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7-03-0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虐(   )待    摩suō(   )  jiǒng(   )相

抖擞(     )   颓(  )唐   chóuchú(   )  不能自yǐ(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五、 合作探究:

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5、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六、 精读品析: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惊喜“《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七、拓展延伸 :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教学反思

课上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其次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 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如在教学中,一些同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矛盾使得我课后经常遗憾。因此,反思这种遗憾,怎样给内向的同学多一些机会,给胆怯的学生多一点心理准备的空间呢?“课前五分钟”就这样诞生了,在上课的头五分钟里,互相读,互相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生带动走进文本。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不仅使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雷真民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