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窦娥冤(节选)》优秀导学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21-02-28 手机版 | ||||
素养目标 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 一、者介绍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尚有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其作品取材广泛,斗争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是“本色派”的代表人物,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文体介绍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四、资料链接 1.元杂剧作家关汉卿: 关汉卿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2.元曲和元杂剧的知识: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支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在折与折之间的椅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一出元杂剧四折一般由一个主角主唱到底,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一出元杂剧的三个构成中古有“唱为主,白为宾”的说法。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3.《窦娥冤》情节简介 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 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 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 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京试高中,出任朝廷廉使,得女儿托梦,知窦娥冤死,决心铲除贪官,为女儿昭雪。 语言建构与运用(任务二) 一、预习导引 1.给加点字注音注字音。 楔子(xiē) 盗跖(zhí) 嗟怨(jiē)前合后偃(yǎn)亲眷(juàn) 斟酌(zhēn)罪愆(qiān)衔冤(xián)湛湛青天(zhàn)杳(yǎo)无音信 浣纱(huàn)错勘(kān)亢旱(kànɡ)鳏寡孤独(ɡuān)甘霖(lín) 田畴(chóu)埋怨(mán)尸骸(hǎi)哥哥行(hánɡ)古陌(mò)荒阡(qiān) 2.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嗟(jiē)怨 罪愆(yún) 衔(xián)冤 B.亢(kàng)旱 刽(guì)子手 提(dī)防 C.湛湛(zhàn) 阡陌(mò) 偃(yàn)旗 D.鼓三通(tōng) 苌(cháng)弘 盗跖(zhí) 答案:B(A项“愆”应读“qiān”;C项“偃”应读“yǎn”;D项“通”应读“tòng”。) 3.对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 D.⑦⑧⑨⑩ 答案:C(①中的“生”意为“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意为“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⑩“兀那”是“那”的意思。) 4.选出不止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A.有日月朝暮旋,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辩,可怎生胡突了盗跖、颜源? B.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C.地也,你不分好夕何谓地! D.天也,你错看贤愚枉作天! 答案:A(A项中错别字有四:“旋”应为“悬”,“辩”应为“辨”,“胡”应为“糊”,“源”应为“渊”;B项中有二:“作”应为“做”,“确”应为“却”;C项中有二:“夕”应为“歹”,“谓”应为“为”;D项中有二:“看”应为“勘”,“作”应为“做”。)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磨(摇)旗只合(应该)错勘(判断)定罪愆(罪过) B.糊突(混淆)则(只)被亢(极)旱餐(吃,挨)刀 C.枷纽(拘束)天道(规律)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哥哥行(行走)着做公的(语助词) 答案:D行解释错 6.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外末)②端正好③云④正宫⑤滚绣球⑥一煞 ⑦唱⑧正旦⑨科(介)⑩倘秀才⑾花脸⑿耍孩儿 ⒀鲍老儿⒁卜儿⒂快活三⒃净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③⑦⑨⒄ C.宫调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答案:C端正好是曲牌名 7.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答案:B,非结局,是全剧的高潮部分。 8.《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粗词,选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 答案:A,A项中,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锣,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锣;行动,快走;不提防,不料想;B项中,生,深深的;埋怨,同于现代;合,该;糊突,混淆;C项中,行,这边,那边;推辞,同于现代;主意,意思,想法;D项中,咱,吧;说话,话可说;陌、阡,与现代同。 9.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答案:C。 10.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内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答案:C。 11.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 明确:窦娥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12.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 (1)由寄托到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声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天地的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1)“有日月朝暮悬……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二、练习巩固 (1)填空题 ①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______________形式。______________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答案:戏曲,金末元初。 ②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______________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______________。它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答案:四折,开端、发展、高潮,楔子。 ③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______________的若干曲牌组成______________。 答案:宫调,小令 ④杂剧角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其中______________为男主角,______________为女主角。 答案:末、旦、净、丑,正末、正旦 ⑤杂剧的舞台演出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________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______________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______________”,正旦主唱的称“______________”。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有“______________”的说法,所以古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剧本的“科”是______________的总称,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答案:唱、白、科,唱,主角,末本、旦本。“唱为主,白为宾”,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戏剧动作,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⑥《窦娥冤》的全名是《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末______________初大都人,______________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居于四大家之首,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是我国______________奠基人。除《窦娥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金,元,元,白朴、马志远、郑光祖,戏曲,〈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 ⑦元曲四大家的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⑧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思维提升与发展(任务三) 一、合作探究 1.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样式。 明确: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正宫】是宫调,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本文第三折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窦天章)、正旦(窦娥)、净(赛卢医)、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 2.理清本文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3.鲁迅:“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善良,孝顺,有主见,刚强,有反抗精神。 4.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①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5.从窦娥的遭遇看出元代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①放高利贷的现象。②流氓恶霸的横行。③官吏的贪赃枉法。④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⑤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⑥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6.从窦娥悲剧形成的原因探究本剧主旨,分小组合作探究窦娥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谁应该为窦娥的悲剧承担责任?文章中哪一句话可作为主旨句? 7.分析【滚绣球】的主要内容 A.在【滚绣球】一曲中,窦娥因蒙冤赴刑而发出对天地的怨恨。她悲愤地质问:“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她痛陈现实,指斥天地的不公、命运的不平,使(“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不公平的事实,摧毁了她对天地的敬畏和幻想,使她得出结论:(“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她大声呼告,对天地加以否定:(“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在绝望中愤而抗议,揭露人间普遍的(不合理),否定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这里的天地是(现实)的象征,鬼神是(人间统治者)的象征。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控诉、抗议,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 这段曲词(直抒胸臆)(抒情方式),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古代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 这支曲子运用(呼告、对比以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B.讨论: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1.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2.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3.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4.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7.分析“诀别婆婆”一节 A.你认为这一场景写窦娥与婆婆诀别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明确:悲彻痛楚,哀婉凄恻。 B.这一场景汇总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呢?,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帮助? 明确:善良、孝顺。作者在这里是通过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的黑暗,窦娥越是善良孝顺,揭露的意义就越深刻。 8.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别说明三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1.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2.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3.第三个誓愿是抗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作用: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表明窦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10.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不能。因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11.她的三桩誓愿与前文对天地的指责你怎样理解?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12.提问: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浪漫主义手法。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四是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二、拓展迁移 在中国古代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结尾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用想象、夸张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愿望,如《孔雀东南飞》,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课文写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不仅表明窦娥的冤屈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她的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 《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殉情和合葬,墓上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他们的精魂化为鸳鸯,生时离散,死后团聚,朝夕相伴,情意缠绵。这里所显现的情形和所蕴涵的感情很美,委婉地表达了对二人忠贞爱情的赞颂和对他们被迫害而死的无限同情,反映了人们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爱情幸福的美好愿望。 两篇作品都运用了大胆的想象。这种想象可以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两篇作品的内容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但其中理想化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则是不可能出现的。作品通过想象、夸张,以超现实的情节,让美好的愿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以寄寓作者的爱憎,反映人民的情绪和理想。结合作品内容来看,这种写法表现了作品揭露社会矛盾的深刻性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理想化。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的结局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扬善惩恶的教化功能 审美鉴赏与创造(任务四) 悲剧《窦娥冤》的美学价值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他的小说《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有价值的女性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毁灭的过程,让人们看到了两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这一古典悲剧精品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有价值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感到悲愤的。窦娥的价值何在?悲在何处?悲从何来?悲剧的美学价值何在? 窦娥的价值在于她的善良、孝顺、本分。生活中的窦娥和蔡婆婆媳二人两代守寡,相依为命。流氓无赖张驴儿心生歹念,逼其改嫁。本分的窦娥只想安安分分守自己的寡,尽心尽意地孝敬婆婆。毒害蔡婆不成反害死自己的父亲,张驴儿非但不悲伤,却利用这一新的事态发展提出“官休”“私休”的问题。心地善良的窦娥觉得自己问心无愧,又对官府抱有幻想,选择了“官休”。严刑拷打破灭了她的幻想,但受尽折磨的窦娥誓死抗争。可太守竟让给蔡婆上刑,善良孝顺的窦娥不忍年老的婆婆受刑,甘心蒙冤含冤屈招。这屈招的代价可是一条年仅二十的生命啊。孝敬婆婆十三载,临终一别,理应难舍。善良的窦娥处处替婆婆着想,怕婆婆伤心难忍,竟不顾自己披枷带锁之身、饱受蹂躏之躯,舍近求远不走前街走后街。即使是冤情大白、恶人得到惩治后,窦娥的冤魂还嘱咐父亲好生收养蔡婆:“可怜她无女无儿,难管顾年衰迈!” 其善良、孝顺、本分,如在眼前。人们不由不为这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即已守寡三载,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女子一洒同情之泪。 窦娥的价值还在于她面对邪恶势力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天地,在古代人的思想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界万物的,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应该能够分清浊、辨善恶的。窦娥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想安安稳稳地做个顺民,可竟不能做到,蒙受冤屈。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却无动于衷。天地失职,当然要指斥。一曲[滚绣球]矛头指向天地,指向贵为天子的最高统治者。“三桩誓愿”是第三折中的重点,“雪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应验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空间越来越广,监斩官的反应越来越强烈。窦娥不仅希望人们知其冤,还希望通过感动天地来惩治邪恶。窦娥被毁灭的过程同时也是她强烈反抗的过程,由此可见一个弱女子性格中刚烈的一面。 窦娥的悲剧悲在有价值却被无情地毁灭。那么悲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二煞]中窦娥唱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可难言。”桃杌太守曾给张驴儿下跪:“但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浑然一个昏官的形象,执法如何严肃?一个并不复杂的案子,结果却成了千古冤案。更让人觉得可恶的是这个贪官后来居然还升职了。流氓无赖这一邪恶势力的存在也是冤案产生的重要原因。一个社会不断地制造贪赃枉法的官吏并滋生纵容了流氓恶棍的横行霸道。在元代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为非作歹,谋财害命,他们相互勾结,织成了一张残害百姓的网,人的生命是没有保障的,哪怕你是有价值的,也难逃悲剧命运。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可以说,悲剧的时代产生了时代的悲剧。 元朝统治者原本是游牧民族,强悍有余而文明不足,他们虽然在武力这个层面上统治了汉民族,但在文化方面只能仰视汉民族。关汉卿的痛苦不是哪一个民族统治哪一个的问题,而是落后统治着先进,腐败管辖着文明。关汉卿在[南吕 一枝花 不服老]中说自己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颗铜豌豆硬就硬在文化上,硬在思想上,硬在精神上。窦娥被刽子手手中的法刀砍了头,关汉卿则以窦娥的冤狱为法刀开了罪恶现实的膛。三桩誓愿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和《 孔雀东南飞》中化鸟、 《梁山泊与祝英台 》中化蝶一样,让苦难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 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制造了一场悲剧,但悲剧是属于那个过去了的时代。社会发展 到了今天,仍有正义与邪恶之斗,光明与黑暗之争。斗争中你站在哪一边?如果你犹豫了,不妨再读《窦娥冤》,再一次感受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你心灵带来的震撼。今后敢于正视丑类,勇敢地机智地与之斗争,并能享受斗争的悲壮美,这便是走向成熟。这就是这一古典悲剧精品的美学价值所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谨以一副挽联献给一个有价值的女性: 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任务五) 《窦娥冤》:一个男权文化中无法避免的悲剧 《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窦端云(卖给蔡婆婆以后改名为窦娥)苦难而又短暂的一生。 窦娥的悲剧,我想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导致她最终不得不死的悲剧结局,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叫“男权文化”。 这种男权文化,让窦娥一次又一次无法逃离死亡的指引。男权文化下,窦娥的悲剧无法避免。且看: 为了前程窦天章卖女——窦娥是追求功名的垫脚石和牺牲品。 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窦天章对功名有着一份天然的痴迷心。满腹经纶的窦天章,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科考时是非常意难平的——“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况如今春榜动……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因此他最终把女儿送给蔡婆婆作童养媳,这样一来抵消了他之前同蔡婆婆借的高利贷;二来“亲家”蔡婆婆会再送给他些许盘缠支持他进京赶考。 在卖女这件事上,作为父亲的窦天章虽然有纠结(“儿呀!我也是出于无奈”“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但是在封建男权文化中男子还是要光宗耀祖的,而考取功名是下层男子比较容易走的那条路。为了实现作为男人的价值,在亲情和功名的抉择中,窦天章选择了后者。 从封建男子价值实现角度看,窦天章是非常优秀的,他后来考取了功名并做了大官;而从父亲的这一角色角度看,窦天章可以说是非常自私的,他用女儿一生的幸福做筹码换的锦绣前程,而他的这个自私的选择为窦娥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失位的丈夫——年轻的寡妇注定一生悲剧 被卖入蔡婆婆家里的窦娥,就像一个人不能选择出身一样,她的婚恋生活也是不由她自己选择的。窦娥自七岁卖与蔡婆婆,十七岁与其子成婚,婚后不久丈夫就死了。至于窦娥的婚姻生活是否如意,关汉卿没有做交代,一来是因为杂剧体制短小(一本四折一楔子),不容太多旁枝蔓延;二来作品的用意在于突出窦娥被冤,因此情节也多集中于此。但是窦娥丈夫早逝,窦娥与放高利贷的婆婆相依为命,即便没有张驴儿父子添乱,窦娥婆媳的处境也是相当艰难的。且不说前面蔡婆婆到赛卢医那里收账险些被勒死,来看一下窦娥的唱词: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偢? 窦娥的丈夫,可谓是“活在台词里”的那种人,他虽然没有出场,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的家庭概念中,男性是主体,女人则居于从属的地位——“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窦娥的丈夫,不仅是窦娥的天,也是蔡婆婆的天——蔡婆婆是早年丧夫的。 那么,这位家里的顶梁柱的英年早逝,给窦娥婆媳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男权文化中,女人是要依附于男人才能生活的,尽管蔡婆婆放高利贷看似生活无忧,但是家里没有男人却成为张驴儿父子为霸占窦娥婆媳的不要脸行为的遮羞布。 窦娥的贞洁坚守——封建男权对女性的标准期待 在几千年的封建时期,贞洁坚守早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标杆。窦娥不仅要求自己遵守,还对有再嫁想法的婆婆加以阻拦,成为贞洁观的自觉遵守者与坚决维护者。当窦娥看到婆婆要招张驴儿父子上门时,她的许多唱词中充满了尖酸刻薄:“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张驴儿设计毒死蔡婆婆未遂,反倒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时,根本来不及悲伤就立刻想到新点子占有窦娥。假惺惺的张驴儿询问窦娥这场杀人案究竟是想要“官休”还是“私休”,所谓官休,就是张驴儿要告窦娥,而私休就是窦娥嫁与张驴儿以此抵消。窦娥这样回绝:“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男权文化中,女性的贞洁坚守不仅是一种道德,甚至成为男性对女性美的期待的组成部分。你看,义正言辞拒绝的窦娥在张驴儿眼中反而更具魅力——“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我今生今世不要她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 窦娥冤案的前前后后——男权话语的集中体现 面对张驴儿的诬赖和逼婚, 窦娥选择见官, 可是在男权的高压控制下, 她的话语权微乎其微。 张驴儿的几句话就让赛卢医(卖给张驴儿毒药的那位)成了证人,同属男性阶级的楚州太守桃杌一味听从张驴儿、赛卢医的诬陷, 对于窦娥的诉冤置若罔闻,进而言行逼供。甚至后来所谓“清官”窦天章初次接触这个案子的时候,不等窦娥的魂魄辩解首先斥责了一番。封建时期的女子的话语权可见一斑。 面对太守的严刑拷打,窦娥依然相信只要自己不招认,正义还是会战胜邪恶的。(见第二折:“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打得我肉都飞,血淋漓!”)而男权统治者太守说如果她不认罪便要打蔡婆婆时,窦娥便坚持不住了,最终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取婆婆的安全。 后来窦天章成为了“清官”,窦娥的魂魄便刻意让父亲审阅她的案卷,最终案件得以重新审理,窦娥终于得到了清白。我们可以说,从这个案件的前后,可以看出当时的法治环境特别恶劣,只能寄希望于人治。而人治之人,也是男人,窦娥的亲生父亲。可见,男权社会中, 女子的抗争只能借助于男性力量才能取得胜利。 至于窦娥死前一定要发那三桩誓愿——“血溅白练”“飞雪六月”“亢旱三年”,借助非现实力量表示自己的反抗、证明自己的清白,无非是对着现实失望到底,“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的悖论一直纠结在她脑海中: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因此她只能寄希望于往生——这辈子一定要是清白的,来生或许就不会如此苦命了。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在对现世生活的种种失望下,她们只能把目光投向渺茫的来世,这是在精神麻木之下选择的一种“解脱”方式。 而从本质上看, 窦娥的誓言最终也不过是仅仅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张驴儿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从根本上说其实并没有动摇到男权文化的统治地位。誓愿的实现与窦天章最终为她翻案也不代表窦娥果然就是胜利了, 因为,她是没有逃离死亡的命运的。 可以说,窦娥之冤是在封建男权文化中的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