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3-01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文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 的特征,找出作者的观察行踪。 2、品味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教育学生懂得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光荣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难点:学习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如何完美结合在一起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下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走进作者: 周定舫,(1931-- ),浙江省海淀县人,19 53年8月从上海 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他在五十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 三、预习检测: 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 瞻(zhān)仰(yǎng) 矗(chù)立 奠(diàn)基 砌(qì)墙 伟绩(jì ) 镏( liǘ)金 上溯(Sù ) 五卅(sà) 朽(xiǔ) 幅(fú) 天堑( qiàn) 镶(xiāng)嵌( qiàn) 发髻(jì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正标题点明文章主题,副标题说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全文的主要内容)。 2、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组织学生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讨论、思考。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五、 合作探究: 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 重点研讨第6—10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部分的说明结构特点是什么? ②本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①总——分。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 1839年6月3日 )、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 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 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填好表格后学生交流。(答案见投影或由学生画出来)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 教师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六、 精读品析: 1、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请你查资料后和同学们讨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 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明确:(“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 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2、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 94米 ”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 24米 。”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加上这两句以后,使人们对“37. 94米 ”到底有多高有了一个具体的感觉。10层楼大家都见到过,天安门就在纪念碑的对面,大家都很熟悉,一比较就可以想见纪念碑有多高了。) 七、拓展延伸 : 1、到网上去收索更多有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小组交流,用收集到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2、课后请收集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的事迹,并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板书设计: 1、活动顺序: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由远到近) 2、空间顺序: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由远到近)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3、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 东 南 西 北(顺时针)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能充分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导入激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欣赏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学生的看图介绍,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努力地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2、活动设计,增添课堂魅力 我在文章学习中,精 心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 环节:学生画平面示意图、当革命史迹的讲解员、当纪念碑的设计师,允许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下面的学生也都可以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来,他们可随时补充、纠正并总结。这样,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自 己是学习的主体,不断主动把握学习机会,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师生协作,共同品味语言 这一环节注重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也发挥出了协作探究者的作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 4、 创设情景,熏陶思想情操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优秀篇目,在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十幅浮雕”的介绍是课文说明的重点,让学生充当革命史迹的讲解员,既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又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等历史画卷中革命先烈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场景能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啊!进而更加激发了他们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雷真民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