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9-25 手机版


有些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金圣叹曾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拳打镇关西,棒打洪教头,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一个个刚毅,有力量,有血性的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通过本课以林冲窥《水浒》之全貌,感受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学习目标:1、能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脉络

2、了解主人公林冲的性格变化

3、欣赏本文景物描写与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水浒传》

2.了解节选部分相关情节

3.通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一、作者介绍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这期间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编著长篇小说《水浒传》。

二、作品介绍

《水浒》原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产生、发展以至失败的全部历程,塑造了一个个人民喜爱、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三、相关情节

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冲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有个美满的家庭,因高太尉的儿子高衙内几次想霸占林冲的妻子,遭到拒绝。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没想到竟被高太尉诬陷为行刺,被刺配到沧州。在沧州的路上,高俅又使陆虞候买通押差,在赴野猪林的途中谋害林冲,被鲁智深救下,林冲安全到了沧州牢营。此后就是课文节选部分。在杀死陆虞候、富安、差拨三人之后林冲逃到柴进家,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泊,成为梁山一员。

四、课文探究

通读全文,梳理课文情节,写出各部分的情节

第一部分(引子,第一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第二部分(开端,2-5段):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第三部分(发展,6-9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段):山神庙杀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文章主题

一、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有何作用?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段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过去的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林冲在街上偶遇了曾经救济的李小二,由此走进李小二的酒店。来谋害林冲的陆虞侯和福安也来这个酒店议事,恰好李小二与林冲相好,传递消息。酒店为各路英雄开辟了一个战场,在这里每个人都露了面。为后文发展埋下伏笔。

救济李小二:乐于助人,济危救贫。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林冲无辜受害,被发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官营派林冲接管草料场,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二、分析文章主题

回首看林冲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林冲性格的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1) “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沧州,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一忍再忍,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只有“反”才能生存。是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

(2)一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林冲这一形象体现了作品“官逼民反”的主题。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分析本文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景物描写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知识链接:描写有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即直接写环境或通过人物感受、其他事物的反应来刻画环境)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细节描写

【知识链接】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它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2.找出本文几处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