷,他口齿伶俐,语言表达很通畅,应该是小学阶段学业被耽误所致。第三,学习课程教材内容不一致,造成学习系统性紊乱。由于目前我国实行多种版本的教材机制,一个学校选用的教材版本与另一个学校往往不同,虽然教材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但每一种版本教材编写教学环节都有各自的特色,还是有许多差异的。频繁变换学校的农工子女生,在不同学校拿着不同版本的教材上课,有些内容重复学,有些内容又跳过了,他们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有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这样的揉磨下,情绪也难以稳定。突出的特征是,这些学生的学科成绩极不平衡。我班有一个学生的数学、还有一个学生的物理,成绩在全班乃至全校都是前矛,但其他科目却很差,甚至英语成绩都不及格。 三、农工子女生情感往往比较复杂,家庭不良背景较多。从其他班级反馈的信息表明,农工子女生很容易成为班上的学困生和问题生。农工子女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的从小就与父母在外漂泊,长大后有一种奇异的乡土观念,他们既不承认现在读书的地方是他们的家乡,也不认同他们父母的那个故乡是他们的家乡。由于缺乏乡土归属,这些农工子女和他们的父母心态都不一样,处于一种漂浮状态,有失落感。表现在对集体活动不热情,不合群,有的比较孤僻,课堂不爱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等,违纪现象也比较严重。一方面,是由于父母工作的艰辛,极少有时间与子女进行心理交流,有的家长甚至把父母应尽的责任推给学校,学生放学离开学校的这段时间,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这种“自由”的生活与学校严格的管理形成很大的反差,使他们常常产生厌学、逃学等倾向。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的家庭背景存在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情绪。有一个班的21名农工子女中,有6人的父母离异(有的离婚父母还特别嘱咐班主任暂时不要让他们的子女知道),有3人的父母各在一个地方打工,很少相聚在一起,有2人的父母到另外的地方打工,把他们留给祖父或叔叔照看,还有3人其父母已转到其他地方务工,子女仍在本校读书,到周末让他们自己回外地的老家去——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放鸽子”。“放鸽子”的后果是使孩子的情感依托更加茫然。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农工子女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注,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处理他们的事情。例如对內宿生生活困难补助费申请,一视同仁;有些老师因为农工子女生影响教学成绩,有一些怨言,要主动去做这些老师的工作;多联系家长,通过手机短信向他们家长汇报他们在校表现,特别是把他们的进步和好事告诉家长。邀请家长来学校与学生一起参加一些活动,创造条件让家长尽可能与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有机会就推他们上场。平时有时间多和他们谈心,让他们愿意把心理话说出来等等。我班有一位家长在这里帮人做生意,因为经营不佳,打算到云南找工作。他的女儿此前已有过多次转学经历,目前在这里学习成绩很不错。如果再转学,必将对其学业和情绪有较大影响。我知道情况后,通过与该家长交流沟通,为了子女的前程,他最后放弃了离开的计划。该生知道父母的决定后,学习更加刻苦了,进步很大。一年多来,我在工作中解决了一些农工子女生的问题,感觉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灵活机动,敢于突破常规,才会收到好的效果。由于工作比较细致,本班级学生思想较稳定,至今没有一名学生辍学和流失。 总而言之,异地就学的农工子女确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它们是我国开放的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事实已经证明亿万农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关注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应该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