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述要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顾之川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总结吸收自1997年以来社会上关于语文教育讨论的积极成果,199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对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供试验用)》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试验大纲”)分别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已于2000年3月正式颁布施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改革是整个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决定了高中语文教材也必须进行相应的修订,对其他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也具有指导意义。

    一、新大纲修订的背景

    1.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的需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划了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任务,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加快高中语文教育改革,同时也为了使高中语文教学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好地衔接,教育部决定从2000年秋季起,在全国推广使用两省一市供试验用的教学大纲和高中语文教材。这就有必要对试验大纲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

    2.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

    近年来, 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相对落后于政治、经济的改革。人们富裕起来以后,热切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生活得更好,形成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社会心理,愿意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而我们的教育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形势;中考、高考的选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竞争。另外,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差别很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们在语文学习上的思想观念也有一定的影响。而语文教育的改革明显滞后,在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制约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太多太滥,各种各样的教辅读物、练习册满天飞,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其实,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并不希望这样。当然,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很复杂的。就语文教育本身来说,语文教学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没有很好地衔接照应,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少、写得少等等。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在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有一个大的转变,也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3.两年来关于语文教育讨论的推动。

从1997年开始,社会上对语文教学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这次讨论,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理念、教材、教学、考试等各个方面,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形成一定的冲击,甚至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尽管讨论中有诸如“误尽苍生”“祸国殃民”之类偏激甚至错误的言论,但确实也有一些好的意见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语文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重视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这些作为这次讨论的积极成果,应该及时吸收进高中语文大纲中来。 

    二、新大纲修订的指导思想

    新大纲在修订时贯彻了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语文教育大纲必须以语文教育为本位。三是切中时弊,明确方向,坚持改革。四是在可能和必要的范围内,注意可操作性,以保证改革的方向和相应的改革力度。新大纲吸取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对语文教育理念、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可以说,这一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关于语文教育改革的意愿,体现了语文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

    新大纲的指导思想有以下几点。

    1.更深入全面地揭示语文素养的内涵。新大纲要充分考虑到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注重语文的文化内涵,增加了语感和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素养的内容。

    2.注重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质方面所承担的任务。新大纲强调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

    3.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汉语文的规律,改变按语言学知识体系构建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架,改变过分强调语言学知识教学与训练的倾向,淡化过多的分析和操作性技术性训练,增加了对文学作品诵读的要求,注重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

    4.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专题性、探究性学习。

    三、新大纲的主要内容

    试验大纲共分六部分: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课程结构和课时、教学内容和要求、评估和考试、教学设备。新大纲简化为五部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教学评估、教学设备。

    1.导言。

    “导言”对语文的性质、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作了规定。关于语文性质,试验大纲定性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鉴于近两年来,语文教育界对“文化载体”的提法颇多争议,新大纲删去“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提法,改为“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比较恰当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观。关于语文学科的地位、作用和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新大纲基本沿用了试验大纲的提法:“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其中“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是这次新增加的内容,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精神。

2.教学目的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就“工具性”来说,新大纲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就“人文性”来说,除试验大纲中强调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外,新大纲增加了“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要求。

    3.教学内容和要求

     这部分改动最大。试验大纲列有“能力训练”18条,“基础知识”18条,内容又有交叉和重叠。新大纲不再分“能力训练”和“基础知识”,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顺序进行表述。这样就把原来的36条删减为18条。

    阅读部分共9条,一是“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二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三是“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四是“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五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六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七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八是“课外自读文学名著、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九是“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写作部分共7条,一是“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二是“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三是“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四是“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五是“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六是“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七是“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口语交际部分共两条,一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二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

    另外,这部分还有对语文教材选文的要求。这也是过去历次大纲都有的内容。新大纲除了保留“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还增加了“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等要求。对各类课文的比例也作了明确的规定:“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另外,还有“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40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 删去了试验大纲对基础知识、能力训练短文的要求。

4.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试验大纲这部分是作为六条“教学原则”提出的,表述是对称性的,如“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等等。新大纲有意识地淡化训练体系,针对过去语文教育中的偏向,改为“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沿用了过去大纲中的提法,另外,根据新的课程计划,删去“课程结构和课时”一节,把有关活动课的内容放在这一部分。这样这部分保留了试验大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而使表述更清晰,重点更突出。

    新大纲这一部分只有五条,一是“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二是“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四是“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五是“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专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学社团,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5.教学评估

    这一部分试验大纲叫“评估和考试”,这次改作“教学评估”,内容仍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和对学生的评估两个方面。这部分改动也比较大,主要是为了矫正时弊。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考试成了指挥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考试,一切以分数为中心,导致各种大量重复无效的、繁琐机械的练习,不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新大纲特别强调“教学评估需依据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进行,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对学生的评估,要“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针对语文考试的命题,新大纲提出了几点倾向性意见:“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加强积累”,“注意检查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考试方式还要多样化。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同时,要讲究主观性试题命题和阅卷的科学性。不出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不用名词术语考学生”,等等。

    6.教学设备

    这一部分是根据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而增加的内容。过去人们总以为只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才需要教学用具或实验设备,语文课只要一本教材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语文课除必要的教材外,还需要工具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必要的教学挂图和教学辅助资料,以及一定数量的报刊,也需要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网络资源,装备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增加这部分内容,意在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某些传统观念。当然,由于我国幅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办学条件也有很大差异,不宜作统一的要求。大纲增加这部分内容,要求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高中语文教学配备相应的设备”。

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假如语文教师不能熟练运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还特别提到:“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开发、制作教学课件。”从教师本身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了要求。

    7.附录。

    试验大纲有两个附录,一是“推荐选文篇目”,二是“课外阅读书目”,都是“待补”,实际上是有名无实。新大纲补充了三个附录。一是“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包括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二是“古诗文背诵篇目”,包括要求背诵的20篇古文,50首诗词曲。这个附录,是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两省一市试验本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加以增补而成的。其中部分篇目前有☆,只背诵其中一部分。修订者特别说明:“以上篇目推荐给学生背诵,教材不一定都选作课文。”“白话诗文背诵篇目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就为教材编写和教学留有余地,提供了补充、发挥的广阔空间。三是“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列有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中儒家经典有《论语》,古代文学名著有《三国演义》(罗贯中)《红楼梦》(曹雪芹),现代文学名著有《呐喊》(鲁迅)、《女神》(郭沫若)、《子夜》(茅盾)、《家》(巴金)、《雷雨》(曹禺)、《围城》(钱钟书),外国文学名著有《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巴黎圣母院》(雨果)《欧也尼·葛朗特》(巴尔扎克)《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复活》(列·托尔斯泰)《普希金诗选》(普希金)《老人与海》(海明威)《泰戈尔诗选》(泰戈尔)。美学著作有《谈美书简》(朱光潜)和《歌德谈话录》(艾克曼)。

    四、新大纲的几个特点。

    1.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

    鉴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某些“纯工具性”的做法仍很盛行,新大纲有意淡化了“工具性”,加强了“人文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使语文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新大纲除了继续强调“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外,还特别强调语文课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上的作用,强调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淡化了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试验大纲仍然强调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的作法弊多利少。新大纲强调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条线索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强调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培养语感和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素养的内容。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

    3.增强了“教学评估”与“教学设备”的导向性。

    “教学评估”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评价,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发挥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对语文考试提出了倾向性的意见。“教学设备”增加了对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的要求和对教师开发制作教学课件的要求,这是根据当今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提出的要求。

     4.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新大纲取消了过去大纲规定的“基本课文篇目”,给教材编写者以更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教材建设中“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教材的多样化”的贯彻落实。规定“古诗文背诵篇目”,体现了注重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有助于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习读得少,背得少的状况。规定“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意在加强语文学习的课内外结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共有两套高中语文教材。一套是两省一市试验本高中语文教材。这套教材是供大面积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分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从1993年开始调研,1995年开始陆续编写,1997—2000年在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进行试验。2000年秋季开始,教育部将在全国推广使用这套教材的试验修订版。第一册已经根据新大纲的精神修订完毕,其他各册将逐册修订,以替换现行的大面积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另一套是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当时是为重点高中编写的,课内教科书分《文言读本》《文学读本》《文化读本》,课外有《现代文选读》《文学作品选读》《文化著作选读》和《写作与说话》。这套教材是从1984年陆续编写的,于1985—1988,1994—1997、1997—2000年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过三轮实验。目前也在根据新大纲进行修订,《文言读本》上册已经修订完毕,送审通过后也将列入选用目录,供各地选用。其他各册也在修订之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