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高考满分作文选评(七篇) (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高考范文 手机版


点评者: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

风,可以穿越荆棘

四川一考生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垂问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

关于风的故事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

点评:“生命如风”,一喻到底,作者赋予风生命原动力的形象;荆棘的含义则是不言而喻。“风,可以穿越荆棘”,艺术地诠释了文题,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极好地统领了全文。文中引用四个人物——或引其观点,或引其语言,或引其事迹,典型而有说服力。特别是对苏轼和梵高二人,将他们在人生重大转折处“聚焦”,“风”的伟力表现到了极至,“穿越荆棘”完美地成了必然,“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话题就此释然。

结尾一句似有蛇足之嫌;“学习”二字本义不错,但用在这里,似冲淡了全文含蓄的韵味。行文至倒数第二段“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一句时戛然而止,岂不妙哉!当然,这仅是评论者的一己之见,于考生的满分无损。

有幸读了一批今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以苏轼其人其文入文者,不乏其人,苏轼成了考生心目中的大明星。兴许是今年的多种高考作文题都青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大文豪吧。

[附]2004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注:四川考的全国卷)

诗人•明月•黄花

重庆一考生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点评:作者从我国万万千千的古代文人中,选取了两个同为“诗人”的“重量级”人物——苏东坡和李清照,概写他们的人生足迹,剖析他们的人生态度。作者赞扬了他们:都找准了人生的坐标,保持了鲜明的个性,从而,在历史上大放异彩。以之突出了这篇考场作文的主题。选苏东坡和李清照为题材的文章看得多了,但本文用材的角度选得很巧,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写每个人物都以一首词开头,更成为本文的一大亮点。两首词既是两位诗人的“速写”画,而又有“入木三分”之效,且最大限度地模仿了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当然,严格地讲,两首词多有不合平仄之处,但作为一名当代小青年,已不必苛求他了。本文凝炼而概括性极强的标题也值得称道:“诗人”是文中两位主人公身份最为重要的“公因式”,“明月”是苏东坡最负盛名的《水调歌头•中秋兼怀子由》一词的“主题词”,“黄花”则是李清照最负盛名的《醉花阴》一词的“主题词”。两个主题词用在这里,俨然是两位诗人形象的活化与浓缩,点睛之笔,不可谓不传神!

一句多余的话:两首词如果同作于考场上,那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但事先写好亦无妨,书读多了,随时有感而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丰富积累任调遗,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附]2004高考重庆作文题: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感觉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到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咬紧一下牙关,再攀一点高度!“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和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江苏一考生

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

  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南京,长江南岸的明珠,是苏浙那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给了明珠最灵动的光泽。抬眼望,“秦淮水榭花开早”,回头瞧,“红杏褪尽,绿水人家绕”。那里的“六朝旧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南京用那上天赋予的水,勾勒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好江南”。

  秦岭说:“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成桑田。看那盛唐之时,谪仙借大块之文章,为长安涂抹出盛世风华。波斯的宝石,映得我五光十色;天竺的经文,照得我光芒熠熠;更有洛阳的牡丹,衬得我是千娇百媚。谁说大山就没有绚丽多姿的青春?”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

  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点评: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被公认为“最雅,却又最难”,题目提示“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本文作者迎难而上,既写了山,又写了水。写山,选择了秦岭; 写水, 选择了长江。山与水“孕育”并陪衬了中国的两大历史名都西安与南京。而山水与名都正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仅从选材的角度来看,作者良苦之用心已可窥见。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颇具寓言色彩。对话中,虚与实相生,古与今相承,情与理相融,所写对象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处,却又能求得共性,写山写水浑然一体,全无割裂之感。全文十分切合题意,揭示的主题积极而深刻。多处诗词名句恰如其分的引用, 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文学功力。 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气质,不亦是一种“灵动”与“沉稳”?

[附]2004高考江苏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人生的斗士

福建一考生

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 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 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 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 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 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 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非凡的科学成就,其原因中更值人称道的是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这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

先来想想他的成就。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写出了著名的《时光简史》,推动了科学界的飞速发展,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被称为与英国牛顿和德国爱因斯坦并列的世界三大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足以临驾当今科学金字塔的顶峰,成为一颗最耀眼的北斗星。

我们在惊叹他在事业上的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不免会感叹他命运的不幸和他意志的无比坚韧。在他身上,不仅闪耀着智者无比的光彩,更散发出斗士所特有的一种韧性,他是精神睿智的结晶,是人格力量的聚集,他,是人生的斗士。

记得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个女记者提出了一个令全场鸦雀无声的无比尖锐的问题:“霍金先生,难道你不为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而感到悲哀吗?”众所周知,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些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无比悲惨。然而,霍金镇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了这样一些字:“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像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是的,他战胜了命运,战胜了自己。朋友们,你们是否已为霍金这种“日破云涛万里红”的自信力和“泰山崩前而不动”的坚强所折服?是的,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镶嵌。

也许,在人生道路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要坚信,命运由自己掌握。让我们怀着刘禹锡“直手天上争春回”的豁达,拍拍我们身上的灰尘,继续我们的人生旅程,去追求我们的理想吧!

霍金,他就是火,点亮了我们前进的灯;霍金,他就是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点评:英国的史蒂芬•霍金是一位奇人,奇就奇在他创造了两项世界奇迹:一是在理论物理的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世界上的发行量已超过2000万册,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科普读物。霍金被公认为“活着的爱因斯坦”。二是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是在身患绝症,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作出来的。对此两项奇迹, 考生没有平均用力,而是选择了后者,热情讴歌了“人生的斗士”,重点十分突出。文章第五段推出的特写镜头,将“霍金”放大并定格,那一席话语,字字掷地有声,句句震憾心灵。从语言表达来看,文章写得很精练,多处文句已经诗化,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霍金1991年1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的一次名为《宇宙的未来》的演讲,其文稿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应该说,考生对霍金是了解的。本文作者调动了平时的积累,在考场上进行了具有新意的再创作,成就了这篇美文。

“中学生须读名著”,这是中学教师的谆谆之言,也是广大中学生共同的心声,2000年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首次对此作了规定。但因种种原因,中学生读名著的情况不容乐观。“高考是指挥棒”,福建首开先河,以名著名人命高考作文题,应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附]2004高考福建作文题

以下列人物或文学形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1) 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

(2) 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放飞孩子

湖南一考生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

 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却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助背书包;生活嘛,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还要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的说“过份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茎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他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蹁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

“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 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笼中放飞, 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

点评:对于家庭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考生选择了这样一个侧面:如何搞好家庭教育,以培养孩子具有坚强的意志与适应性很强的生存能力。要展开这样一个带着政治色彩且有些沉重的话题,考生没有板起一副面孔说教,而是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以养在笼中的老鹰逃走后遭活活饿死的故事开篇,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话题,接着,力数“溺爱”的过错,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夹叙夹议,兼以抒情,多种方式, 表达自如。 除了“鹰“的比喻, 多处设喻,多处排比,既形象,又有气势。一个“飞”字,更是形象地统摄了全篇,成为文章之“魂”。

[附]2004高考湖南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②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

宽容是阳光

北京一考生

(一看标题,就让人感到温暖。)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两位哲人的话,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生存竞争中的辩证法就是这样神奇。)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往往迎来柳暗花明——林肯与潘家铮,所处的国度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但两位智者给我们的教诲却是相同的。)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以比喻和对比展现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以大自然的“宽容”,衬托了万物之灵的人类 ——“宽容”之美 正是如此。)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以史为证,以史为鉴。)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宽容”的要义正在于此。)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两组博喻,形象地将说理引向深入;一正一反,再次进行鲜明的对比。)“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由“宽容”到“宽恕”,思想境界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引用安德鲁•马修斯的话作为结语,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其魅力再增。)

(没有平时的积液成裘,哪来考场的旁征博引?满分作文的制胜法宝,由此已可以见一斑矣。)

[附]2004高考北京作文题: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辽宁一考生

自豪与杰出的关系是什么?大多数人会认为他们是一对亲如手足的兄弟,可是人们啊,只看到了他们按辔并进的形态,却没有留意二者背道而驰的情景。

(开篇暂且避开“平凡”二字,只言“自豪与杰出的关系”,其角度真是巧妙。)

难道只有“杰出”这个字眼,才配得上自豪吗?

  (反问中,作者观点自明。)

昔日的非洲富豪小姐出门,要戴三十斤重的铁环,用蹒跚的步态,与大步流星奔波于烈日下的平民女子区分开来,听着旁人“啧啧”的艳羡,满足感油然而生。还有当今那些歌星、影星的骄傲,风云人物的自豪……这些自豪的错觉使文明躁动不安。然而,无数的悲情故事已经证实,一旦金钱的大厦轰然倒塌,荣誉的光环黯然失色,一切的一切全都荡然无存。所以,有谁会承认,当一个母亲看着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时,眼中的自豪会输于比尔•盖茨的母亲呢?我想是不会的。(选比尔•盖茨的母亲作为“参照系”,看似没有可比性;细细一想,却能悟出,“平凡的”母亲的自豪感也是一样的崇高与伟大!)

用多数人的平凡凸显少数人的杰出,是现代社会公开的秘密。但是,平凡的人就不能拥有自豪吗?(“平凡”的“出场”,奇峰突起。)突然记起一个广告:小男孩沮丧地说,妈妈,我只是第二名。妈妈摸了摸他的头,说:宝宝,你在妈妈眼里永远都是第一。看过这个广告,心里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是啊,不是第一又怎样呢?只要我们尽了力,平凡的第二同样值得自豪。你曾因自己的平凡而自卑过吗?但一个挖土豆的农民,与一位伟大的总统,带给母亲的难道不是同样的自豪吗?

(“突然记起”的“一个广告”,平凡,却又是那样的打动人心!此例当有一以当十之效。)

  

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

(诗一般的话语,声情并茂的“平凡宣言”。)

  

昔日王昭君走上金銮大殿时,面对几十双居高临下的目光,她暗暗地告诉自己:满朝文武皆向我望/别紧张,休张狂/我要缓缓地走/款款地行/怕什么/皇帝不也要百姓来供养!对此,我不得不从心里敬佩昭君的豪气与胆识,这是平民的尊严,这是平凡的自豪啊!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银塑,可它的光芒,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又一个一以当十的例子。)

平凡的我,奔向了平凡的你;平凡的他,结识了平凡的她。平凡的万物,组成了这个平凡的世界。面对浩浩苍穹,茫茫宇宙,又有什么不是平凡的呢?让平凡的我们振起双臂,为平凡喝彩,为平凡而自豪吧!因为这平凡里,正孕育着永恒的美丽。

(又是诗一般的语言——抒情与议论的融合,巧妙地收束了全文,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附]2004高考辽宁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以上各篇已分别发表于《语文报(高中版)》《招生考试报》《美文(少年版)》《招生考试通讯》等报刊。)

相关链接:高考范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