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刍议(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陵口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纵深发展,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有三个层次的目标:

(1)适应性目标;(2)发展性目标;(3)创造性目标。创造性目标是素质教育最高的层次目标,也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达不到这个层次目标,就说明素质教育没有抓住重点和关键,没有实施到位。而要达到这个层次目标,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即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的,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和构建的一种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模式。怎样开展创新教育,是当前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命题。

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课程改革的灵魂,牵涉到教育的许多方面,所以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我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努力创造浓厚的创新氛和创新环境

  托兰斯认为,创新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爱默比尔又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的最有创造力”。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这就要求包括校长治校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环境布置、教学评估体系及班级气氛等各种育人因素都要有利于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如:学校太注意学科知识的传授或考试而排斥了其它方面,就会压抑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如果改变一下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及教学评估,降低教师的权威性。降低标准答案的权威性等,就会有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创新“气候”和“土壤”才能形成。有研究显示,学习成绩在班级十名左右的同学更有潜力、创造力,被称为“十名现象”或“十名效应”。美国的小学教育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力争让孩子们“在我这里高兴、愉快、健康成长”,如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画像的方法,作业好的画教师笑眯眯的样子,作业差的画生气的样子,这让我们简单的画勾画叉是不是更好呢?

二、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创新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有创新精神才能教出能创新的学生。为此教师要做到:

1、更新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1)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3)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4)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5)要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些要求是现代教师必备的条件。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握增强民族创新的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教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及过于单一、呆板的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等等。要树立现代教育观;从强调教师的“教”转变为强调学生的“学”;从单纯把教学盯在知识的传授上,转变为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精神与创造能力。

   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正确评价学生,尤其要看学生有没有创造性。比如作文教学,传统的观念以为学生作文不可能得满分,理由是学生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符号不可能一点错误也没有,看来很有道理,其实道理不充分,虽然知识方面要减几分,但在创造能力方面,比如立意新颖、用词精当、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构思巧妙,有独到见解等等可以加几分,这样不就可以得满分了吗?有这样的故事:我国的一个高才生到美国去念研究生,学习格外用功,上课认真笔记,考前认真背笔记,考试时,教师讲了6点,他绝不少一点,保证按教师的内容全部还给老师。在中国考试,这样的学生自然得满分,可在美国最多只能得个B等,通常只能得C等,而别的学生只答了1、2点,但有创见却得了A等。这个研究生不服气,找老师理论,老师解释说:“你答了6点不错,可是这6点都是我讲的呀!我讲过了,你还讲它干什么?我讲6点那时我的思考,是已有的6种可能性或解决问题的6种方法。他只讲了1至2点,但那是他的思考。我讲课的目的,就在于启发大家通过我的6点,形成你们自己的思考,得到你们自己的答案。”可见,美国老师主张有创新精神,也敢于在学生在虽然答不完整情况下给高分。

2、进行创新性的教学。

    所谓创新性教学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景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是与强调书本,突出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积累,忽视能力培养,不断强化考试,机械练习,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独立思考的传统教学大相径庭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和气氛,创新教育才能产生。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条件和自己实际情况,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三、抓住教学主渠道,落实创新教育。

1、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

   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新可言。我们的学生往往擅长的是模仿性学习,却不善于提问,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往往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很少教学生如何提问题,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们学生往往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对问题不敏感,缺少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这种状况是需要改变的。试想,没有怀疑,哥白尼就不会创立日心说;没有怀疑,伽利略就可能有意大利的经典实验,也就不可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没有怀疑,爱因斯坦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怀疑老师,敢于怀疑课本,敢于怀疑权威。而要教会学生提问,首先老师要会提问。提什么问题?提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问题,鼓励学生求异的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的问题,点拨学生归纳总结的问题,引导质疑的问题等等。其次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条件和机会,也就是让学生在读书思考或动手操作中产生疑问并提出来,在主动积极的自主性学习中逐渐学会提问题,真正做到学问、学问—学习、提问。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积极有效的课堂讨论对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把课堂讨论停留在

点缀课堂气氛、镶嵌课堂花边的平庸层面上,而创新教育要求课堂讨论,追求的是思想个性化的闪光,期盼的是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在讨论中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体验、个性化语言,真正达到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如我在组织《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讨论时提问:“同学们想一想,那三个孩子的将来是怎样的?”同学们按照自己的体验和喜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个兴趣盎然、思绪飞扬,他们似乎都变成了故事中的经历者,诉说着孩子的未来,有的非常激动,描述着美好的未来;有的非常痛苦,倾诉着社会的黑暗,以及孩子一家悲惨的命运,其情真切,其理通达,个性鲜明。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多维状态,而且有较强的思维力度。这样的讨论已冲破了教材内容的束缚,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契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把学生的头脑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是放手解放学生的头脑,点燃创造思维的火把。

3、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孩子的想象本来就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是一张嘴、一个饼、一只球、一个铁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却降低了,一个圆圈到了学生的手里,就只剩下数字“0”和字母“O”两种答案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慢慢退化,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太注重公式、要点和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独立的思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只有让学生插上这有力的翅膀,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才有扎实的基础。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勤于钻研,善于挖掘,都会找到训练的契机和训练的方式。如学《甜甜的泥土》可让学生想象,孩子吃糖的事情被继母知道后又发生了什么事件,《明天不封阳台》让学生添加一个结尾,阳台最终封不封,为什么?这些都可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训练 。

创新教育对于我们还是崭新的事业,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是一个大的专题,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追寻、去探索、去创造,本文仅作引玉之砖。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我们从事的工作艰辛而伟大。最后,我用一位专家的话结尾,并与各位教育工作者共勉;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的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