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识字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北京景山学校的识字教学,要求小学二年级识字达到2000至2500,五年级达到3500至4000。一二年级主要采用集中的大批识字的办法,三年级以后不再专门集中识字,而是结合阅读来进行。下面选取了两位一直在景山学校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的文章,借以了解当时乃至今天,景山学校小学识字教学的情况。 

  

资料一: 

一把金钥匙 

刘曼华

*刘曼华—— 1960年2月由北京师大中文系借调至中共中央宣传部,参加景山学校创建工作。1964年调人景山学校,曾任景山学校副校长。小学部主任。

  

北京景山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是从1960年开始的。33年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努力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遵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把编写教材、教改实验、教育科学研究三者结合起来,边实践边总结,逐步形成了具有景山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即:以集中识字为起点;以阅读名家名篇为主体;以作文训练为中心;读写结合,学用一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科学分布知识点,合理安排训练序列,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按照现代系统论和教育心理理论使教材编排网络化,建立科学的、整体优化的教学体系。按照这一体系,我们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这套课本已获得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小学语文学科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已列入国家级教材名单,供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选用。

景山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从识字开始的,集中识字既是景山语文教学的基础,又是景山语文教学的主要特色之一。从集中识字本身来说,33年来,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60年代,我们找到了集中识字这把启迪儿童智慧的金钥匙;80年代,集中识字走向全国;90年代,集中识字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并使它面向世界。

汉字是表意的方块字,历来被认为难认、难读、难写、难记,长期以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可是,汉字是我国社会通用的思想交流的文字工具,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不过关,不但影响儿童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地阻碍了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限制了儿童智力的发展,所以,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要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识字教学是必须突破的第一道关口。

1960年春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们帮助我们学习了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创造的集中识字教学经验。我们吸收了他们关于归类、探索规律的思想,突出了字形结构,把同音归类改成以突出字形为主的形声字归类,基本字带字,形近字对比,反义词对比等多种归类形式。我们用了10年时间(1960-1966,1976一1980)来研究识字教学,逐步形成了具有景山特色的集中识字教学体系。运用汉字规律,抓住儿童认识汉字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掌握儿童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格基本训练,采用分批集中识字与阅读教学相对集中交互进行的办法,使大量识字与写字、读书、作文结合起来,两年认识2200-2500个汉字。

从1960年到1979年,20年来,景山学校在20届66个班,2800余名一二年级学生中进行了这项试验,效果很好。试验结果证明,六七岁入学的小学生在同时学习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的情况下,两年能识2200—2500个汉字,能掌握由这两千多字组成的五六千个常用词汇,能写300—400个生活中常用的句子。两年中,共阅读课文150多篇,约36000余字,并能广泛地阅读各种儿童读物,部分儿童开始阅读一些大部头作品。到二年级,一般学生都可以写出300-400字的作文,格式正确,书写整洁,会用六种常用的标点符号。在写字方面,能做到书写工整,不写“火柴棍字”。教学中,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还教会学生“音序查字”和“部首查字”两种查字典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为学生继续识字,学好语文打下良好基础。

两年识两千五百字,识字教学基本过关,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它不但为读写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大大加快了整个教育过程,促进了儿童智力发展的飞跃。

据统计,汉字共有四万多字(《康熙字典》共收汉字49030个字)。但一般书报杂志、日常生活最常用的也就是3000字左右。一本《新华字典》才收8500字(包括异体字在内)。据统计,一般的一二年级儿童读物大约只有700—800个字。根据新华印刷厂1979年统计的汉字《综合频度表》证明,只要认977个常用字,则书报刊物上90%的字便可以通过了;认了2400个常用字,则书报刊物上99%的字便可以过关了。所以,儿童认识了2500个汉字,就可以提前阅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这就等于交给学生一把通过读书间接认识世界的金钥匙。这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类知识的宝库,把人类创造的最宝贵的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扩大眼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受到思想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大大加快了教育过程,促使学生早启蒙、早发展、早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早作贡献。

识字教学基本过关,还为提高中小学语文水平、开展语文教学改革试验创造了条件。我校从1962年起,在小学三到五年级学生中试教毛泽东、鲁迅、郭沫若、朱自清、茅盾、巴金、赵树理等作家的作品,还学了古诗100首,古文30篇,效果很好,逐步形成了景山学校语文教学的另一特色:以阅读名家名篇为主体,以作文训练为中心,读写结合,学用一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1962年到1979年,我们先后编印了九本小学生作文选,所选作文至今仍不失为优秀作文。1979年,我们从这九本作文选中选出了38篇,印了一本名为《三只小黄鸡》的小学生作文选。这本作文选受到小学生、家长、教师的普遍欢迎,印数从5000册增加到20余万册。1980年以后又编印了四本作文选。我校的1965年的小学四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一百四十多人,他们的作文被作为优秀作文,选入作文选的占该年级总人数的30%。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黄金时代,小学语文基础打好了,到了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基本过关,升入高中以后,就可以相对地集中时间、精力攻读数理化,这对学生将来从事发明创造、攀登科学高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集中识字还为数学、科学常识等学科的改革试验扫除了文字障碍,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大量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科学文艺、科普读物,丰富了儿童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开展数学改革试验提供了条件。“文化大革命”前,我校曾在一二年级试教过日本、法国数学教材,1980年试用、改编苏联数学教材,效果都很好。1979年,我们开始在小学一二年级中试教日本新理科教材,这对于儿童的科学启蒙有很大的意义。

科学发展的基础在教育,小学是基础的基础。集中识字的优越性不只是多识几个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加快了教育的速度,提前了各科教学的进程,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早出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校1960年3月招收的第一批试验班,到1966年,只上了六年学,相当于初一的水平。由于他们识字关过得好,语文基础打得好,智力启蒙早,各科教学的基础打得坚实,虽然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耽误了许多时间,但在1978年恢复高考时,全班41人中有32人报考了大学,全部被录取。其中有研究生4名,出国留学生4名。

实行分批集中识字,需要在教学内容、教材组织、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汉字规律和儿童的认识规律,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这就是教儿童识字的教学规律。因此,要求教师既要研究现代汉语、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又要研究儿童学习掌握汉字的认识特点,更要研究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以便更有效地去教儿童认识汉字,发展儿童的语言,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年来,我们在研究和运用汉字规律方面,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如果把一个个的汉字孤立起来看,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把许许多多的汉字当作一个整体加以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在音形义三方面都互有联系,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字音看,汉字的读音虽然变化很大,但是都可以用23个声母和21个韵母拼读出来的,全部汉字也不过四百个音节。学了汉语拼音以后,字音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从字形看,表面看起来,汉字字形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实际上,也可以化繁为简,加以分析。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日、月、水、火”,一字一义,不能分割,这是独体字,也称基本字。这种独体字有两个特点:一是字形简单,好些字是从古代象形字、指事字演变而来,至今还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所以,好学好记;二是它们除了本身可以单独存在以外,还是构成许多汉字的基本字,或转化为其它汉字的偏旁部首,如“明”、“秋”就是由基本字“日、月、禾、火”组成的合体字。合体字在汉字中是大量的,从表面上看,字形构造比较复杂,可是,如果让学生学了基本字和偏旁部首,就可以化繁为简,就不用再一笔一划的去死记那些形体不同、笔划各异的字,而只要了解字义,记住构成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和基本字,以及它们在某个字中所占的空间位置就可以了。譬如“知”,是由“矢”和“口”两个部件构成的,是左右结构的字,在组装时,只要记住左边是“矢”字旁,右边是“口”字就行了。这样,学生记忆字形就从繁杂的无规律的一笔一划的死记简化为按字的组成部件有规律地识记了。

从字形上说,最基础的知识就是:七种基本笔划(一、丨、丶、丿、 、刂、 )演变出最常用的23种笔划;八条写字的笔顺规则(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从内到外,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四五百个基本字,三四十个常用的偏旁部首;七种基本的间架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全包围,半包围;品字形),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字形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从字和词的关系上看,汉语的词是意义单位,词是由字组成的。有的字,一字一义,字义就是它的词义,这种词叫单音词。有的字单独存在不能表意,只是词素,必须和别的字合在一起才能成为词,这种词称为双音词或多音词。现代汉语的特点是音简意繁,字简语繁,反映到文字上,形成了汉字活跃、善变、构词能力强的特性。所以,一个汉字可以和其它汉字构成许多复音词。懂得了字和词的这种关系,掌握了汉语的构词特点,就可以运用这个规律帮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积累词汇,特别要注意,不要放过那些由熟字组成的新词,要像滚雪球一样,逐步增多。

从以上可以看出,有了规律,繁杂的变得简单了,运用了规律,难学的变得容易了,被动的一笔一划的死记变成了主动的部件的组合,枯燥无味的东西,变成了活的、有兴趣的东西。掌握了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教法上,我们首先打好汉字教学的四个基础,就是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字和偏旁部首。在这个基础上,再按照形声字归类、基本字带字、各种形式的对比等方式来组织教材。这样教,学生掌握字形并不困难。从每一个具体的汉字来说,音形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识字时,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算认识了这个汉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形声字的归类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形声字是声旁标音,形旁示义,音形义紧密联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独立的认识单位,很好识记。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很少产生丢笔添画的错字现象。   60年代,我们找到了集中识字这把打开人类知识宝库、启迪儿童智慧的金钥匙,70年代,我们在运用汉字规律识字,在编写教材、改革教法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80年代集中识字在全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90年代《汉语集中识字》微机光盘的制作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

  

本文摘自:《四十而不惑——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资料二: 

我是怎样进行集中识字教学的 

马淑珍*

  

*马淑珍——1960年3月调入景山学校,参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和教材编写工作。1978年9月获特级教师称号。 

  

三十年来,我一直坚持集中识字的教学,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的认识特点,采用分批集中识字的方法,使低年级儿童在两年内认识二千五百个汉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是怎样进行集中识字教学的呢?

一、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集中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教给学生掌握识字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1.汉语拼音是儿童识汉字的第一套基本功。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汉字的有效工具,它是儿童识汉字的“拐棍”,学生有了这根“拐棍”就可以读准字音,加快识字速度,还为以后学习查字典打下了基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初入学的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不能持久,观察不细致,有意记忆能力差。根据儿童这些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形象直观,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交代规律,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生掌握字母的形体和拼读方法、拼写规则。使学生通过图画、故事、儿歌、顺口溜、绕口令、动作、表演等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地教给学生。如:教b、P、m、f四个声母时,图画表现出来。这部分字,字形简单,每幅图画都可以表现出字的音形义,好学好记。如:学生看到“山”字的图画“Q”,很快就可以读出它的音“山”,掌握它的形,理解它的义。想到它的义,或听到它的音,便能正确地写出它的形来,这部分字除本身能够单独存在以外,它们还是构成许多汉字的基本字,如“山”“石”两字可以组成“岩”字,“小”“土”两字可以组成“尘”字,“日”“月”两字可以组成“明”字。这些字还可以演变成偏旁部首。教好这部分基本字,为今后学生大量认识合体字在字形上作了准备,为简化识字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看图识基本字的教学中,我从结构最简单的字开始教,在教基本字的同时,还扎扎实实给学生打好笔画(二十三种笔画)、笔顺(七条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一部分)的基本功,使学生在看图识字时,逐步掌握笔画、笔顺及偏旁部首。如:在教“人”字时,告诉学生这个字是两笔,一笔是撤,一笔是捺,同时告诉学生笔顺,先撇后捺;教“水”字时,学生通过象形字的出现,认识了“水”字,同时也学会了“竖钩”、“横折撇”、“撇”、“捺”四种笔画,还学会了“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在教认九十个基本字的同时就归纳出二十三种笔画,七条笔顺规则,学生牢固地掌握住笔画及笔顺,以后写起字来就不会多笔少画,同时减少或消灭了倒插笔的现象,也为今后认识合体字打下了基础。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字后,告诉学生有一些基本字单独存在时是一个字,但是在组成合体字时又变成偏旁部首,如:“禾”字既是禾苗的“禾”字,又可做为禾木旁的“禾”;再如“水”字作为偏旁就成为三点水旁的“3”。由于偏旁部首在汉字中的特点是在形声字中具有标义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偏旁部首时既注重分析形体,也注重向学生讲清偏旁部首的含义,做到形、义结合,为学生下一步学形声字归类准备充分的条件。基本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这些都是构成汉字的“部件”,是学生认识汉字的第二套基本功。学生掌握了认识汉字的基本功,初步具有识字的能力,就可能通过阅读获取大量的知识,为智力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根据汉字构字规律,用形声字归类及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教学生识字,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在学生掌握了两套识汉字的基本功以后,我们便开始按照汉字构字规律,教学生识形声字。形声字是形、声两个部分组合成的,它的特点是声旁示音,形旁示意,例如:“包”字可以变化出“苞、雹、饱、抱、刨”等合体字,读音都从“包”的四声,意思则与偏旁部首有明显的联系。花苞属于植物类,所以“苞”字是草字头。冰雹是小雨点遇到了冷空气凝结而成,所以“雹”字是雨字头。吃食物才能饱,所以“饱”字是食字旁。用手抱东西,所以“抱”字是提手旁。创子上有个刀,所以“刨”字是立刀旁。我们运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教学生识一批形声字,使学生较容易地把字的音、形、义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有了识字的主动权,他们就可以独立分析字形,主动地学,这便大大地加快了识字的速度。但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到了现代有些字已无鲜明的形声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能用形声字归类的就尽可能用,不能用的,就采用另一种归类方法,我们称它为“基本字带字”。即由一个基本字加上偏旁部首或加其它的基本字构成,它们在构造上同形声字一样,形、义有密切的联系,也比较好记,只是读音不像形声字那样合乎规则。如:由基本字“工”变化出“江”“扛”“缸”等字,但仍可借用偏旁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掌握字形。按照上述两种办法归类,可以把大部分常用汉字归到这两类字中去,但在教学中仍剩下一些为数不多的,字形不规则的字。这类字,字数少,好对付,只要在教学中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和掌握形声字一样牢固地掌握它的音、形、义。我们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字采用了形近字对比(看、着、喝、渴),偏旁部首归类(进、送、追),会意字归类(小—上—尘,小—大—尖),反义词对比(来—去,高—低)等方法。这样教学的结果,学生逐步掌握了汉字构字规律,他们就不用再一笔一画地去死记那些形体不同、笔画各异的字了,只要记住了构成这个字的偏旁与基本字就行了,这就大大地简化了学生识记汉字的过程。

学生按构字规律识字,学得快,记得牢,学得主动,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二、根据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儿童识字能力,发展儿童的智力。

(一)采用浅显易懂、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进行集中识字教学,培养儿童识字能力,发展儿童的智力。

初入学的儿童注意力短暂,容易疲劳。在集中识字教学中,我采用适合儿童年龄的图画、实物、表情动作、猜字谜等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儿童初学汉字的积极性。初入学儿童年龄在六岁半左右,他们刚刚离开幼儿园,开始从幼儿园的“以游戏为主”转化到“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教师要帮助儿童顺利地完成这个转变,促使儿童早启蒙,早开窍。我根据儿童在幼儿园活动的特点,适当地利用游戏来完成学习任务,但决不是以游戏代替学习,也决不能把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我根据教学的内容尽力采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生动形象,带有游戏色彩的教学方法,使儿童当堂掌握所学的汉字。如:在教“看”字时,我把手反放在眼睛上,学着孙悟空捉拿妖怪的模样,往远处看,这时全班儿童立即活跃起来,哈哈笑着,并同时做出和我同样的动作,我抓住这个机会向儿童提问:“你们看我把手放在哪儿了?”儿童争着回答说:“放在眼睛上,学孙悟空呢!”这时我告诉学生,把手放在眼睛上,可以看得远看得清楚,你们大家都试试看,是不是这样?儿童立即回答:“是。”这时我再在黑板上写一个“看”字,边写边告诉儿童“看”字上面一个“手”字,下面一个“目”字,儿童高兴地记住了这个“看”字,而且不会与“着”字相混淆。有些字我就用表情动作演示给儿童看,如:推、拉、拍、抱等字,我就表演,他们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字。教“北”字,我就请两个小朋友伸手手臂,背靠背坐着,演示出“北”字的字形。儿童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个“北”字,不会与“比”“此”字相混淆。有些字就画张图画帮助学生记忆。在教“苗”这组形声字时,我先画张小苗苗长在田地里的彩色图画,苗苗是绿色的,田地是土色,学生看到这幅图画立刻就能与苗字对比,儿童通过图画很快就记住了苗字的形、音、义。在教“描”字时,我让儿童到黑板上描一朵花,描一张山水画,描一个红字,由于儿童掌握了汉字规律,又掌握了基本字“苗”。很快就掌握了“描”字是提手旁。因为他们亲自动手描了花,描了山水,描了字,所以“描”字是提手旁加一个苗字。在教“瞄”字时我让全班同学做出瞄准射击的动作。然后提问学生:“打枪、射击、开炮时瞄准要用什么呢?”学生立即告诉我用眼睛瞄准,所以“瞄”字是眼目旁加上一个苗字。还有些字我就用字谜教学生掌握,因为我常给儿童编字谜,所以学生自己对一些汉字也能编出字谜来,如:我在教“高”字时,我绪学生说了一个字谜:“一点一横长,口字顶房梁,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后来在教“夜”字时,学生自己也编了一个字谜说:“一点一横长,人字左边藏,右边半个多,一捺还挺长。”这样儿童记忆更加牢固,没有和“农”“衣”二字相混淆。在教“长”字时,我告诉学生说:“一个字,它四画,一撇一横竖提捺。”结果没有一个学生写错这个字。再如:教“渴”“喝”二字时,我便告诉学生,渴了找水,要喝张嘴,这样学生认记这两个字时不再混淆了。用上述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不但在课堂上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汉字的形、音、义,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培养了他们识字的能力。

(二)抓住儿童好奇、敏感、求知欲强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儿童识汉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入学儿童,一切都在逐渐发育成长,他们的所见所闻都是新奇有趣的,对任何事物都好问东问西,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探索。在识字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儿童这个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满足儿童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在教识字时,我经常在字旁配上一幅小图。如教“箭”字,我在箭字旁边画上一支彩色的箭(铁头,竹尾),在黑板上画一张弓(有时我手上拿着一张弓)。当我挂出“箭”字时,儿童先看到的就是那幅色彩鲜明的箭图,立即议论这个字念箭,这时我启发学生去思考这张弓能射出什么呢?就在这时,几十双小眼睛紧紧地盯住字旁的那支箭,几十只小手举得齐齐的,他们好像在告诉我:“老师,拉弓射那支箭!”这时儿童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还做出勇土们拉弓射箭的姿势,还有两个儿童对射起来,有的淘气的小男孩还能表演出敌人被箭射中的情景。在儿童欢快的时候,我告诉他们,箭能射穿胸膛,因为箭头是铁制成的,头很尖,很锋利,箭头在前,箭尾是竹子制成的,在箭头后面,所以“箭”字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前”字,学生这样学,很快记住了“箭”字的音、形、义,从不与“煎”“剪”两字相混淆,更没有与“剑”字相混淆。又如,我在教学生认“咪”“眯”二字时,让学生表演出笑咪咪和眯着眼笑的样子,还做出了哈哈笑和微笑的样子,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咪”“眯”二字的意思,同时也区分了几种笑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三)抓住儿童识汉字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每节课的前二十分钟,传授新知识。

入学初期儿童的思维活动时间不能很长,教师讲课时要紧紧抓住一节课中的最好时光——前二十分钟,传授新知识。上课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学生的厌烦,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我在教识字时,总是尽量在前二十分钟教新字,后半节课多是根据儿童的特点做些儿童喜爱的游戏活动,以巩固新识的字,如:“猜字谜”“看谁送的快”“看谁先找到”“对宇”“是不是它”等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所学的汉字,丰富了儿童的语言,训练了儿童的听觉,培养了掌握汉字的能力。

我在集中识字教学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和新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改革,使它不断完善。

  

本文摘自:《四十而不惑——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