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窦娥冤(节选)》优秀导学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21-02-28 手机版 | ||||
任务情境素养目标 1.阅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窦娥的悲惨遭遇,分析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2.阅读课文,初步把握文中尖锐复杂的冲突 3.从窦娥的唱词中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的一段,反复诵读、品味,欣赏作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4.分析窦娥反抗的意义和价值,分析剧作家的思想感情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识记唱词中的典故、成语等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剧本结构,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戏剧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和其中蕴含的民族审美心理 4.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窦娥指天斥地、痛发誓愿的反抗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作者在窦娥身上寄托的思想感情 1.阅读全文,结合注释,概括窦娥的悲惨遭遇,并完成下面的图表。 答: 答案 (1)守寡遭欺 (2)受诬蒙冤 (3)指天为誓 2.阅读课文,写出本课的宫调和所有曲牌名,并指出在杂剧中,宫调、曲牌的运用方式。 宫 调 曲 牌 (1) (2) 在杂剧中,宫调、曲牌的运用方式:(3) 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宫 (2)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 (3)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目标一 把握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1.阅读课文,概括窦娥与现实之间存在哪些冲突,这些冲突表现了什么,完成下面的表格。 冲 突 表现内容 (1) (2) (3) (4) (5) (6) 答案 (1)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2)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3)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被判死罪 (4)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 (5)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蒙冤认罪 (6)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2.阅读课文,探究在被押赴刑场时,窦娥哀求刽子走后街的原因。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怎样的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第一问:窦娥哀求刽子走后街是担心婆婆见到她后,婆婆伤心。 第二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善良和细心。 第三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刚烈中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从而激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清白、善良的人却屈打成招以致处斩,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增强了剧作的批判力量。 目标二 品味语言,理解悲剧意义 3.品读【滚绣球】一曲,分析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答: 答案 此曲运用了呼告、对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鲜明,直抒胸臆,高亢激越,使窦娥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4.品读【滚绣球】一曲,结合时代背景及《窦娥冤》全文,探究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答: 答案 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窦娥对天地神权进行的大胆怀疑与谴责,实质上是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进行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从她的激烈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5.在刑场上,窦娥发下哪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有什么特点和内在联系?窦娥在前面“怨天”,此时又寄希望于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答案 第一问: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为血洒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第二问:第一桩誓愿可以即时实现,证明她的清白;第二桩誓愿片刻之后就可以实现,很快就可以证明她的清白;第三桩誓愿持续三年,可以证明她的清白,也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她的冤情。三桩誓愿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范围越来越广,态度越来越强烈,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极致表现,也是全剧的高潮。 第三问:矛盾。这一矛盾实质上反映的是剧作家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社会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他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屈,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性。 (以下任务在班级内分组进行,每个小组任选其一) 任务一 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都一一实现,分析作者运用的艺术手法及作用。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有没有类似手法的运用,试举例说明。 答: 答案 第一问: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使血洒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在戏剧中得以实现。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突显了窦娥冤屈的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性,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第二问:(示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死后,他们的坟墓上有鸳鸯齐鸣,相传为二人所化;《牡丹亭》结局,杜丽娘复活,与柳梦梅结成夫妻。 【教师专用活动组织提示】 该问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浪漫主义手法,并通过拓展延伸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其的理解。学生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通读戏剧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情节,认识到三桩誓愿在戏剧中都一一实现,而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原因,从而认识浪漫主义手法,并联系学过的或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的其他文学作品,进一步理解浪漫主义手法。 建议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自行探究;之后组内交流探究成果,并进一步修正补充成果;最后各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陈述组内探究成果。 任务二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窦娥的悲惨命运令人同情,造成她悲剧的原因引人深思。试结合时代背景和《窦娥冤》全文进行探究。 答: 答案 (示例)造成窦娥悲惨命运的直接原因是张驴儿诬告窦娥毒死了他父亲,楚州太守桃杌只认钱不认理,滥施刑罚导致窦娥屈打成招而被斩。造成窦娥悲惨命运的间接原因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窦娥自身的原因。窦娥身世悲惨,无人帮助;窦娥坚守传统道德,难以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贞孝”观是造成窦娥悲剧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黑暗的社会现实。窦娥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黑暗、残酷、混乱的社会造成的。 【教师专用活动组织提示】 该问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剧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先让学生自行探究;之后组内交流探究成果,并进一步完善探究成果,形成小组合作探究成果;最后各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陈述小组合作探究成果,达成班级共识。 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窦娥冤》就是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请查阅资料,大致了解宋元以来传统戏曲的情况,并阅读《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不同时代戏曲的经典选段,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还可以观看一些戏曲表演片段,欣赏演员们的表演。在阅读、观看的基础上,从故事情节、角色安排、演出形式以及剧作中渗透的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试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传统戏曲的认识。 答案 [例文] 中国传统戏曲的含蓄蕴藉之美 布莱希特是德国著名的戏剧家,他曾经被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精湛表演所折服,认为“中国戏曲对表演的处理非常高明”。他觉得中国戏曲演员的表演投入而不过火。从审美特征上看,布莱希特所说的高明之处,其实就是中国戏曲的含蓄蕴藉之美。 中国古典戏曲一向推崇“本色”,追求“天籁”,讲究含蓄蕴藉。可以这样说,从宋元南戏、元代杂剧到明清传奇,不少戏曲文学剧本都有具有含蓄蕴藉的性格的人物形象。《西厢记》在刻画人物时,语言就特别符合舞台演出的法则,演员的唱词好懂易记,朗朗上口,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同时对观众来说,唱词也好懂、悦耳,使观众容易把握人物的性格。在表演过程中,观众没有过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古典戏曲一贯重视不加雕饰、清水芙蓉这种审美特点。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就是很好的例子。她与张生之间的爱情可以说是火热的,但是细察王实甫的剧本,我们发现,内心燃烧着火热爱意的崔莺莺,其性格却是十分含蓄的。 在前几折戏中,崔莺莺身上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少女那种含蓄的性格美。尽管她在佛殿上初见张生的时候,由于抑制不住心头油然而生的爱慕之情,而对张生投去“临去秋波那一转”(这是热烈大胆的,又是深沉含蓄的),但从整体看来,她给人的感觉依然是腼腆、羞涩、矜持、含蓄的。红娘将张生在自己面前傻愣愣地对崔莺莺的表白、关切告诉崔莺莺之后,崔莺莺只是笑着说了一句,“红娘,休对夫人说”。这一言一笑,实在是极有韵味,耐人咀嚼。为了在红娘面前表明自己对张生这个傻小子无意,崔莺莺便极力装得若无其事,甚至把张生之憨呆当作笑料。然而,既然无意于他,又何须嘱咐红娘不要对夫人说呢?可见,她内心深处也并不平静。剧作家将崔莺莺性格的含蓄蕴藉之美,表现得细腻而又准确。 还有一处,崔莺莺的表现也值得注意。众僧人做道场,张生就抓住这个能够见到崔莺莺的大好机会,忙进忙出,十分勤快。其目的是引起崔莺莺的注意,而崔莺莺的反应呢?整折戏仅仅通过崔莺莺的一句台词就做了正面的交代:“(旦与红云)那生忙了一夜。”剧作家真可以说是惜墨如金。然而细细想来,这里面不正蕴含着崔莺莺对张生又疼、又赞、又爱的真情实感吗? 除了《西厢记》的崔莺莺之外,在《琵琶记》里的赵五娘,《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以及《桃花扇》里的李香君等个性鲜明的人物身上,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含蓄蕴藉之美。中国传统戏曲的含蓄蕴藉之美与剧作家对生活中的人物的认识有密切关系,也与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也有很大关系。其实,这种审美心理早在《诗经》中就有体现,比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等。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这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在这种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影响下,我们民族的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都具有含蓄蕴藉的审美特征。作为综合艺术的戏曲对含蓄蕴藉之美的追求就更加突出了。 把握戏剧冲突 把握戏剧冲突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了解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戏剧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情节的推进入手,分析把握戏剧的冲突。 另一方面,抓住主要事件,体察细微之处。要把一场戏分解为若干小单位,进行微观把握,省去不重要的、交代性的情节,仔细研究对主要事件、主要场次的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龙须沟(节选) 老 舍 (阅读导引)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的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 程疯子慢慢地由屋中出来。 二春 疯哥,你在家哪? 疯子 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娘子 又是疯话!我问你,你这两天又怎么啦? 疯子 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我呀,有了任务! 二春 疯哥,给你道喜!告诉我们,什么任务? 疯子 民教馆[注]的同志找了我来,教我给大家唱一段去! 二春 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 娘子 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 疯子 我可是去不了! 二春、娘子 怎么?怎么? 疯子 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 娘子 你还没去呢,怎就知道会唱砸了? 疯子 还有,唱什么好呢? 二春 咱们现编!等晚上,咱们开个小组会议,大家出主意,大家编! 疯子 难办!难办! 四嫂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 四嫂 娘子,二妹妹,黑旋风拿住了!拿住了! 娘子 真的?在哪儿呢? 四嫂 我看见他了,有人押着他,往派出所走呢! 娘子 我啐他两口去! 二春 走,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所作所为都抖漏出来,教他这个坏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娘子 疯子,你也来! 疯子 (摇头)我不去! 娘子 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 疯子 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 娘子 你简直不是这年头儿的人!二妹妹,咱们走! 二春 走!(同娘子匆匆跑去) 疯子 (独自徘徊)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穷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 (有删改) [注] 民教馆:民众教育馆,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文围绕程疯子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答: 答案 ①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唱戏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②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③程疯子不自信与自信的性格冲突。 解析 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民教馆让程疯子去唱戏;黑旋风被抓;程疯子独白,决定去民教馆唱戏。由上面的情节分析,再联系各个情节中程疯子的具体表现可知,本文围绕程疯子写了: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唱戏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程疯子没有信心去民教馆唱戏,他怕恶霸,而后他明白了“天下是变了”,他也应“抬起头来”,因而他变得自信的冲突。 一、结识作者 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元杂剧奠基人,被誉为“曲圣”。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其戏曲作品大多反映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人们的苦难和反抗精神。1958 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二、探寻背景 窦娥的原型是东海孝妇。东海孝妇,见于《说苑贵德》与《汉书于定国传》等。孝妇周青早年丧夫,无子,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不想拖累她,上吊自杀。周青因此入狱,并屈打成招。周青被杀以后,东海连续三年大旱,直至新太守祭奠周青之墓并表彰其德行,天才下起雨来。干宝《搜神记》中记载孝妇死时,青黄色的鲜血沿长竹竿向上流,到竿顶才沿幡流下。东海孝妇的故事影响深远,关汉卿据此创作了《窦娥冤》。 一、课内挖掘 同情不幸,赞美善良 《窦娥冤》通过窦娥的悲惨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再现了官吏贪赃枉法、冤案层出不穷的社会现实,强烈控诉了封建制度残害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对古代被压迫、被迫害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窦娥善良、坚强和勇于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应用角度 同情 善良 坚强 抗争 二、经典素材 关汉卿装疯卖傻 关汉卿的作品多揭露封建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元朝统治者认为他蛊惑民众,大逆不道。于是,朝廷下令通缉关汉卿。关汉卿逃走时,遇上了捕快。捕快问:“你是干什么的?”关汉卿说:“三五步走天下,七八人统领千军。”捕快爱听戏,懂些戏文,用灯笼一照,失声喊道:“我看你像……”关汉卿说:“你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我装谁像谁,谁装谁就像谁。”捕快犹豫了,关汉卿便说:“台上莫逞强,纵使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一般人。”捕快听出弦外之音,知趣地训斥说:“我看你是精神病!”转身走了。 三、热点链接 相距一甲子,相携沐夕阳 2020年3月5日晚,一张照片在朋友圈刷屏:夕阳西下,阳光撒向大地,一名医生和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一同望向夕阳。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这两个背影分明诉说着两个字:希望。据报道,照片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3月5日傍晚,援鄂的上海中山医院医生,陪卧床老人做CT途中,询问老人要不要看一眼夕阳,于是有了这令人动容的一幕。老人今年87岁,而医生27岁,在那一刻,相距一甲子的两个生命在夕阳之下凝聚成同一种力量——坚持、不懈坚持。人之为人,像一棵芦苇,脆弱也坚韧。病毒能袭击我们的身体,却难以击垮我们的精神。一抹夕阳、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疲惫不堪的灵魂瞬间被治愈。疫情中,一定还有很多这样让人温暖、感动的细节。铭记这些,不仅是为了修补受到创伤的心灵,更是要在未来日子里,永怀这种对职责的坚守、对生命的敬畏、对时光的珍视,对世间的悲悯。永远记得,曾经有那样的夕阳,叫人潸然泪下。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吧! 一、基础达标(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这是延续了两百多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根据明代文人的记载,每年中秋那天,苏州城①万人空巷,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外地唱曲家也②纷至沓来。先是万众齐唱,比出优胜者数十人,再唱再比,优胜者逐次减少,最后在一片宁静中,一位水平最高的演唱者登场,“声出如丝,③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张岱《陶庵梦忆》)。④无独有偶,清代李渔也记述过这种曲会,说赛曲过程中万众极其投入,声声喝彩把演唱者的情绪激扬得⑤无以复加:“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四首》(其四)]在这种曲会中也演戏,但主要是唱曲,可见当时吴地全民对于昆曲剧目的熟悉程度。所谓全民,按张岱的记载包括“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他们不仅是昆曲演唱的欣赏者,而且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 )。总之,这种普及社会每个角落的全民性活动又是当时昆曲艺术的最高评判场所。⑥铺天盖地般的全民性痴迷形成了昆曲艺术生存的浓烈氛围。中国戏曲史上没有哪一种戏曲唱腔范型具有过如此深广的社会渗透力。 1.文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答案 D ①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万人空巷”与后文的“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的语境不符合,使用错误。②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使用正确。③裂石穿云:(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使用正确。④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文中贬词褒用,使用错误。⑤无以复加:达到极点,不可能再增加。“无以复加”用以指某件事,而在文中指“演唱者的情绪”,使用错误。⑥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使用正确。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想要在昆曲界获得地位,虎丘曲会对一个演员很重要 B.足够的地位会被昆曲界给予在虎丘曲会上亮过相的演员 C.没有在虎丘曲会上亮过相的演员很难在昆曲界取得地位 D.演员在虎丘曲会上的亮相,他被昆曲界给予了足够的地位 答案 C 由“他们不仅是昆曲演唱的欣赏者,而且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可知,括号内的语句的主语应该是“昆曲演唱者”,A项的主语是“虎丘曲会”,B项的主语是“足够的地位”,排除A、B两项。比较C、D两项,由后文“总之,这种普及社会每个角落的全民性活动又是当时昆曲艺术的最高评判场所”可知,括号内的语句是对虎丘曲会的重要性的总结,D项强调“演员亮相”,应排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这是延续了两百多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 B.这是延续了两百多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 C.这是苏州虎丘的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 D.这是苏州虎丘的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 答案 D 画横线句子主要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应该放到“苏州虎丘的”之后,排除A、B两项;二是句式杂糅,“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中,“大多是……”和“以……为主”杂糅,保留一种即可。C项中“多以……为主”句式杂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窦娥冤》的悲剧冲突的价值在于, , , , 。 , 。最想做顺民以求得生存的人都被逼无奈,对这个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深刻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①在一系列悲惨遭遇发生在她身上后 ②但她这最起码的愿望都被扼杀了 ③封建社会塑造了窦娥这样的妇女 ④她还是想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生存下去 ⑤却没有给她们生存之地 ⑥窦娥温顺善良 A.④③①⑤⑥② B.④⑤⑥②③① C.⑥①④②③⑤ D.⑥⑤①④③② 答案 C ⑥是总起句,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故⑥应为首句。①④是窦娥“温顺”的具体体现,根据句意可知,①④应放在⑥后,且应将④放①后。②中的“这最起码的愿望”指④中的“生存下去”,故②放④后。③⑤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补充,应放最后。⑤在内容上紧承③,且⑤中的“她们”指③中的“窦娥这样的妇女”,故⑤放③后。 5.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杂剧”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3分)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是一种传统的戏剧样式。它的剧本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描写人物故事。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曲子由一个演员主唱。男主角叫正末,女主角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他们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但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时日渐衰微。 答: 答案 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杂剧是一种戏剧样式”,并将其作为主干句;然后,将材料中的关键点如表现手法、折数、盛行时期等按恰当的顺序放入主干句中即可。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窦娥,这个至死不屈服的反抗形象,具有既柔顺善良,甘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至死不渝其志的性格。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性格的优良传统。她虽年轻守寡,① ,决定侍奉婆婆到老。当官吏要对婆婆用刑时,② ,这是超乎寻常人所谓“善良”的范畴的。临刑之前,她还央告刽子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到婆婆,③ 。她为婆婆想得太周到了!然而,她对婆婆的请求仅是“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说得多么悲凉可怜,多么令人同情! 答案 ①但对婆婆非常孝顺 ②她用自己的生命解救婆婆 ③引起婆婆的伤心和气愤 解析 由“决定侍奉婆婆到老”可知,①处应补写对婆婆很有孝心之类的内容;由前文中的“虽”可知,①处应用表转折的关联词衔接。②处紧承上文,从窦娥对婆婆的孝,与后文的“善良”可知,②处应补写解救婆婆之类的内容。③处的前后文,“怕在前街遇到婆婆”“她为婆婆想得太周到了”,说明窦娥替婆婆着想,怕婆婆伤心难过,故③处应补写“引起婆婆的伤心和气愤”之类的语句。 7.本课结尾,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两桩是全剧的高潮。假如你是导演,请描述一下你拍摄的这一场景。100字左右。(4分) 答: 答案 (示例)浮云遮住了红日,寒风在耳畔悲鸣。一道寒光闪过,殷红的鲜血飞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练一片血红。红,由下而上,飞溅的鲜血布满了白练。顷刻间,大雪纷飞。雪,洁白的雪,由上而下,纷纷扬扬,飞向银幕的每一角。不一会儿,茫茫大雪便覆盖了法场,覆盖了四野,也覆盖了善良不屈的窦娥。 解析 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语句、把握意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展现血溅白练和六月飞雪的场景。注意语言简明,描述生动形象。 二、阅读提升(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她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蚤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升天便了。(魂旦拜科,唱)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于伏罪名儿改。(下) 8.对这折戏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梅花酒】既是答窦天章问,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并以三大誓愿应验证实了冤情。 B.“你道是咱不该”中“不该”指的是“认做药死公公”,再次引出了窦娥对冤情的怨愤和倾诉。 C.【鸳鸯煞尾】一曲表明窦娥对黑暗社会的认识比窦天章更深刻,因此劝他杀尽滥官污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而不说“为朝廷效力”。 D.本选文的唱词与说白搭配得非常好,唱白相生,通俗自然,说白引出唱词,唱词解释说白,推动情节发展。 答案 C “‘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而不说‘为朝廷效力’”不正确,“与天子分忧”就是“为朝廷效力”。 9.对作者借窦娥之口为当时的社会开出的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谈谈。(6分) 答: 答案 这表现了关汉卿对改变黑暗现实、肃清吏治的渴望,但他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限制,无法超越历史,其思想具有局限性。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所开药方的含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要认识到历史条件对作者思想的限制,认识到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10.有人认为,选段【梅花酒】一曲中的“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比本课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对黑暗的封建吏治揭露得更深刻,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示例)同意。“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叙述了窦娥“屈招”的原因,只是从侧面揭露了当时吏治的黑暗。主要表现的是窦娥对婆婆的孝顺和窦娥的善良,只从侧面批判了古代官吏“不打不招”的断案思想和无辜的人屈打成招的现实。“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窦娥剖析了自己为何会屈招,如何抱有“复勘”的幻想以及这一幻想又是怎样被无情的现实击碎的。通过窦娥痛苦的陈情申诉,批判的矛头直指那草菅人命的封建吏治,所以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唱词内容和故事情节。“怕连累”表现了窦娥的善良、孝顺;“屈招”揭露了窦娥被无赖诬陷,而被贪官屈打成招,错判斩刑的事实。“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写官吏竟然不复勘审核案件,草菅人命,揭露了当时吏治的腐败残酷。 【教师专用活动组织提示】 4-3 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 三、创新应用(10分) 11.《窦娥冤》中的楚州太守桃杌断案时,既不勘实情,又不求人证物证,只是一味滥施酷刑,制造了千古奇冤。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从“公正司法”的角度阐述你的观点。200字左右。(10分) 答: 答案 (示例)《窦娥冤》揭露的是元代社会官吏昏聩、司法腐败的现实。剧中的楚州太守桃杌制造了千古奇冤,以至上苍都为窦娥抱不平,血洒白练,六月飞雪,亢早三年。桃杌的可恨之处在于他是非不分、草菅人命,导致好人衔冤而死,坏人逍遥法外。桃杌这种昏官,只认金银,不认是非,认为“人是贱虫,不打不招”。桃杌的做法背弃了对人负责的司法精神。刀下有人命,人命关天,要对人负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等,都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决心。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