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目标定位举略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无锡市硕放中学 朱建平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体现出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表明了学生不只是要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参加社会工作培养不可或缺的实际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学习与课程的交互推进上,注重在一个个“学习课题”的统领下去构建课程体系,通过主题将学生学习中所“经验”的文化内容组织起来。因而,它在内容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性 研究的涉及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可以是单科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2.问题性 研究性学习通常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3. 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同样是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时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差异。具体说,以下目标是需要强调的:1.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2.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展开,尝试相关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3. 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4. 学会沟通合作 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善于合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5.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 6. 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课题组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成员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办法。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也体现在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加的一般要求中。研究成果的展示可以根据不同专题内容的需要,以组织报告会、辩论会、答辩会、表演、小型展览、比赛等方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感受用图画、表格、模型、实物、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展示活动成为既是对学习成就的总结,又是新的学习活动开展的契机。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