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有》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21-03-13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了解说明内容,理清结构。 2、梳理思路,感知推理过程,明确顺序。 3、品读语言,体会表达特点,学会赏析。 4、训练思维,学习科学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 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2. 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领略科普小品文的魅力。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今统治地球的是人类,人类的历史也不过几百万年。在人类出现之前,曾有一种爬行动物统治过地球,这种爬行动物是什么呢?是恐龙。然而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突然消失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个谜。如今在不同的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呢?恐龙灭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做出了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短文《恐龙无处不有》。 二、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55年入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做生物化学助理教授,后专职从事写作,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科普作品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数的趣谈》等。重要的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三、文题解说 《恐龙无处不有》用双重否定的形式,突出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揭示了文章内容。 四、生字、词 漂移(piāo)俯冲(fǔ)岛屿(yǔ)褶皱(zhě)携带(xié)两栖(qī)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五、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6):由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引出本文的核心论题——“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 第二部分(7—14):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 第三部分(15):总结全文,突出主旨,再次点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是“板块”学说的有力证据。 六、问题探讨 1、结合全文理解第1段的作用。 开头这两句是议论句,点明主旨,总领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用“紧密相连”“影响”等词语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文章说明的中心。“肯定”一词,表明作者对这个观点的支持。 2、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南极海岸附近发现恐龙化石,在令人信服的同时,也为下文问题的提出做了铺垫。 3、第3段中说“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又是由何而来? 1986年,人们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了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之所以说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各地,是因为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得出的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有”。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在南极如何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通过深入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4、怎样理解第4段“如果把这个发现…….重要得多”这句话? 这句话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表明作者的思维触角已经伸向另一个领域。正是把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思考,才使作者进一步追问,最终得出大陆在漂移的结论。而这个理论为地质界几乎所有问题提供了答案。由此可见,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往往是发现、解决新问题的先导。这对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都会有所启迪。 5、第5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第5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用设问句英法人们的思考,激发读者的兴趣。 6、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6段)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接之谜。—举例子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印证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7段)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打比方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介绍了大陆的分和过程。“驮”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陆漂移时的样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懂。 (第8段)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列数字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明科学依据充分,增强了说服力。 (第13段)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作比较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南极生物命运的悲惨。 (第14段)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 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大冰箱”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上的重要地位;“十分之九”说明南极的冰的储量丰富。 7、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大约”一词表示推测,因为年代久远,所以不可能用确定的数字。这踢向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似乎”一词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大约”表示估计,说明“两亿年前”只是一个概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七、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恐龙无处不有这一现象,有力地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八、板书设计 科学发现——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 产生疑问——南极的恐龙来自哪里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 追溯原因——泛大陆分裂带走恐龙 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研究价值——证明了地壳运动理念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