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为什么要作别“西天的云彩”?(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再别康桥》的开头和结尾两节诗写到诗人徐志摩告别母校依依难舍的情怀时,两次提到了“西天的云彩”。开头是“作别西天的云彩”,结尾是“不带走一片云彩”,很多赏析文章对此作了专门的分析。有的结合徐志摩的自由浪漫性情来分析,说优雅潇洒的告别方式表现了诗人的心性的飘逸高洁,浪漫多情;有的结合诗人回归自然的思想来分析,说告别“云彩”而不是告别“人事”,与全诗出现的“金柳”、“青荇”、“彩虹”、清潭等自然意象相一致,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钟爱自然的情怀;有的结合诗人的“单纯信仰”(爱、美和自由)来分析,说告别“云彩”实际上是告别诗人所依恋、眷念和痴情的爱、美与自由的理想;有的结合诗人的感情婚姻来分析,说告别“云彩”,“轻轻”而“悄悄”,恰恰恰流露了诗人当年游学康桥不幸失恋的苦涩、酸楚和沉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最近,笔者在研读《徐志摩传》时发现一则有趣的故事,颇能帮助我们理解开篇提出的问题,特摘引如下,并稍作分析。

最能看出志摩对生活的激情,和他的充溢的诗情的,该是这么一件事。是1922年夏天吧,一天中午,正在书房里看书,房东的小女孩刘兰,跑来说要“打震”(打雷闪电)了。志摩一看,窗外果然完全矿灰色,一阵阵的灰在街心里卷起,路上行人都急忙走着,天上已经垒好了无数的云团,只等信号一动就下。他赶快穿上他的袍子,戴上方帽,拿了雨衣,骑上自行车向校门赶去。一路上,雨点已经雹快似的抛下。满树花开的栗树,曼陀罗,紫丁香,一齐俯首彀觫专待恣暴,但它们芬芳的呼吸,却彻浃着重实的空气猛烈地袭来。

路过温宁源的房间,敲开房门冲进去,一把扯着往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温宁源怔住了,问等什么在这么大雨里。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

温宁源说他不去,劝志摩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国的湿气岂是儿毁,不等他说完,志摩一溜烟地跑了。刚到校门口,满天几乎漆黑,雷声已动,门房迎着笑道:“呀,你到得真巧,再过一分钟表,你准让阵雨漫透!”

“我正要为漫透来的!”

雨已下了十几分钟,越发的大了。雷电都已停止了,天色更清明了。西天的云已解开了不少,露出夕阳的预兆。他立定主意耐心等待,知道这雨一停一定有奇景出现。又过了足足十分钟表,雨势方才收敛,西南隅的云已张开一只大口,从月牙形的云絮背后冲射出一片的明霞,仿佛菩萨背后的万道金光,和初雨时闪电一样,直照在教堂和校友居的上部。尤妙处在于,这些高宇的后背及头顶,只是一片深青,越显得西天云罅日漏的精神,彩焰奔腾的气象。

他站在校门外,正专注地看着西方渐次扫荡满天云锢的太阳,偶然转过身来,不禁失声惊叫。原来从校友居正中直到河的左岸,已经筑起一条鲜明五彩的虹桥。(参见《徐志摩传》64—65页,韩石山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从以上这个小故事不难看出“志摩”对生活的激情,对自然的诗心慧眼。他可以不顾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他可以不顾朋友劝阻,大雨淋湿,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中去。他久久地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他闻到了重实空气中花朵的芬芳,他扯拉朋友去看雨后虹,他看到了雨后初晴金光万道、彩焰奔腾的景象,他惊叹于雨后西天五彩虹桥的美艳绝伦。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孩子似的天真稚趣,离奇怪异的言行举止,在常人看来,难以理解,可是从诗人的角度来看却又自自然然。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来理解《再别康桥》的作别“西天的云彩”的缘由,应该强调两点:第一,诗人作别“西天的云彩”实际上是借“云彩”代“母校”,作别康桥母校。不说作别母校,而说作别云彩,在诗人的留学生活中是有本可原的,有根有据的。第二,诗歌一再强调“作别西天的云彩”实际上是对过去激情燃烧岁月的一种回忆和缅怀,抒发对自然美的刻骨铭心的爱。诗中还有一节写到“天上虹”可作旁证。诗人后来还写过一篇散文《雨后虹》亦可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第三,彩云的出现和看彩云、彩虹的故事告诉我们,诗人的生活和世界是潇洒浪漫的,空灵自由的!

(长沙雅礼中学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63.net)

作者邮箱: xccwxx1967@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