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0-22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作者简介:刘白羽(1916--2005)现代作家,北京人。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 二、基础知识 字词正音: 启碇(dìng) 绛(jiàng)紫 夔(kuí)州 滟滪(yànyù) 婀娜(ē nuó) 瑰(guī)丽 对峙(zhì) 草坂(bǎn) 崆(kōng)岭 澎湃(péngpài) 跋涉(báshè) 秭(zǐ)归 万仞(rèn) 万壑(hè) 汨(mì)罗 美髯(rán) 停泊(bó) 缥缈(piāomiǎo) 婀娜(ēnuó) 层峦叠嶂(zhàng) 词语释义: 1.瑰丽:异常美丽。 2.绛紫:暗紫中略带红的颜色。绛:大红色。 3.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4.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5.对峙:相对而立。 6.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7.草坂:长满草的山坡。 8.怪诞:奇怪,古怪。 成语积累: 1、莽莽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密,郊野景色迷茫。 2、层峦叠嶂:形容山峰多而险峻。(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3、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霹雳;钧,古重量单位,约合当时三十斤。) 4、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5、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6、森然耸立:茂密而高高地直立。 7、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蒸,升腾;蔚,聚集。 三、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1.声音响亮,读准字音。2.注意文章的段落划分。 四、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讨论交流。 以“江津号”的航程(游踪)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航行三峡总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瞿塘峡的雄伟险峻。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描绘巫峡神奇绮丽的动人姿态。 第四部分(第6—9自然段),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实际感受。 五、文本研读: 1.分析第一部分: 齐读第一段。提问: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在全篇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个字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兴奋、激动的心情。 2. 分析第二部分: 大声自由朗读第二段,品味写景的文字,与同桌交流体会。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 分析第三部分: 快速阅读第三部分,思考讨论: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把描写巫峡秀美的句子画出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写矗立的山和环绕的水相映成趣。 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坂、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草坂,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取东西• 4. 分析第四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课文为什么要引用那些神话传说、古人诗句及民谣? 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作者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因为这里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过贡献,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昭君因促进民族团结而为后人所怀念。这里作者所发的不是一般的思古之幽情,而是告诉我们:凡是在历史上有过功绩的为人民做出过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将永远留在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风浪中锻炼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六讨论:三峡的“雄伟”和“瑰丽”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思考与练习第3题) 作品写山势、水势、激流、险滩,处处突出“雄伟”二字;写云霞、浓雾、野草、传说,都是紧扣“瑰丽”二字来写,创造出雄浑奇美的境界。 六、写作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归纳: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例句,体会修辞的效果。 (1)比喻: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有暗喻,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换,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七、拓展阅读 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三峡》(节选)进一步感受长江三峡那独具魅力的风光名胜和意境,加深对三峡的印象。 洛克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