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文学评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20-10-13 手机版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 理解《永遇乐》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2. 评论《永遇乐》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

3. 学习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想到了哪些古人古事?借这些古人古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历史事迹 蕴含的情感

【学习任务】

南宋岳珂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太多。但是明代杨慎却说“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 你认同谁的说法?请有理有据地说明原因,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学习活动1: 交流预习作业,把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的运用,理解词人情感。

学习活动2: 深入思考,完成短评的写作,并分析范例。

范例一:我更认同岳珂的观点,这首词用典太多。诗词的根本目的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很好地传递情感,那么诗歌本身就也失去了其价值。《永遇乐》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典故,刘义隆的典故中还包含了霍去病的典故。其中刘裕、刘义隆、拓跋焘的典故相对较为偏僻,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这些繁多的典故让人望而生畏进而却步。文义尚且无法理解,更何况体会作者的情感呢?

杨慎说谓用事多者不解词味。然而解词味者就一定能喜爱这首词吗?用典太多削减了诗味。子曰:“过犹不及”。的确,少量的典故能为诗词增添文化历史底蕴,然而大量的用典却会在词中堆砌,有卖弄之嫌,也让人读而无趣,掩盖了整个词作的文采与豪情。这也就是为何辛词会被评价为“掉书袋”的缘故了。

范例二:我更赞同杨慎的说法。 首先典故虽繁多,却能紧扣题目。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四位历史人物都和京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京口想到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自然合理,最后以廉颇自喻收尾,首尾圆合。五个典故之间不可分割,浑然一体。其次,用典可使情感和思想表达地更含蓄。《永遇乐》用典不是展示作者知识的丰富,而是源于作者表达复杂情感的需要。辛弃疾不是简单地抒发抗金豪情,面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他忧心忡忡。鉴于他是“归正人”的身份,得不到南宋朝廷的真正信任,所以很多事情不便明说,只能通过典故将自己壮志豪情和爱国忧心隐晦地表达出来。最后典故虽多,但全词语言却简洁疏朗。如刘裕的典故采用眼前之实和想象之虚结合的手法写出,非常自然。所以典故虽多,却并不晦涩,言有尽而意无穷,更有玩味之处。综上,我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典故虽然多,但却运用得很精到,体现了辛弃疾高超的艺术技巧。

学习活动2:小组合作,制定文学短评写作评价量表,总结写法。

推荐的学习资源

梁衡《把栏杆拍遍》

课后练习

任选一题

1.前人评价辛弃疾词作的创作是“才人伎俩,真不可测”,称赞辛弃疾高超的创作水平。阅读课后作业单上的一组辛词,选取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尝试写一则400字的文学短评。

2. 选择本单元诗词学习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附录】辛弃疾词六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