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毕淑敏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www.cnxz.com.cn 2003-11-24

前些日子,偶然读到了女作家毕淑敏的《面具后面的脸》。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就稍稍有些排斥,看着这题目就有种无病呻吟的感觉,因此并没打算细读。

  那晚,我因为失眠便随手拿起了那本书,想以此驱散失眠的阴霾。但当我随手翻开某篇文章时,毕淑敏那简约的文字,精美的修饰,敏捷的思维,深刻的思考,广博的才识和直白的语言就一下子吸引了我。

  由此,我对毕淑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肯定,她的这本《面具后面的脸》是本可读性很强的书。

  果然,再读下去,一篇篇访美纪实美文便不断地呈现在眼前了,令我爱不释卷。但我还是忍住急切的心情,把书翻回到最前面,看了看她的个人简历,读了读这本书的自序,哦!这才知道她原是位军医,北师大文学硕士,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在读,这就难怪她有一颗细腻的心喽!

  也读过许多作家甚至大作家的记实性散文,有很多是需要细细咀嚼才能品位出其中精美的。但毕淑敏的文章无需费力,因为她描述的是那样的清晰且精致,而其中的寓意和哲理又是那么易懂和易记。既不像纪实文字的琐碎、繁杂,又不像写景散文那么浪漫,只是感觉经她写过的任何事物及人物都是那么真实可爱。

  《地铁客的风格》是一篇很有寓意的文章,我读了很多遍。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三个国家的地铁现象,日本地铁,美国地铁和中国北京地铁。日本地铁拥挤,虽然车站有专业“推手”帮你挤车,但挤进车里的人们却是木然和冷漠的。美国的地铁有很特殊的现象,很多人会为了方便下车而站在门口,里面却是空荡荡的,因为美国人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来得早,站在门口,那就是他的辖地,不愿意让出来,别人没有权力穿越。中国北京的地铁恰恰与之相反,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原因是他们胆怯和谦和,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而遇上拥挤的现象,北京人也不会像日本人那样冷板着面孔,反倒常有人会开句玩笑,比如:“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啊?”大家一笑各自下车。

比较了这三个国家的地铁状况,毕淑敏总结说:“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看了这篇文章,我更加欣赏她写作的角度,欣赏她视角的把握了。当一种现象被注视,当我们想分析这种现象,并总结出其中的哲理和寓意时,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文笔的精彩了,更需要的是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毕淑敏很有这方面的才能,我很佩服。

  我是最后才读毕淑敏的那篇《面具后面的脸》的,那是她参观新墨西哥州乔治·奥尔卡博物馆附设的女子艺术辅导学校后写下的文章。

  那又是一篇培养、教育孩子的寓意很深的文章。这个学校教孩子们做过一次练习,题目是“面具后面的脸”,那位指导教师这样告诉她:“孩子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也就是她们对成人世界渐渐认识的过程。她们脱去了最初的纯真,学会带上了面具。没有面具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但是,人不能总在面具后面生活,特别是人对自己的面具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知道哪些是面具,哪些是真实的自我。明白自己的面具是怎么来的,如果有可能,要将面具减少到最少。要使真我和面具尽可能地统一起来。总之,就是对面具有一个明白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让面具主宰一切。”

  毕淑敏觉得她说的很精辟,于是要了几个学生做的面具来看。她看到了面具的外面和里面竟是截然相反的表情,反映的当然是孩子的外表和内心的世界。无疑,这样的艺术教育是给孩子很多的启发和帮助的。

中国的孩子不是不聪明,也不是没有创造性,而是缺乏这种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小的时候大多在忙着“填鸭”,忙着中考和高考,而我们很少给他们怎样面对人生的教育。毕淑敏的这篇文章给我醍醐灌顶之感,就像文章中写到的,有什么教育能够胜过孩子们的亲身体验所带给他们的记忆和启迪呢?

  毕淑敏是个聪明的女人,她把许多的现象摆出来,并不细致地分析,而我们读了,便会从中体会到她所阐明的真理,这又是她吸引我的另一方面。

  我知道毕淑敏现在正在经营她的心理咨询诊所,我觉得这是最适合她的工作。前些天又去书店搜寻了一次,只买到她的《爱怕什么》,虽然这本书要比《面具后面的脸》畅销,但我觉得它没有那本《面》书写的好。也许是因为大多是写的怎样面对都市人的心理健康才被人们喜爱的吧。

  看着床头的那本《爱怕什么》,我很想对毕淑敏说:我真是很喜欢你。不知道她听了,会有什么反应哟!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