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课堂实录 2022-02-2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

2、引领学生贴近人物内心去理解深情背后的原因;

3、对“孝”“召”作适当延伸拓展。

教学重点:分析李密为何拒绝征召,从而探求对“孝”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李密拒绝与新朝征召之间的关系。

师:这是电影《八佰》中的镜头,当日本敌寇迫近四行仓库,守卫战士们身绑炸药,越入敌人钢板阵,一名战士越下瞬间,高喊:“娘,孩儿不孝!”

师:20秒的视频,看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来谈一谈。

生:我是在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当时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挺震撼的,有这么一帮有志气的壮士在,最后才能守住四行仓库。然后他们在跳下去的瞬间,高喊着家里人的名字,我感觉那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吧。

师:他概括得很全面,谈一谈你看完后心情如何?这位女同学。

生:我看完后心情挺压抑的,我也看过《八佰》整部电影,看的时候非常的感动,正因为有他们在,我们才能在如此美丽的校园里学习,很感谢他们。

师:刚刚男同学提到“孝”字,这位女同学提到了“感动”,视频中所展现的,一面是国家,一面是自己的母亲,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他们选择了什么?

生:国家。

师:1700多年前,李密上书《陈情表》。南宋赵与时这样评价,“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今天,我们就走进李密的《陈情表》,看一看文中究竟哪里体现了李密至真至深的孝?

师:同学们来看看我们的任务,挖掘第二步“隐于字里行间的孝”。预习的时候,我们已经梳理了“显于文章表面的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陈情表》中“隐于字里行间的孝”都体现在哪里?

(小组讨论约6分钟)

师:老师转了一圈,发现大家基本都有了思路,每一组可以选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展示或者发言。

生:(到前面)我们所找的是第二段“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有这么多人举荐他,我们认为这里是侧面说明李密很孝顺。然后后面说“诏书特下,拜臣郎中”以及“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已经被拜为郎中这类的官职了,但是李密“辞不就职”,为什么不去就职?因为刘氏身体日渐消弱,病情日渐严重,李密想“苟顺私情”,我们认为这一部分是“隐于字里行间的孝”,这是我们找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则是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我们认为李密表达的意思是祖母对于我的重要性以及我对于祖母的重要性。祖母供养我长大,我去养祖母终老,这就是他的孝。

师:大家说她回答得怎么样?

生:好!(生鼓掌)

师:还有没有发现?补充没发现的地方。

生:我们组找到的是第二段“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在中国古代有句话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之道”其实是在“孝道”之上的,但是在这篇文章里,李密为了孝道而“辞不赴命”,是抗旨,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可以看出李密对祖母的孝顺之情是非常深厚的。还有第四段“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运用了“乌鸦反哺”的典故,乌鸦小时候是父母养它,长大后它就反哺自己父母,这个典故就暗含了李密小时候祖母养他,李密长大后对祖母非常孝顺,与李密和祖母的“更相为命”情感是相符的。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两处。

师:还有同学补充的吗?刚刚老师关注到前面两位同学在发言的时候,我们下面有三四名同学一直抬头注视前方,这些同学可能一直在关注课本,但是你手中的笔却罢工了,所以一定要注意,我们在倾听的时候,要认真做好圈点批注和记录,他们发现的可能正是你忽略的。还有没有发现?

生:我们找到的是第一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外没有亲密的亲人,在内没有服侍的童仆,只有和自己的身影永远不分离。祖母抚养他,他也孝顺祖母,然后祖孙二人像影子和身体一样不分离,体现“孝”的背后是不离不弃。

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里的“孝”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比喻。

师: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比喻,也能凸显“隐于字里行间的孝”。

生:“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用了比喻。他们总来催促李密就职,但因为李密对祖母的孝,让他不断推辞。

生:“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祖母的生命临近终点,病情十分严重,这样的形容,更加凸显了李密和祖母感情的珍贵。

师:刚刚我们关注到文中用了三处比喻,其实这也是“隐藏于字里行间的孝”,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

生:第四段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鸟就是乌鸦,李密以鸟喻人,把乌鸦比做自己,表达自己的反哺之情。

师:第一位同学说这里用典故,如果单拿出来翻译也可以是比喻。

生:文中最后一句话“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下辈子帮陛下做牛做马,侧面体现出李密这一世要对祖母报恩,全力报答恩情,下辈子才对陛下尽臣恩。

师:犬和马,做牛做马,尽忠的目的是换得他的尽孝。

生: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句话以落日比喻人命,祖母的生命已经不多,李密希望用这样的方法告诉皇帝,在刘剩下的日子里尽孝。

师:他关注到的句子有没有特别之处?大家注意“但”,翻译成什么?

生:只是。

师:那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翻译成“但是”?

生:我认为这是对君王说的,如果翻译成“但是”,有一种“狡辩”的因素在里面,对陛下来说,陛下只是想让他为官就职,翻译成“但是”,也与后文情感不符。翻译成“只是”的话,就显得比较谦虚,说明他唯一的原因是放心不下祖母,如果是“但是”,可能又会有很多原因。

师:“只是”可以体现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翻译成“只是”,也属于“隐藏于字里行间的孝”。所以大家在读文本的时候,有些实词、虚词,甚至官职的变化都可能有“隐于字里行间的孝”。《陈情表》被称为“至孝之文”,为什么能够被称为至孝之文呢?我们来看一看,正是这一显一隐,才构成了我们这篇文章的“至孝”。

师:老师有个创想,我们今天尝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请看材料一《一封家书》,它发表的时间是2020年4月6日,刊载于纸质媒介《人民日报》。《陈情表》的成文时间是267年。关注这两篇文章的时间,接下来我们的操作很神奇,就是让这两篇文章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核心问题:《陈情表》与《一封家书》的“孝”有何异同?

师:关注《一封家书》里面的注释,它是一名援鄂医疗队队员赵春光医生在出征时,写下的一封家书,如平安归来,家书公之于众,许多网友看后深受感动。我们接下来是围绕“孝”来展开,看看这两篇文本当中,“孝”有何异同,同样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约6分钟)

师:我刚刚在听同学们讨论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得非常好。我想请最后这位同学先来分享一下。

生:我找到的是《一封家书》的第一段,“医院所托,国家所命”,对比《陈情表》中的李密,李密是为祖母尽孝,是报养之情;《一封家书》是赴国家之命才写的家书,这是报国之情。我们还找到《陈情表》里还有祖母对李密的爱,所以要报养祖母,《一封家书》也有赵春光医生父母对他的爱,所以也要回报。

师:这是相同点,老师有一个疑问,接招吗?刚刚你说到这是“医院所托,国家所命”,这不是“忠”吗?为什么说是“孝”呢?

生:他是把国家看成了自己的第二个父母,报答他第二个亲人的养育之恩,所以才写了这封家书。

师:这位同学自圆其说的能力很强,他把赵春光医生对国家的感激说成是“孝”,有没有同学帮助他,更深层次地理解“孝”。

生:《一封家书》体现了一种大孝,是伟大的小人物,对国家负责,对病人负责,父母才会安全,其实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父母才能安居乐业。

师:国家是后盾,是巍峨的靠山。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补充得怎么样?

生:非常好!

师:她说这种“孝”是“大孝”,这个词用得多精准。还有没有发言的?

生:第三段“父母命我行正步,敬军礼,望我从军报国,以承父业”,父母希望他报效祖国,当时疫情爆发,赵春光医生义无反顾,前去抗疫,为了国家他去援鄂了,也是实现父母的愿望,也是孝顺父母。

师:他此时此刻的举动,是顺父母之意,父母之命的,这也是孝的体现,可以理解。

生:写这封家书的原因是他去援鄂了,具体交待自己的情况,告诉父母不用担心,也表明自己报答国家的决心,也是给父母报个平安信,让父母放心,自己在那边一切安好。

师:报平安的一封家书,大家关注老师加粗了后一部分的长句,这又能体现什么?

生:“无需马革裹尸返长沙”,如果我在疫情过程中不幸去世;“日后我父饮酒,如有酒花成簇,聚而不散,正是顽劣孩儿”,如果不幸去世了,我也会一直陪伴父母身边,也会一直想念他们。

师:那此处,对比《陈情表》中的“孝”是怎么样的?找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陈情表》的“孝”是“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一直陪伴在祖母身边。

师:这是一种陪伴,一种行动。《一封家书》里面呢?

生:灵魂与父母在一块儿。

师:这封家书是怎样的感觉?如果平安归来,这封书信可以公之于众,如果没有平安归来,这封书信就成为绝笔,遗书。有哪位同学顺着这个话题再谈一谈?

生:一个孩子顺着父母的意愿去报效祖国,如果他成功了,既报效自己的祖国,也报答了自己的父母。但如果不幸死掉了,这“死”也是壮举,那也是对父母的孝。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聚而不散”“屡理不开”,可以看出他对父母的思念是特别深的,他对父母也是特别孝顺的。

师:刚刚同学们的发言,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因报恩而孝”,赵春光医生报的是父母之恩,《陈情表》中李密报的是祖母之恩,这是相同点,都是“孝”。同学们会发现,刚刚我们串连的部分多是不同点,其实老师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也在不同点。有的同学很聪明,会串连《陈情表》的“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一句,李密是用行动报恩。《一封家书》里,老师把字体加粗的部分,这一句有点像誓言、绝命书的感觉。刚刚同学们在挖掘《陈情表》“隐于字里行间的孝”的时候,大家关注到哪一句也有铮铮誓言?通过铮铮誓言,侧面表现对祖母的孝?

生:“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师:两篇文章跨越千年的“对话”,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被我们挖掘到,有同学提到《一封家书》是体现了“大孝”,那李密对祖母的“孝”可以把它称之为?

生:“小孝”。

师:请看老师PPT上的这段文字,摘自《孝经》,“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句话讲了“孝”的三层境界,第一层是李密的“孝”,是“事亲”;第二层是援鄂医生的“孝”,是“中于事君”,可以理解为爱国;第三层最高境界是“立身”,即做人,修身立命。

师:再看第二条,“孝,德之本也”,孝,是德行的根本。第三条是“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大家看《一封家书》中除了有对国家之孝,还有哪个层面?赵春光医生去救谁?

生:救病人。

师:对,是病人,是普通人,更是苍生。我们来看“平语近人”中的一句话,这是习总书记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这是基于国情的创新,“为人子当尽孝,在家里尽孝,那是小孝、小爱,而对他人的关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那是大孝、大爱”。所以说,当我们品析到“孝”的内涵的时候,其实也关注到了“爱”的内涵,由小而大。

师:请大家再关注补充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现象,给有关部门写一封《陈情表》。材料主要记录了一位老人在医院排队挂号难的现象,老师给它取了个标题,叫《“等一等”老年人》。我们结合刚才引出的“由孝而爱”的观点,仿照《陈情表》,思考一下,如果让你给有关部门写一封替材料中老人说话的《陈情表》,又该如何做呢?

师:我们先来谈一谈感受,任务留到课下作业去完成。

生:材料反映了科技的发展,也反映出其弊端,社会不可能只有青年人,虽说以后是青年人的“天下”,但是老人终究是社会的一部分。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存在不够关爱老人的现象,老年人受到“高科技”的“限制”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要把老年人“抛弃”呢?

师:那作为青年的你们要去反思,应该怎么做?用关键词来回答。

生:去陪伴他们,去教会他们。

师:再找一位同学。

生:国家虽然处在疫情期间,但应该考虑到老年人,老年人有些跟不上社会“潮流”,我们应该等一等他们。如今电子产品泛滥,但老人们不会用者不在少数,疫情期间很多线下服务取消了,但是应该为老年人开辟特殊通道,为他们考虑,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一些。

生:对我们来说,技术的发展是新奇的,是便利的,但是对老年人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朋友圈中一个年轻人以画图解说的方式教给亲人使用微信方法,我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师:表述得非常棒。当我们面对这样的现象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一个冷静的、客观视角的评论者,当然也会带着自己的情绪。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简短的发言,老师看到身为青年的你们,身上的这份责任和担当意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呢?我们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除了让同学们给有关部门写一封《陈情表》,我们还有一个实践任务,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场所,有没有针对文章当中反映的这些问题做出举措与整改?如果没有,请在你的《陈情表》里呈现出来。好,这节课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