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撑起一片教育的蓝天——浅谈传统教育的缺陷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 程璐 在教育圈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平时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同学,走上社会后大多表现平平,而那些事业上大有作为的人,却往往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无独有偶,更让人费解的是,让老师倾尽心血的优生,往往对老师不理不睬,倒是那些差生,对老师尊敬有加。 的确,用“智育”的眼光来衡量,这种“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让人觉得反常,与我们所预料的相去甚远,难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从“情育”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结果,又完全是必然的。因为最新研究表明:“就大多数人而言,智商的确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功于智商,80%则应归公于情感智商。也就是说智商不是人成才的唯一的决定因素,情感智商才是制胜的关键。”① 在“双基论”主导下的传统教育,过于注重智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无异于“拔苗助长”,必将导致“营养不良”,后劲不足。那么,优生在受保护的学校教育中,由于有着超常的智力,虽然暂时领先,一旦走上社会,他们由于孤高自傲,不善于与人相处,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自然就无所适从了,事业的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了。又由于缺乏人情味,不去理睬自己的老师也就不难理解了。 看来,问题的关键出现在学校教育上。传统教育最大的缺陷莫过于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了情育。这种单纯注重智力的教育,会让学生畸形的发展,“营养”失衡,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要想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必须推行情感教育,做到情智并重,以情优教。用“情感”撑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那么,传统教育的缺陷有哪些?它们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这得从“情商”说起。 所谓情商,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它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 美国心理学家高曼综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情商与智商不同,它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下列5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的: 1、了解自己的情绪。能立刻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产生情绪的原因。 2、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安抚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 3、激励自己。能够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增强注意力与创造力。 4、了解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5、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理解并适应别人的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情绪特征是生活的动力,可以让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情商还是影响个人健康、情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布卢姆指出,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青少年的最充分发展。既然“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功于智商,80%则应归公于情感智商”,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智育”的做法,必然对“情商”的五个方面造成严重的伤害。形成的系列的教育缺陷与对学生的影响,也相应地表现为五个方面: 1、不能正视自我。尽管学校大声呼唤要全面发展,但是以应试选拔为主的传统教育,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在培养了少得可怜的尖子生后,却造成了学生大面积的“失败”,悲观失望的情绪,笼罩着多数学生。这从课堂上举手发言的人数、沉闷的课堂气氛中便可窥见一斑。也有部分学生自视很高,忽视基本功的训练,便做起了作家梦、歌星梦,韩寒、郭敬明热便是明证。盲目乐观与过分悲观都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要解决这个问题,以选拔为主的传统教育显然无能为力。 2、缺乏自控能力。由于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青少年情绪极易产生波动。一旦遇到刺激,就会出现情绪失控。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又过分强调考试成绩,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使得考试、分数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在“分数”成为核心话题的传统教育面前,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一旦考试失败,遇到老师、家长的训斥,学生心理承受不了,便做出了傻事。一件件学生出走事件、一起起网络风波、一次次斗殴事件、一幕幕家庭惨案都无不说明我们的学生心理还很脆弱,缺乏自我调控能力。 3、不善于自我激励。“自我激励”即为达到某一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包括较强动机,遇到挫折坚韧不拔;保持愉悦的心境,乐观自信的信念。当“考学”成为学校的最高目标时,学校的教育形式必将变得单一,课堂教学成为主流,各种活动成为掩人耳目的摆设,只在应付检查时临时上场便马上收兵。学生得不到全方位的锻炼与指导,单一的教育造就学生情感世界的单一,使得众多学生不善于自我激励,没有崇高的理想,经不起挫折。 4、不能体谅他人,不善于换位思考。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必将能体谅他人,善于换位思考。传统教育却忽视了人的情感培养,它没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无法体验人情冷暖;而在课堂教育中,我们的学生又成为知识的接收器,无须怀疑与辨别;经典的答案,唯一的结论也无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与情感。俗话说得好:不经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怎能希求他们有“体谅他人”、“换位思考”的美好情感呢? 5、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一个人的事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谁都知道,美国的贝尔实验室,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实验室,聚集了世界著名学府中高学历的顶尖人才,他们的智商水平几乎不相上下,但成就却相差甚远。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那些情商高的人才是真正的佼佼者。这些人善解人意,他们平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在他们工作需要时总能发挥关键作用。“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几个中国人是一群虫”的说法恐怕尽人皆知,追根溯源,我们的传统教育恐怕难脱其咎。传统的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成为天经地义,学生无需交流,不用合作,便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当安静成为最佳的课堂气氛,独立思考成为最佳的思维方式时,谁还会去交流,谁还会去与人合作呢? 由上可见,我们曾引以为骄傲的传统教育已经给学生带来了太大的伤害。为培养少数的“精英”,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 我们不妨想一想,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绝不是老师“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知识传授,而是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双方进行了很好的情感交流。我们不妨进一步想一想,为何当前“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倍受青睐,正因为它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选择了最优化的教育机制。当然这些只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成功的尝试,是“星星之火”,我们不能再躲躲闪闪,“犹抱琵琶半遮面”了, 我们应该再大胆一点,及时转变观念,直面“情感”的天空,全面推行情感教育,用“情感”撑起一片教育的蓝天。以便“亡羊补牢”,弥补教育的缺陷,拒绝再对学生的成长进行伤害。 ①(赵秋长/赵建国《对情感智商的理论回应》) 作者邮箱: chenglulaotu@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