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应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四川省梓潼一中 梁捷朝 马克思认为:发展人类生产力就是发展人类的各种天性,也即是人的全面发展。要使人获得全面发展,首先就得把人当人,让人象人。人的一生就是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人有超越自我的本能,这是人类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教学就是要激活这种意识。 美国哲学家佛兰西 • 培根有这样一句话:“读书足以冶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见书对人的影响力何等的大啊,对人的心灵的塑造是何等深刻啊。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文化成果,它是人类的第二声啼哭,是我们生命的营养。语文教学就是要学生学会语言。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元素的“语言”,它“是人类特有的生命现象,其丰富奥妙,浩瀚汪洋有如大海,其表达就是浪花,其内涵就是海水,海水的源泉是高尚的人格,广阔的胸襟,深刻的思想,浓郁的感情。得法的语文教学就是善于驾驭这几种东西,在语言的大海中游泳,演绎出种种充满生命魅力的奇观。这种生命魅力集中表现为拨亮学生发现真善美的眼睛,拨动学生和真善美共振的心灵。”(李寰英《语文教学怎样回答现实的挑战》) 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忽视了这一点,总是“缺了一点‘神儿’”。常常采取庖丁解牛式的讲课方式,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几乎简化成了只有“听”和“记”的活动,孤立地进行要求学生积累和掌握字词句的技术训练,使优美生动感人的课本“体无完肤”,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情感、意识品质、个性特点、长远利益以及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扼杀了学生生命中的灵气——悟性被夭折了,灵气被扼杀了,人格被异化了,意志被消磨了,情感被冻结了——成为天外来客。学生虽然真的积累和掌握了大量的字词句,写出来的东西也能文从字顺,但就是满纸套话、空话。至于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可以说是“无论魏晋”了。 针对这样的流弊,新版《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注重语文教学的开放,要求教师打破传统观念,拓展语文空间,尽可能使教学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因此,《大纲》开头第一句就确定了语文的特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工具而言,它负载着文化,同时本身又是文化,就文化而言,它涉及的主要人性、人情,是民族思想感情、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审美观念。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流和心灵沟通,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同时,新版教材在编写时就有意淡化了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的训练,试图改变过去某些纯工具性的作法,着眼于在语文教学中铸造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人格,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好这个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复旦大学中文系申小龙教授指出:“语言的本质属性不是工具性,而是人文性。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语言教育才会充分尊重语感,充分尊重语义,充分尊重语境,充分尊重表达功能”。 人的语言的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学要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考虑,21 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社会里,听、说、读、写、算、信息技术是每一个能正常生活的公民必须具备的生活技能。其中前四种能力都与语文有关,直接影响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基本素质。知识、技能作为一种无形的经济成为信息时代经济的主要特征。竞争和开放是当今世界之必然,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在加紧研究如何培养国际性竞争人才,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就更应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更应要培养素质好、有个性、具有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语文学科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独特的学科价值。这正如老前辈于漪所说:“培养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神。语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 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教学生语言,叶就是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它是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基础,更是他们奠定人的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本族语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他还说:“在民族语言明亮而透彻的深处,不但反映着祖国的自然,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的确,语言文字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精神的积淀。一方面,它反映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一方面,民族文化要依附于语言文字才得以发展 。它是民族心理特点的主要体现之一,同时又给民族心理以极大的影响,它总是与民族的感情直接联系的。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不仅要让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汉民族的母语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浓于水,是它,连接着中华儿女的每一颗心 ,它是民族凝聚强有力的纽带。如象流传至今的古代文学作品,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魅力。学生多读点古文,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本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以“教本”为本的物本教育,它往往表现为:重单向灌输,轻多向交流;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定性结论,轻主体发挥;重英才教育,轻面向全体。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特点、长远利益及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真正的语文学习,只有人并且当人进入人的状态时才能进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性。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从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我们要彻底改变一张讲桌与几十张书桌对峙状态,从放大的“教”字里走出来,把阅读、品味、思考、感悟的主动权教还给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唯师”、“唯书”的桎梏,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生命个体的精神漫游。要真正获得如此局面,教师惟其在“放”与“诱”上下工夫不可。 首先,教师面对教材时必须是一个“情种”,要用激情火焰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灯”。我们当教师的,上课应带来两样东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顶帽子,把学生勤学的欲望扇的旺旺的,给乐于上进的学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将个体体验、思考与文本连接起来,让他们的心走进文本。德国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即教学重在激趣、激情、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我在教《故乡的榕树》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模式:整体感知——感悟品味——运思创意。在第一环节,我用了这样方法导入,在《思乡曲》的伴奏下,由远及近缓缓地推出画面——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榕树,一群孩子在“驼背”的树上“划船”。再接着依次推出三幅画面“一棵榕树”(眼前)、“两棵榕树”(回忆)、“一棵榕树”(眼前),然后漫漫淡化为背景,暗示出本文的行文思路。之后展示教学目标:体念思乡之情;学习辐射方法。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以社会化的人的眼光来观照和审视自身,可以在情、智、理、趣等方面平衡与协调他们的个性心理和智能结构,促进良好心智建立,追求个性精神和人格的完善。 其次,走进活源头,寻求和谐共振,感悟生命活力,在大课堂中求发展。语文是一种知识 ,但更是我们生命的营养,一旦缺乏,生命就会苍白;它是我们生命健康的一种元素,削弱了它,我们就会缺乏活力。人是生活在言语之中;人是言语的存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学生“立人”之本和“立言”之源。教学应将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让“迅哥儿”们走出“三味书屋”,投身到生机勃勃,充满竞争的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课堂中去。鲁迅先生曾提倡青年“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要让他们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而时下学生的这个世界被“应试”所禁锢,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除了关心分数高低、衣食住行之外,很少问及其余。学生的生活剩下的只有读书、考试和分数。语文教学应致力于语文和生活这两个世界的交往与开放,把“破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让“有字书”与“无字书”相参照,使“阅读生活”与“人性完善”一体化,寻求对文本和自然、社会的共鸣,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激活他们的生活积淀,参悟生活真谛,让学生不断吸收、内化,充实和优化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强烈的表达欲。 其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大学生的“自得”,缩小教师的“外加”,使教学做到真正的“目中有人”(发展学生这个主体)。语文的学习无非就是获得知识和养成习惯。要养成习惯,就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讨论和切磋的过程,更是学生互相开启心智的过程,也是学生锻炼思维、提高言语能力的机会,做老师的一定要奈着性子,多指点津梁,少越俎代庖;多铺垫导引,少强加硬塞;多历练熏陶,少架空图解。让他们能披文入境、入境染情、体察涵泳。的确,我们应该彻底屏弃由教师嚼烂攫碎,一口口的喂给学生的做法。叶老有一番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字里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索,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这样做会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也许离“新人塑造”就更近了。这恐怕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其四,减负释压,让教师能轻轻松松的教,让学生也能轻轻松松的学。这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它关系到千千万万的青年、无数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教师和地方的利益和声誉,上至政府的主管部门,下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知不妥,但无法回避,只好违心的去做。以致中学狂热的应试备考恶性发展的势头有增无减,素质教育还远远停留在研究所或报刊杂志上。要彻底根治这一顽症,必须内外施治,标本兼治。一方面,改革招生政策,考试内容、方式。一方面,转变观念,改革评价体制,保持清醒的头脑,放弃短视行为,按大纲和教材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使备考、应考、教学,顺应教学规律,使学生获得点金的指头,学生必能如鱼得水,出神入化,应对千变万化的考试。 其五,语文教师要用规范、简洁、严密、优雅动人、回肠荡气的语言,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特别是一堂课的开始和高潮处,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来纵情渲染,恣意铺陈。语言大师闻一多在教授《诗经•周南•芣苜》十以他诗人的想象和学者的渊博极力铺陈道:“……那是一个夏天,芣苜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苜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这边人群中有一个新嫁的少妇,正捻着那希望的玑珠出神,羞涩忽然潮上她的魇辅……”(《闻一多传》)短短几句,被闻先生洋洋洒洒,铺张扬厉成几百字的华美篇章。古董被他赋予了新的生命,学生想象的骏马也开始飞腾起来。完美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有诗歌语言的精美、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和演讲语言的雄辩。它能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也能紧紧吸引学生的心,更能不时的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总之,语文教学要面对现实,要面对学生,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要着眼于学生一辈子独自看书作文,如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人的思想感情,那语文教学将如同断源之水,折本求花。教师要用自己生命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灯和生命之光,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须知“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河中的鹅卵石致于圆熟。”泰戈尔的这句诗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清规戒律不少。它不仅包括过去那些适应应试需要,而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条条框框;还包括语文大讨论以后,圈内圈外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各种语文教育理论或假说。如何打破这些东西强加给语文老师的束缚,关乎到语文学科的生命能否得到充分舒展。笔者由此想到两个词:“语文的解放”和“解放的语文”。前者强调语文要敢于反叛各种理念层面束缚自己的陈词滥调;后者呼唤实践层面教师教学个性的凸现。试以例述之。 一、语文的解放 1、语文老师要不要备课?备课备到什么程度为合格? 这个问题的前一问不要回答。后一问很有讲究。现在一般认为好的备课应当有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教材、教法是实实在在的,需落实到纸上;学生这头有点虚,但也要提及。问题是,现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不顺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旁枝斜出的现象比较严重,怎么办?是把学生往设定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新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去掘进? 笔者教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单元说明”中说:《兰亭集亭》和《归去来兮辞》属内容浅显、篇幅较短的文言自读课文,教师略作点拨即可。因此,我在课前介绍了些有关魏晋政治背景和陶潜个人文学成就的概况,安排学生结合文下注释自学课文,就准备上课集体讨论课文字词和文意了。不料,上课中,有学生忽然插问:“老师,做官有什么不好?只要做个好官就行了。你为什么说陶渊明辞官不干了,就情操高尚了。”教室里一下子嘈杂起来:“是啊,当官有什么不好。要是所有的好人都自命清高,不去做官,那不是放着官场让贪官占领吗?”、“因为不善周旋,怕去见上司,就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开脱自己,这种人心理素质太脆弱,也不配做领导”。教室里一片笑声!在学生响亮的笑声里,我起始的所谓备课土崩瓦解。怎么办?是沉下脸来,对这种用俚俗来消解崇高,以现实来曲解历史的做法严词斥责,还是正视挑战,顺势引导,上一堂即兴发挥课?我很快就选择了后者。 我说“辞官确实不一定就是高尚的事,像引咎辞职、被迫离职(学生笑)。问题在,当物质的权力和清洁的精神形成非此即彼的尖锐冲突时,这里是不是存在一个选择什么的问题?为精神的自由而拒绝物质的诱惑,即使谈不上高尚,但对一个把自由和隐逸看得重于生命的封建士大夫而言,至少算得上是洁身守志吧!”教室里一片思考的沉寂。 “老师,没那么严重吧。儒家不是常说‘穷则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官虽小,不足以改变当时社会的大环境, 但他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清廉和勤政,营造出局部地区的好气候。一个孔繁森不是造就一个阿里,带动一批好干部嘛!”一个女生试探性地说。 “刘关关同学说得真好!谁能深入地谈一谈孔繁森和陶渊明之间的区别?”我抓住话题,及时鼓励。 学生甲:“孔繁森是共产党员,陶渊明不是。” 学生乙:“陶渊明是大诗人,孔繁森不是。” 学生丙:“孔繁森也是诗人,只是他跟陶渊明不属一类的诗人罢了。陶渊明因为远离官场而诗名远播,孔繁森则因心系阿里而名垂青史。” 我说:“精彩!不过大家想一想,假如陶渊明也能像孔繁森那样心系他的彭泽,他就一定会给彭泽人民带来福祉吗?”……沉默。 “老师,你的假设不能成立。陶渊明永远不可能像孔繁森那样心系人民,因为他在自己写的诗序上曾说,他做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皆口腹自役而已。’”全班哄笑。 “有道理,有道理。”我也点头称是。“可是,大家千万别忘了陶渊明作为东晋清流大司马陶侃的后人,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少年时代也曾有过‘大济苍生’的宏愿的。只是因为时代的黑暗,才慢慢断了他的政治幻想。从‘大济苍生’的壮志,到‘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陶渊明的政治悲剧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吗?”我又补充强调。我的陈述很快得到大多数同学的首肯,大家集体总结三条理由:一、反动的门阀制度在东晋陶潜时代发展到了顶点,出身于庶族寒门的知识分子普遍遭到压抑;二、陶渊明生活的主要时期,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完全不可能的;三、一个人的才华往往在公正、合理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那么,陶渊明到底能不能不辞官呢”?我用征询的目光巡视全场,把课堂再度拉回到起始的质疑上来。 …… “如果不是‘郡遣督邮至县’,我看陶渊明或许不会那么快就辞官,但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志趣、性格决定了他终究得挂冠而去。”有学生肯定地说。很快又有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做总结:“陶渊明辞官既有时代、个性的原因,还有文化的原因。魏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大动荡时期,政治无序而黑暗,知识分子们精神无所寄托,因此,盛行玄学。南渡后,不少所谓的名士更是纵情山水。应该说,陶潜在文化上深受当时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的影响,“质性自然”才是他‘不为百斗米折腰’的内因。”他的发言赢得了课堂一片喝彩。 “可是,做官和热爱自然并不一定矛盾啊。中国古代不少人就是边仕边隐,亦官亦隐的,如王维、白居易,又如欧阳修、苏东坡,他们一面做官,一面寄情山水,好像也两不误吗?” 我将讨论继续引向深入。 “老师偷换概念,陶渊明是真诚热爱乡村和劳动,这和士大夫之流政治失意徜徉山水,在感情上是有区别的。”“苏东坡做官其实做得也并不踏实,他的诗中‘隐’与‘仕’的矛盾是相当突出的。只不过由于时代和地位的差异,他没像陶潜那样辞官罢了。在灵魂上,他们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伤感的诗句告诉我们,陶渊明对归隐生活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知足和轻松。他的辞官肯定有许多不得已的成分。身怀绝学而虚掷光阴对读书人而言,毕竟是痛苦的事。”“不对,陶渊明是真心热爱乡村。他亲自种豆呢!……” “的铃铃……”清脆的铃声响了。 事后,有同事问我,导演了没有?我含笑否定。 “那要多大的备课量啊!”有人惊叹。大家不知道,我其实什么也没备,因为我备的内容,在这节课上几乎没用上。但我又用了十年的教学实践备了这节课:“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内在求知需求出发,而不是从僵死的目标出发,才能获得最大的解放_ 个性的解放。 2、讲,就一定不好吗? 语文课堂的“滿堂灌”,是诸学科中受人非议最多的一点。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少学校干脆制定制度:语文课上老师讲析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有名言:“洋思中学追求哑巴上课的境界。教师不说一句话,学生就会了,这才是真正的高手!”语文老师噤若寒蝉。从现代教育论的角度,不讲或少讲,确实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据我所知,大学也好,中学也罢,能给我留下印象的老师,莫不是善讲的高手。我们一起去听专家报告,有人搞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媒体,但我们背后真正心仪的,还是那些能说、会说、一语破的能给人以巨大启迪的老师。善说,是一个人全部才华和智慧的最佳外在表现。老师不能说,或者只会对学生说“好、好”的肤浅引导,是当前语文教师无能或低幼化思维的集中反映。 当然,说什么怎么说在什么地方说,是有讲究的。 盐城中学李仁甫老师上徐志摩《再别康桥》:一番朗读之后,他用整节课时间给学生讲述徐志摩、林徽茵以及陆小曼的恋情。末了,他说:“人们都说《再别康桥》是抒写诗人对母校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我看他表达的,其实是对流逝的岁月和永不再来的恋情的一种心痛。大家下课看看我说的是否有道理吗?下课。”学生雷鸣般的掌声为他响起。 据课后调查,有80%的学生在周记里记下了这件课,并且对“林情徐意”进行了述评。 更可喜的是,不少学生把徐志摩的诗集和有关徐志摩的评论都找来读了。记得,我也曾指导学生读《再别康桥》,学生除了做了一通练习,背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外,几乎没有什么激情,更没人进入到现代诗歌浓情抒怀的内核。 教学,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背景和广泛的想象空间,这问题看似简单,(有人以为一段煸情的导语即可搞定),其实远没有解决。解读同一篇课文,老师和学生的区别,有时就在,谁更了解文本的背景而已。 3、人文的胡椒粉,一定要洒吗?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继工具性后,人们关注最多的一大特性。现在教语文,不鼓吹人文性的教师没有了,怕被人笑无知。但什么叫人文性,教到什么份上,谓之“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有老师教《活板》,准备了一些塑料模型和胶泥,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沈括的介绍,分组去再现古代书坊印刷的场景。学生兴致盎然,一会儿说,根据书中交代,老师准备的材料不全;一会儿说,其他人操作的步骤不对,应该这般这般。有争议的就去查注解,对注解有分歧的就去找老师判定,课堂有点乱,但没有学生不在动手。一段时间后,老师请大家谈操作的感受,孩子们七嘴八舌说,虽然很好玩,但古代的雕板印刷太麻烦,不如现代快捷方便。不料老师大声纠正道:“活字板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我们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积累,连这一点也不知道,实在是太没有民族自豪感了!”接着,老师便将课堂的重心转移到民族灿烂文明史的回顾和陶醉中去了。 听了这课,哭笑不得。一堂多有创意的文言教学课,应该说教学的目的几乎都已达到了,忽然来个所谓人文教育。难道学生动手的过程就没有人文性,就活板而言,其严密的科学性本身不就是人文性?《学记》上说,“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导而勿牵。”强调的是教学要顺其自然。当然,就《活板》而言,有没有所谓的人文性而言呢?有。只要回顾一下人类在此之前印刷的历史就有了,不需要一定上升到民族自尊心的高度的。遑论《活板》,有老师上《口技》,每次都不忘强调本文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因为这是教材“教学重点”中明确标在书前的。听多了就觉得奇怪:“高超的技艺”还要强调吗?学生一读就知道那个表演的人有本事。至于“我国民间艺人”更是别扭,为什么不说人类而一定要指出是“我国”呢?其实其他国家也有这类人才的。我们学《贝多芬传》,宣扬这位杰出艺术家出色的才华和高尚的情操,可都没强调表演了德国人民的什么什么。 人文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而不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或步骤。语文的人文性更不是胡椒粉,在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都得洒上来。重要的是拓展得自然,升华得巧妙,在关键时候、关键地方,一点便能“倏”地钻进学生的心窝里去。 二、解放的语文 1、 教材与教本 教材和教本应该不是一回事。 教材是专家们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现在也叫《课程标准》),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而编写的文本。这几年关于如何编写语文教材的问题,争论不少,足见教材存在的重要性。但就有个性的教师而言,教材其实没有任何权威性,无论是什么权威人士以什么出版社的名义编写。根据“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来得重要”的语文铁律,只有适合自己的“教本”(课堂上实际用来教读的文本),才是最好的。目前的人教社新教材,因为体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叫好的人不少。但叫好不等于就一定符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我们不赞同全国使用统一教材,也不赞同全省使用统一教材。我以为同一层次的学校能使用相同的教材就不错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还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删其中的篇目。凡是几轮教下来学生都不喜欢的课文,一定不是好课文,至少对本校本阶段的学生如此,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敢于跳过它并处理它,那怕它是名篇。 高中一册课本中的《胡同文化》、《杜鹃枝上杜鹃啼》,都是名家名篇,但学生(主要指我校学生)为什么不领情呢?前者的京味放在北京,一定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但正如京剧不太容易讨异地学生欢心一样,这种反映地方文化精髓的作品,同样因无法入境不能引起我们学生的共鸣;后者的散文笔法太散,妙处年轻难以体会,只有留待日后了。当然这里面除地域文化的差异外,还有学生人生体验和审美趣味相对不足的原因。但存在就是现实,所以这样的课文要割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篇大家公认的内涵丰厚、通俗易懂的著名演说辞。可是,新教材是按能力训练点编辑单元的,同一单元的课文各自为战,在内容上几乎没有联系和支撑;高一学年同期的其他学科对此课相关内容也涉及甚少,因此,学生学本文时对文中马克思一生的学说和历史贡献,可以说知之甚少。此时,单从文本意义上孤立地分析《讲话》内容的概括性和语言的准确性,意义不大,倒是浪费了一篇好文章。所以,我们将其移后半年再学。至于用读本中的《西安这座城》(贾平凹)、《访西安古城墙》(宋晓梦)取代《内蒙访古》,那只是因为这些文章比原文更有时代精神和人本气息。 最近《南方周末》上介绍了一位老师完完全全、干干脆脆甩开课本,自己大胆地编教材。我们也有一个梦想,就是不给学生订任何教材,因为没有教材,一切媒体就成了教材!报纸刊物就成了教材,图书馆就成了教材,网络就成了教材,生活就成了教材…… 2、审美和审丑 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1998年,美国科学教育协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在一所著名中学听了一堂物理课,任教的是一位特级老师。教学中,这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巧妙安排教学层次,课堂上教师充分施展引导才能,提问小巧,节奏紧凑,教学流程清晰而顺畅;学生积极参与新课,活动充分,气氛热烈而自然。课后大家都自认为这件课很成功,不料美国同行反映却极为冷淡,他们说:课堂上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既然学生都已经能回答了,这堂课干什么要上呢? 这个故事曾给我以很大的思考。物理课上学生没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大洋彼岸的同等提出了异议,这里面或许还有个东西方教学观念的差异。语文课上学生如果不能就文本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那一定是处败笔。南师附中王栋生老师曾把学生在课堂上能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原因就在于此。学生始终顺着老师的指挥棒子跑,能跑出教师的视野吗?不能跑出教材和教师视野的学生,有出息也有限。 只会审美不会审丑就是这种惯性思维之一。或许是因为教师“端上桌子都是好菜”的缘故,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解读文章时,几乎都习惯分析作品的成功之处,(这与教师批改学生习作的情况正相反),而很少敢指出有什么不到位的。为什么?一是不敢;二是不能。据我的经验,能指出课文不足的学生,一定能说出课文的好处;而能说清课文妙在何处的学生,却常常说不出课文有那些不足,这已经形成思维惯性。语文教学长期缺乏批判的眼光,教师便容易跪着教书,学生便习惯跪着学习。 3、解构与重建 现在的语文老师上课确实是越来越胆大了。苏高中的黄厚江老师带高三,居然敢花上一周的课时,让学生自导自演《雷雨》;王栋生在南师附中教《林黛玉进贾府》,居然为王夫人坐的那把椅子为何是半新半旧的,让学生在课堂是研究一节课;李镇西说“公开课,你别再作秀了”,并且问:“课上一半下课了,这节不完整的课就一定不是好课么?”翔宇教育集团的袁卫星上《一碗阳春面》,课始唱MTV《北国之春》,最后又以师生齐唱《好人一生平安》结束,将日本的小说上成中国的“常常感动”;我的一位同事上《装在套子里的人》,整节课和学生一起数数,数在故事的主人公别里科夫身上有几个套子?在数来数去当中,文章的主旨迎刃而解,简直举重若轻……无数实例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坚冰和枷锁正在被打破,语文正在打破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的壁垒,走向互动和融合。语文教学已经或即将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然而,解构僵死的、呆板的模式是一方面,重建这个“走向建设”的大课题更艰巨,更需要提倡解放思想。在庸者手里,任何一种理念和模式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束缚;在智者心中,所有的探索,包括失败的教训都将成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对此,我校今年明确提出了“四不”的操作原则:1、要求:不重篇数重字数。高中学生每学期以后不规定学生作文的最低篇数,但有字数的要求。高中学生每人每学期必须要有五千字的文字经老师修改后能够整理出来,打印成册;平时写的周记和随笔不得少于一万字,建议每个学生奍成写日记的好习惯。2、选题:不重大话重随感。教师少布置命题作文,学生作文的素材主要从其日常生活中取得,就自己的切身感受叙写真情、发表观点、交流思想。随笔的角度小,但挖掘要深一点,最好能写出个性。逢到焦点题材,全班一起讨论。3、批改:不重缺点重亮点。教师独批也好,学生互批也好,重要的不是找出文章的不足,而是发现文章的亮点。亮点可以是题材选择、谋篇布局和详略安排,也可以是一段新论、一句妙语甚至一个题目。班上建立起发表园地,专门发表这种半成品。4、评讲:不重教师重学生。在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评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成功的具有普遍推动力的讲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热情的高涨。但传统的作文批改,占用了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教师提高思想水准、文字鉴赏水平及课堂调度能力的问题反而难以得到落实。更不好的,语文老师辛辛苦苦的成果也常常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习作,没有得到老师充分的尊重,价值未能得到最大体现。老师讲评的水平也有待提高。为此,我校们干脆大胆地放手,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甚至多次参与到自己或同学作文的评讲中来,作文课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一篇习作通过同学们的自评、互评和老师的总评,其被阅读的视率得到大大提高,刺激着学生的自尊心,极大地满足了作者表达和交流的愿望,老师同时得到充分的解放,敢于与学生一起写下水文,点评往往能有的放矢。 “四不”教学策略,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热烈欢迎,也有人提出质疑和反对。有人担心于学生的看法、家长的意见和领导的评价,更担心作文教学的无序和学生抄袭现象的返潮。 应该说,这些担心不无道理,甚至在理论上还有说不通的现象。但重要的是敢于善于尝试。拿出胆识,放下包袱,在理念上制度上实践上做一点可贵的尝试,一定是没错的。 2003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冠(ɡuān)冕 唱和(hè) 买椟(dú)还珠 茅塞(sè)顿开 B.玷(diàn)辱 埋(mái)怨 吹毛求疵(cī) 处(chù)心积虑 C.缄(jiān)默 走舸(ɡě) 分(fēn)外妖娆 差(chà)强人意 D.饿殍(fú) 濒(bīn)临 情不自禁(jìn) 载(zài)歌载舞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膊 度假 貌合神离 坐收鱼利 B.凋敝 谍血 既往不究 金碧辉煌 C.辖制 勘误 层峦叠嶂 墨守陈规 D.沉缅 幅员 人才倍出 反映问题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寒暄(没话找话说) 心惊胆寒(形容紧张害怕) 寒苦(天气极冷) 问寒问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十分关心) B.陈诉(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痛苦或委屈) 陈陈相因(在传统的基础上改进) 陈迹(过去的事情)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使旧事物向新的方向发展) C.如期(按照期限) 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宁) 如其(如果) 空空如也(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D.见怪(责备,怪罪) 见仁见智(对不同的问题,见解却一致) 见证(可以作为证据的)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妄自菲薄,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也不行,大家都认为他很自卑,和他打交道很小心,生怕伤害了他。 B.要懂得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生;要懂得死不足惜,但不必轻易言死。 C.美国国务卿鲍威尔4月7日晚上踌躇满志地奔赴摩洛哥,开始他的中东斡旋,以谋求结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最近爆发的暴力冲突。 D.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央和地方14家报纸今年2月全月出现了不规范字达4256字。统计结果显示,那些不规范的字主要是繁体字和旧字形,也有些异体字和错误字。 B.他的神侃,竟也招来了不少梦寐以求想发财,但又不肯吃苦出力的人。 C.《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政策和理论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周密而深刻的说明。 D.与建国初期相比,目前江苏省人均期望寿命已由37岁提高到74.13岁,跃居全国各省第三位。 6.应填入横线中的一项是 公文写作要不断革新创造。没有革新创造,就没有发展。但是,__________________必须从熟悉本行业业务开始。 A.革新创造不一定另辟蹊径 B.革新创造并不是提倡轻视本行业业务 C.革新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D.革新创造与循规蹈矩同等重要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弘扬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的误解。 同样,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较少谈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些人认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的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然而,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了科学精神。甚至有些科学家也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家可能是本专业的专家,但是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未必了解。因此,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包括科学家的科学素质。这个命题并不矛盾。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就是科学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有些科学家,比如纳粹的毒气专家,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科学精神所不容的。 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反,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使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比如传统科普常常把科学神化,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必然是好的,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或者把它当作偶然的技术上的失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自验证的。对科学本身提出质疑正是科学自身的要求。只有正视科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用科学建设人类的未来。 7.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所说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作为对二者总结的哲学。 B.科学素质的高低取决于科学知识的多少和理解的深浅。 C.这里所说的“国民”就是指“公众”,他们是相对于“科学家”而言的人民大众。 D.“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就是要让公众理解科学,树立科学精神。 8.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存在着难与易的关系,树立科学精神是科学学习的最高要求。 B.科学精神不能用归纳的方法分成若干条目,它体现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普及之中。 C.科学精神是指掌握了科学知识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 D.科学精神中包含着社会正义和良知,纳粹毒气专家不具备科学精神。 9.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把科学和技术联系起来,就是人们所说的科技,它缩小了科学的内涵和意义。 B.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相互沟通,相互依存。 C.科学愈发达,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就愈多。 D.科学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而且还会损害科学精神。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人,包括高级科学技术专家都必须不断提高科学素质,树立科学精神。 B.一度时期伪科学流行,要识别伪科学,就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真正的科学知识。 C.科学家的专业能力与科学精神可能存在矛盾,今后必须打破学科界限,淡化专业分工。 D.现代科学普及应在传统科学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科普工作的核心任务。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牛)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上尝令其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大业之世,委遇称隆。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唯弘一人而已。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架车牛。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杀牛矣。”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其宽和如此。 (节选自《隋书》卷四九)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语言迟钝 B.传语小辩 辩:有口才 C.直答云 直:直接 D.读书不辍 辍:停止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而车服卑俭 讷于言而敏于行 上尝令其宣敕 愈称其质直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车服卑俭 卑俭:俭朴 B.上尝令其宣敕 宣敕:宣布君主的诏谕 C. 好酒而酗 好酒:好的酒 D.大是异事 异事:奇怪的事情 14.下列句子中的“谢”字与“退还拜谢”中的“谢”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5.下面对牛弘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弘的故事可以说是“大智若愚”的最形象的注释。 B.牛弘在朝堂宣敕一事中,故意说自己忘了,这种官场做作的目的在于取得皇帝的信任。 C.牛弘待人宽和,其弟酗酒杀了他的牛,尽管妻子再三诉说,但他不变脸色,照常读书。 D.牛弘的“大愚”是其“大智”的体现,大愚能体现出他的品质。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读下列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5分)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①先王之制,大都(都城城墙)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庄)公曰:“②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指庄公之弟共叔段。其不断请求封地以扩张势力)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7.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6分) 南乡子 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照提示,默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4分) 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①香港,一个身世十分朦胧的城市。 ②身世朦胧,大概来自一股历史悲情。回避,是忘忆悲情的良方。香港,没有时间回头关注过去的身世,她只是努力朝前方,紧紧追随着大流适应急剧的新陈代谢,这是她的生命节奏。好些老香港,离开这都市一段短时间,再回来,往往会站在原来熟悉的街头无所适从,有时还得像个异乡人一般向人问路,因为还算不上旧的楼房已被拆掉,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及高架天桥全现在眼前,一切景物变得如此陌生新鲜。 ③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常想总结一下香港的个性和特色,以便向远方的友人介绍,可是,做起来并不容易,也许是她的多变,也许是每当想起她,我就会陷入了浓烈的感情魔网中……爱恨很不分明。只要提起我童年生命背景的湾仔,就可说明这种爱恨交缠的境况。 ④说湾仔是一个与海争地的旧区,并不过分,因它大部分土地都是从海夺过来的,老街坊站在轩尼诗道上,就会咀嚼着沧海桑田的滋味。当初在填海土地上建成的房子已经残旧,给人一幢一幢拆掉,代替的是更高更遮天的大厦。偶然一座不知何故可以苟延残喘夹在新厦中间的旧楼,寒伧得叫人凄酸。有时,我宁愿它也赶快被拆掉,可是,又会庆幸它的存在,正好牵系着我的童年回忆。洛克道、谢非道,曾经是有名的烟花之地,自从那苏绍黄故事出现之后,湾仔这个名字,在许多外国浪子心中,引起无数蛊惑联想。每逢维多利亚港口停泊着外国船只时,我就很怕人家提湾仔。我曾经厌恶自己生长在这个老区,但别人说她的不是,我又会非常生气,甚至不顾一切为她辩护。在回忆里,尽管是寻常街巷,都具温馨。现在,湾仔——已经面目全新了,新型的酒店商厦,给予她另一种华丽生命。我本该为她高兴才对,但随着她容貌个性的变易,仿佛连我的童年记忆也逐渐褪色,湾仔已经变得一切与我无干了。 ⑤不知不觉,无声岁月流逝。蓦然,我们这一代人发现,自己的生命与香港的生命,变得难解难分。离她而去的,在异地风霜里,就不禁惦记着这地方曾有的护荫。而留下来的,也不得不从头细看这抚育我的土地;于是,一切都变得很在乎。但,没有时间关注过去的身世了,前面还有漫漫的长路要走。 ⑥我常对朋友说,香港既是一个朦胧之城,生长在其中的人,自当也是具备这种朦胧个性。香港人不容易让人理解,因为我们自己也无法说清楚。生于斯长于斯,血脉相连着,我们已经与香港订下了一种爱恨交缠的关系。对于她,我们有时很骄傲,有时很自卑,这矛盾缠成不解之结,就是远远离她而去的人,还会时时在心头。 19.第③段“我常常想总结一下香港的个性和特色”,根据文意,香港的“个性和特色”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3分) 20.第三段中,作者说她对香港“爱恨不分明”。这种“爱恨不分明”具体表现在(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说“我们这一代人”对香港“一切都变得很在乎”,这是因为(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三项是(3分) ( ) A.香港生命的节奏就是发展迅速。旧建筑不断被拆除,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使香港变得陌生而新鲜。 B.香港没有时间关注她过去的身世,是因为她生命节奏快,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 C.香港身世朦胧,香港人个性也朦胧;香港人个性的朦胧来自于香港身世的朦胧。 D.香港随着大流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它的变化又使我爱恨交缠,与香港的生命难解难分。 E.即使回忆起湾仔普通平常的街港,作者都感到熟悉而温馨。 F.香港故事说的是香港人,香港人的特点就是能紧紧跟上世界潮流的发展。 六、(12分) 23.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以“热爱”为话题仿写一段话。(4分)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帆,兴趣是桨。因为兴趣,我们甘于风餐露宿;也因为兴趣,我们敢于下五洋捉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6字以内,含标点)(4分) 本报讯“绿色需要你的呵护”“爱护绿色就是爱护生命”,昨日,园林部门在已绿化完毕的淮海路分车带绿岛内设置了40个“绿色警示牌”,时刻提醒市民关注生态、爱护绿化成果。 为增加淮海路的绿量,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市园林部门上月对淮海路有分车带的路段进行了重点绿化,栽植了350多棵直径10厘米以上的银杏树,1万余株构骨球及龙柏树。由于绿化带里是1米多深的营养土,土质十分松软,希望市民不要摇晃树木、踩踏绿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4分) 百货大楼于元月10日上午10时将举行开奖仪式。这次开奖仪式在百货大楼举行,开出的是金奖。 在不改变原意、不增减内容的前提下把上面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单句,并分别强调开奖重要性和开奖时间。 ①强调开奖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强调开奖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吴先生毕业十年,尽管现在他已拿到国际认可的“项目工程管理”资格证书,但三个月前他应聘杜邦时,只有一张大专学历文凭和在几家外企担任过工程经理的经历证明。吴先生说,工程部经理对人的要求颇高,既要有技术、又要外语好,同时还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由于是跨国大公司,待遇颇为优厚,想应聘这个工作的人并不少,博士、硕士都有,但最后还是他这个大专生胜出。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老外”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而不是纸上的东西,这想必就是知名跨国公司的用人规则。 (摘自2002年3月19日《新华日报》) 请以“能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 要求:①文体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2003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A(B.埋mán,处chǔ;C.分fèn,差chā;D.殍piǎo,禁jīn) 2.C(A.膊—搏,鱼—渔;B.谍—喋;究—咎;D.缅—湎,倍—辈) 3.C 4.D 5.D(A.“了”应改为“的”,“那”应改为“这”;B.“梦寐以求”与“想”重复;C.搭配不当) 6.C 二、(12分,每小题3分) 7.D 8.D 9.A 10.A 三、(15分,每小题3分) 11.C 12.A(而:连词,但;其:代词,他) 13.C 14.D(A.感谢;B.劝告;C.凋谢;D.谢罪) 15.B 四、(15分) 16.译文:①先王的制度,大都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都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②姜氏想这样做,我怎能避开那灾祸? (5分) 17.①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分)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2分,“景”1分,“作用”1分)③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2分,含义与作用各1分) 18.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18分) 19.朦胧而多变(3分) 20.①旧建筑的存在牵系着我童年的记忆,我庆幸;②新建筑又使湾仔似乎一切与我不相干了,我又难以高兴。(每小点3分,计6分) 21.①我们的生命与香港的生命已变得难舍难分;②离她而去的,惦记着曾有的护荫; ③留下来的,也不得不从头细看这抚育我们的土地。(第①点4分,②③点各1分,计6分) 22.CDF 六、(12分) 23.示例: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九天揽月。(4分) 24.淮海路上40个“绿色警示牌”提醒市民爱护绿化成果。(答案应突出“绿色警示牌”。若突出“绿化成果”扣2分) 25.①元月10日10时将在百货大楼举行的开奖仪式开出的是金奖。②这次将在百货大楼举行的开奖仪式时间是元月10日10时。(每小题2分,计4分) 七、(60分) 26.略: 霸王泪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 夜已经来临了,他和他的马儿孤寂地站在冰冷的乌江岸边,秋风撩起他散乱的长发,那张刚毅的脸上竟也写满了疲惫,他忆起年少读书时听叔父说的那句话:“为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一个人和为一个人而牺牲千千万万的人同样是不对的,然而,你必须作出选择。”是啊,今晚是要作出选择了。他回看不远处的营帐,那里有他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他不忍再想,只是轻轻地抚摸着身旁马儿的鬃毛,他看见马儿的眼角亮晶晶的,自己的虎目竟也有了发胀的感觉,连忙把头扭向了一边…… (二) 几十个人闷闷地喝酒,往日的喧闹,多了几分悲凉,他也是一言不发,双手捧着酒坛自顾自地喝,直至他将整坛酒喝光,才站起身来从旁拿出一个包袱。他走到酒桌前,从包袱里抓出一锭锭银子,放在几十个人的面前,然后挥挥手,各自去吧,便将脸别在了一旁,他听到身后一阵的丁当之声,仿佛觉得那被扔到地上的兵刃是砸在自己的心口,良久,他才慢慢转过头来,霎时便惊呆了,那落在地上的哪里是什么兵刃,竟然是一锭锭的银两,泪终于来了…… (三) 她对他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他便看着她举剑抹向了自己雪白的粉颈,他眼睁睁的,酒力发作,他已无能为力。第一次觉得那种颜色竟是如此的刺目,它曾经从敌人的脖颈中喷涌而出,而今竟染红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翠玉黄衫……浑浊的泪水寂无声息地滑落。 (四) 他终于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他们个个使出了自己的全力,然而敌人仍像潮水般压了过来,当他被部将推攘着上了那只救命的小木筏时他虚吼了一声,将自己的战马拉上了木筏,静静地说:“来世,仍是兄弟。”便举起兵刃返身投入“潮水”中,透过层层血污,他看到那只木筏上的乌锥马竟跃进了无底的乌江,看到了身旁的兄弟一个个地倒下,他觉得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他流着泪,含着笑举起了手中的剑……乌江岸边,洒遍了霸王的眼泪…… 2002年高考全国卷河南省高分作文: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您知道吗?当女儿提笔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是经过了多么复杂的心理斗争和多么艰难的选择。但是,对不起,妈妈,在您和爸爸之间,我选择和爸爸在一起。 也许您认为我是个傻孩子。爸爸只是个穷教师,不能满足我的许多需求,我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吃穿都是名牌。的确如此,这些我都知道,但我向往温馨、平凡的生活,我渴望虽贫穷却充实的日子;我需要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净化,而不是物质的满足。这些都是您不能给但爸爸能给我的。 也许失去了,才知道回忆的美好。童年的记忆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里烟消云散。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也慢。绿阴下,土路上,田野里,池塘边,总能留下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快乐身影。扎着羊角辫,光着小脚丫的我,总喜欢在田野里到处追赶蜻蜓,任落日的余辉洒满全身,留下你和爸爸在后面肩并肩微笑着散步、轻谈,时不时,我会跑累之后转过身,眯起眼睛,看你和爸爸,似懂非懂地笑,然后又去追捕蜻蜓……妈妈,您还记得吗? 妈妈,其实我明白。有许多事都不能用对与错来下定义。你有你的生活目标和向往,但不要强加给我好吗?也许我遗传了爸爸那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态,我喜欢跟着爸爸在夕阳西下时谈论人生;喜欢陪爸爸在孤灯雨夜解读文学名著;喜欢坐在爸爸身边听他朗诵唐诗宋词。我常想我的前身是什么,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独爱这一份精神世界。也许我是唐时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微波;也许我是明时的一股风,穿越在修长胡同;也许我是清时的小女子,终日在河边洗衣涤物……所以我选择爸爸,选择贫穷,选择精神的充实,选择灵魂的充实,选择灵魂的深化。 妈妈,不要难过,我依然是您的女儿,依然爱你。原谅我作出的这次选择好吗?这是我心灵的告白。不管岁月如何变换,您永远都是我妈妈,没有人可以代替您在我心中的位置。妈妈,我永远爱你! 祝,一切都好!此致敬礼您的爱女2002.7.7 2002年高考全国卷陕西满分、高分作文:麻雀,我让你走 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麻雀,不经意间闯入了我的心灵…… 初遇 雨来得太突然了。我外出吃饭,没有想起带雨伞,只好在老板娘的小饭馆里避雨。雨似乎不解人意,越下越大,噼里啪啦的,还不时夹杂着雷鸣电闪。夜色越来越浓了,我开始担心起来。 “呼啦”一声,一个轻小的身影闪过,我定睛一看,竟是只小麻雀。雨水打湿了它的翅膀,看来它是飞不起来了。于是,我伸手抓住了它。 交流 我捧着小麻雀,让它在我的掌心里安安稳稳地伏着。它的头微微低着,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翅膀湿漉漉地耷拉着,似乎极不情愿被人逮住。 我抚摸着小麻雀的头,忽然感到它好可怜。被风雨蹂躏,又落入它们一向认为很残忍的人的手里。 “小麻雀,你放心,等天晴了,我会把你放走的。”我说。 麻雀的眼睛一只睁着,一只闭着,时刻都在警惕着周围的一切。意外 “小姑娘,你要把它放走吗?”老板娘问我。“嗯。” “这样好吗?我那小儿子一心想抓只麻雀,可就是抓不到。把你那麻雀给我,饭钱就不用开了。” “这……”我有点犹豫了。一只麻雀就能顶十元钱的饭,听起来挺不错的。 决定 我又看了看小麻雀。它的双眼全闭上了。也许,它听到老板娘的话了,它知道我在犹豫了。可怜的麻雀!也许它已预料到自己的厄运了———惨死在小男孩的手里。 不!不会的!我想起了鸟妈妈,它一定在找它的小宝宝。小麻雀,你一定也在想家,想妈妈吧!就像我一样,在风雨凄迷的夜晚,想念着那个家…… “阿姨,对不起,我不能把它给你。麻雀是属于天空的,不属于人。十元钱能换只麻雀,却换不到那份自然和真情。” 我说完,走出了饭馆,小心地护着麻雀,想象着阳光下它欢快飞翔着的样子……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我为自己的选择骄傲 公交车移动得非常的缓慢,星期一的早晨总是如此。我安安稳稳地坐在靠后门的位置上,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些人“沙丁鱼”似的挤在一起,便看着窗外的景色。 “司机开车怎么这么慢啊!我赶时间!”坐在后面的人不时发出的抱怨让车厢变得越来越烦躁。“嫌慢,干吗不搭计程车呢?”我心想,上班高峰期都是如此,怪不得司机好不容易才挤上车,车上的人眼看司机要靠站了,便又开始抱怨车上人太多,希望司机不要再开 车门了。人啊,总是这样,等车的人巴不得车不要走,挤上一个是一个;车上的人巴不得车子不要停,一直开到目的地。 公交车极不情愿地靠站了,下车的人不少,“沙丁鱼”们不用那么局促不安了。这时,我看到一位老婆婆从远处赶来,车马上就要开了,老婆婆从后门上了车。这是不对的,我心想。司机马上大声地喊:“下车去!不能从后门上车!”那位老婆婆,花白了齐耳的短发,衣着朴素,手里拿着乘车优惠的老人证。她听了司机的话,便怏怏地下车去,急急忙忙地向前门走去。司机似乎突然想起有什么要紧的事要做,就在老婆婆下车的瞬间把前后门都关上,一溜烟地把车开走了。我看到那位老婆婆手里举着老人证,茫然地站在她刚刚下车的地方,望着汽车开走。我的心像刚是被什么东西抽打了一下。 窗外的风景看不下去了。 灵魂深处出现了两个人的声音。一个我说:“这是司机的错,你应该去抄下他的员工号,投诉他!”另一个说:“可是,你每天都搭这部车,如果司机报复,是很容易的呀!况且,那位老人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太多管闲事了吧?”可是一个我又说:“这虽然只是小事,但是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指出他的错,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没有错,以后他就会一直这样下去的。”对啊!就是因为没有人肯出来指出错误,社会上才依然存在各种不良现象。 我下了决心,要在下车前抄下司机的员工号。可是,真的要如此吗?一向给人印象乖巧的我真的要那么凶吗?另一个声音又在说话了。不行,如果不这样,我会一整天都后悔的。 终于,在下车之前,我从后门走到了前门,抄下了司机的员工号,指出了他的错误,他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多说什么。 也许,在别人心中,这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而且这件事也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但我却一直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触动一些人的心灵吧。我相信,总有一天,社会可以被感染而变得更美好。 点评: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生活中极普通的小事。但所叙之事着实触动了“我”的心灵,并且经历了几番内心的冲突后,“我”终于作出了骄傲的选择。因此,这是一篇切合题意的文章。 这篇文章优秀之处,是具体地写出了“心灵选择”的过程,并且把这个内心过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整个选择的过程,作者的灵魂深处经历了三次矛盾冲突。第一次是想投诉与怕报复的冲突。这一情节写得很详细,通过对立的两个“我”的独白,写出了正义的“我”如何战胜懦弱的“我”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能战胜的思想转变过程。第二次是行动与犹豫的冲突。虽然叙事没有铺陈,但写出了选择之难。第三次是行动与结果的冲突。这一次冲突颇耐人寻味,写出了选择之难,原来并不全是来自报复的威胁,而是来自内心的恐惧。以上三个矛盾冲突,形成了三个精彩的情节,使平凡的小事叙述得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这篇文章提供了如何围绕话题叙好一事的成功范例,值得欣赏借鉴。(陈妙云 评)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恕。 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恕。 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也不容易。关键的是,心灵是如何的选择。当一个 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宽恕呢? 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能够赠以甜美的微笑。佛道中常讲究缘分,在众生当中,两个人能够相遇、相识,那便是缘分。当你们如果因为仇恨而相识,不可否认的是,在你们的心里已经牢记住了对方的名字,如果你因为整天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而心事重重,内心极端压抑,那么倒不如放下仇恨,宽恕对方。或许,因此你可以多一个可以谈心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多一份宽恕,便能令我们多一位朋友。 美国前总统林肯幼年曾在一家杂货店打工。一次因为顾客的钱被前一位顾客拿走,顾客与林肯发生争执。杂货店的老板为此开除了林肯,老板说:“我必须开除你,因为你令顾客对我们店的服务不满意,那么我们将失去许多生意,我们应该学会宽恕顾客的错误,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在许多年后,林肯当上了总统。做了总统后的林肯说,“我应该感谢杂货店的老板,是他让我明白了宽恕是多么的重要。” 学会宽恕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 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静。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写法的话题作文。文章先由两段由头引出“心灵应选择宽恕”这样一个话题。第一段是比喻性的由头,饶有诗趣,耐人寻味。第二段是以触动读者心灵的典型事例作由头,令人触目惊心,难以平静。 接着,文章以三部分论证了“心灵应选择宽恕”的理由。作者没有脱离“心灵的选择”去论述宽恕的必要性、重要性等等,而是紧紧围绕着“选择”,反反复复地说出“选择宽恕”的好处,和“选择仇恨”的恶果。通过一次次的对比论证,让人接受“宽恕”的心灵选择,而抛弃“仇恨”的心态。 全文道理虽说得不算十分深刻,但亦情亦理,贴心顺耳,如涓涓细流,荡涤胸襟,净化心灵。(陈妙云 评) 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人生长河里,我们常常需要作出选择,我们要让人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张开双臂,我选择博爱———一生无悔。选择博爱,就是选择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就是选择把自己的整颗心,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恩。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视情感,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时光在飞快地流逝,我们眼前的一切无不如白驹过隙,成为往事,我们要珍惜啊牎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瞳孔,当水石相搏,一滴水珠亲吻我的脸庞,当微风过处,树叶的那一丝微微的颤动飘入眼帘……我的心中无不升腾起一股柔情,那是对万物的景仰和对生命的热爱啊牎我们那么想让时光慢些流转,就让我们珍惜生命的机缘吧牎从此时,从此地。这样,我们多年后回味人生时,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一直都在珍惜,我无悔牎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明 朝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确定志向,就是定位人生;为志向而奋斗,就是充实人生;实现志向,就是升华人生。人生就是在奋斗中一天天走向圆满。有的人为了享乐,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能不短呢牽没有用博爱的心对待生活。 是的,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诚信,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选择坚强,我们感受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甘甜;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超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浪里,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 选择牢笼 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 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 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 而我的选择却是———牢笼。 人说:“绝色女子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大艺术。”何以这位艺术家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辛苦结晶? 我在浣溪侧濯洗过双足,那水轻灵自由;我在亭榭中沐浴过晨风,那风飘逸清新。 我是大自然的女儿,我可以尽享自然的一切馈赠,在我们美丽的家园中尽享着生命的润泽。然而,在那如画的国土上,竟然出现了战乱。 当我看见鸟儿们惊得四散奔逃,当我听见河流的丁冬转向了呜咽,我不愿叹息什么,风更不会哭泣什么。我清楚地理解现在的处境,我的处境,我的命运也就是越国的命运。 我不仅是自然的女儿,而且是越国黎民的女儿。看见颓败的家园,倾听战士们沉重的叹息,我做出了选择。 放弃的是青山绿水,是亭台轩榭,是欢歌笑语,是兄长父母。选择的是人前假意欢笑,是深夜泪湿巾帕,是违心奉迎,是刻骨伤痛。然而,我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我一人如入牢笼,但我的人民可以死里逃生。我不求人们为我歌功颂德,这只是女儿对伟大母亲的一点回报。 我打点行装,泪水被风吹成一条弯曲的小河,流淌在祖国的大地之上。我又轻拂一下琴弦,那音韵在山谷中回荡婉转成千古泛音。 我以平静的声音告别祖国:“我是西施,我选择牢笼。” 我走了,脚步沉重。但我心中有一个信念———“越必灭吴”!(山东考生) 2002年高考全国卷河北省高分作文:拷问灵魂 拷问意志,拷问良心,拷问你做人的准则,请问:你能坚持多久? ———题记 童真无邪的孩子说:“心灵的选择是把售货员阿姨找错的零钱送回去一样简单。”初涉人世的青年说:“心灵的选择是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心,用铁一般的意志。”垂暮之年的老者说:“心灵的选择是昔日的竞争对手落魄不堪时尽力拉他一把的宽容。” 九月菊选择在万物凋零秋风肃杀的季节开放,需要多大的勇气来装点这个季节,不与桃李争艳,不与牡丹比香,为的是不让这个季节冷落。高尚心灵的选择。 骆驼不瞻望大海,不远眺草原,不梦想森林,一心一意划行在沙漠之海。为了人类行进中的方便,它甘愿自己寂寞在茫茫无尽的沙漠而无半句怨言。奉献心灵的选择。 那个流传千年的童话是否记得?母亲为了儿子不幸因饥渴而死,用自己的鲜血浇灌结有果实的树木。当儿子醒来寻找母亲,母亲已长眠于山岗,而满山的树丛也都变成血一样的红色,夺目耀眼。哪一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宁肯牺牲自己。慈爱心灵的选择。 纽约街头那名潜逃的罪犯面对手中的人质———一名即将临盆的孕妇,毅然放下徒(屠)刀,立地成佛。当婴儿的啼哭声响在耳边时,他终于松了一口气:“一个多么可爱的小生命!”生命的力量震撼每一个人。而那名罪犯的选择又是多么明智的举措。良知未泯心灵的选择。 独自从这壁断崖翻过,那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想使种族不灭,就得牺牲。那群老斑羚的选择又需要多大的勇气———做年轻羚羊的垫脚石坠入深不可测的峡谷而粉身碎骨。一场生与死的真正较量。所有的羚羊都是那么从从容容走向断崖。大无畏心灵的选择。 心灵的选择源于灵魂的拷问。在这个日益商品化、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大街上(的)坏人坏事你出手相助了吗?面对弄脏了你的衣服摔倒的小男孩,你出手相扶了吗?面对贫困山区那些孤苦伶仃的孩子,你解囊相帮了吗? “人之初,性本善。”让你的心灵来选择,让你平凡的名字被大家永记,使你心灵的两片羽翼都光彩夺目。 一次心灵的选择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弥勒规则•2002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凡间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平衡的天庭经济,同时也急红了玉皇大帝的眼,为了拉近两地间的差距,玉皇御笔一挥,一批天营企业陆续成立。 众仙都已入位,唯有天庭运输公司还缺经理一职。对于天庭的支柱产业,玉皇也是不敢大意。最后,他决定派刚正不阿的李靖与人缘最好的弥勒扮成凡人下界取经。 三天后,两人学成归来。玉皇向来尊重李靖,便令他先掌舵,弥勒作为后补,随时任用。 李靖就职后,在经理室挂上了“规则是力量”的警示牌,这是他从凡间学来的。一月后,公司产值略有增加,但却有极数匿名信飞到了玉皇手中,原来李靖刚正不阿,用严格的规则管制众人,弄得工人怨载道。迫于压力,玉皇不得不用弥勒代替李靖。李靖忿忿不平,挂印而去。 几天后,在众仙的欢呼声中,弥勒走马上任,在众人的簇拥下,弥勒来到经理室,望见“规则就是力量”几个大字,微微—笑,回顾众人说:“此愚人之论也!我在凡间学习时,看到有个经理守规则,纵容员工,员工们也知恩图报,干群关系好得不得了,依我看,人心为先,规则为末!”“是,是……”众人连忙附和。 弥勒上任后,立刻把“规则”二字改为“宽客”,用它作为自己处事的警示铭。一个月下来,公司产值增,上万封感谢信送到了玉皇手中,玉皇深感欣慰。 半年过去了,运输公司大幅亏损,但玉皇手中的感谢信还是有增无减。玉皇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一日黄昏,玉皇身着便服,只身来到公司,看到公司员工多已回家,剩下的都在聊天。玉皇带着疑惑走进经理室,看见弥勒正背对自己阅读文件,于是便暗施隐身法立在一旁。 “好,月末了,我弥勒要发奖金了!”弥勒按规定拿出了员工们的劳动表,“天狼星出工最多,给他胜利奖。天马星只出了半月工,唔,给他节油奖,都不容易。小熊星没出工。这……”弥勒摸大光头陷入深思,“按规定该开除他!” 玉皇暗想,“这么办吧!给小熊星安全奖,规则算什么东西,人心最重要。”弥勒决定了。 “啊!”玉皇差点喊出声来。 在回宫的路上,玉皇明白公司不景气的真正原因: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办什么事,还得有规则,还是让李靖来做吧! 一日后,弥勒下台。 半年后,公司法令一新,蒸蒸日上。 2002年高考全国卷河南省高分作文:那片幽幽的爬山虎 小时候,父母都心高气傲,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因此,刚一出生,我便被父母放在了外婆家,我是由外婆用炼乳夹杂着汤汤水水的小米粥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 外婆说我小时候很乖,一个人没事的时候总爱搬个小凳子坐在房前的老槐树下,安安静静的像小大人似的,也不知都想些什么……当然,这些我是不记得的,只记得六岁那年的春天外婆拉着我的手,在向阳的那间老屋的墙下种了几粒爬山虎的种子,等到9月份我入小学时,那些爬山虎已长得很是繁茂了,望过去,是一片幽幽的碧。 后来我考入初中、高中,记忆中最深刻的总是那片幽幽的爬山虎。外婆说爬山虎是有脚的,它的脚紧紧地依附在墙上,盛夏季节它们的脚可能被烫得焦黄,但是它们依然不停地攀登,不断地向上爬呀爬呀,永远不停地向前,外婆说我也应该像这爬山虎,在逆境中拼搏,在逆境中奋斗……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已读到高三了,繁重的功课压得我喘不过气,整个寒假我都泡在书堆里没离开房屋半步,我深深地明白,这是一个加倍的季节,付出意味着更大的收获。房前的爬山虎也如我一样沉默,渴求着沉默后的鲜花与掌声。 突然有一天,遥远的地方飞回一封家书,是我的母亲从上海寄来的,说是在上海给我办了户口,考大学时就在那儿考……信上的字一个个都是真切的,可对于我“父亲”、“母亲”这字眼是何等的陌生,在我最需要父爱母爱的孩提时代,他们剥夺了我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权利;我无言责怪我的父母,是他们赐与我生命,但是他们将我寄托给外婆,让我在十几年的生活中,饱尝各种酸甜苦辣,真不知是一种不负责任还是一种磨炼,但我深知,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做女儿的没有理由怪他们。 看着外婆花白的头发,方发觉自己已经长大,该是自己作出选择的时刻了。然而我没有理由离开外婆投身于繁华的都市,尽管那儿霓虹灯在闪烁,尽管那儿的分数相对于内心很低,但我已经习惯了拼搏,余秋雨先生也说“安适的山寨很容易滞留人生”的,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没有人能说得清变化的激情与思考的冷静哪个更重要,然而中国在发展,我也不会做温室里的幼苗,我应该是屋外的一株爬山虎,坦然地接受风的打击,雨的洗礼! 抬起头,外婆正对着我笑,那片幽幽的爬山虎也正频频挥手向我致意…… 2002年高考全国卷河南省高分作文:生命的高度 生命,赋予每个人只有一次,弥足珍贵,但有些人却在生死抉择时舍弃自己的生命去追求更高尚的,在他们看来更可贵的东西是爱情、正义、他人的生命…… 选择爱情。比利时举行了一场登山比赛,接近山巅时,一直遥遥领先的丈夫忽然失手,惨叫一声向山谷跌去,当他落到妻子的身边时人们看见了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一幕:妻子奋力向空中跃出然后抱住丈夫,最终两人一块跌入深不见底的山谷。正是那一跃,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一瞬,正是刹那的生死抉择让人们热血沸腾。我们仿佛听见了妻子的声音:“我要和你永远在一起。”是的,最后的心,也要为你而跳! 选择正义。6月26日,戒毒日。电视上报道了一个真实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在一次打黑缉毒的战斗中,一个武警人员不幸落入犯罪分子手中,残忍至极的犯罪分子出于报复,给他强行注射了一支毒品,而这个深知毒品危害的武警人员趁着毒瘾未发作时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的,他以死的代价作出了选择,他选择了正义。他以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含义! 选择他人生命。二战中曾有一个爱兵如子的军官,一次空袭中,他看到弹体将要落地而左前方尚有一个小战士未卧倒,于是他奋力向前一扑,趴在小战士身上以身相护,炸弹爆炸后两人都平安无事,当军官无意一瞥后发现刚才他卧倒的地方被炸了一个大坑。倘若没有他刚才的一扑,恐怕早已死无全尸了。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回报,一种对崇高选择的回报。 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 是的,选择可能平凡而又朴实,但其意义却伟大而又深远。正是这一次次心灵的选择洗掉了人类这个物种因物欲而蒙上的恶名,铸就了你坚韧而又脱俗的性格,塑造了你高贵而又圣洁的灵魂,堆砌了你生命的一段段高度! 感悟规则意识•2002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 追踪报道: 在2002年韩国世界杯上,出现了一些人们很不愿意看到的违反场上规则的事。对此,许多人纷纷站出来,指责运动员、裁判员的不守规则,希望球场“纯洁”起来。 相关链接: 殊不知,做事情没有规则的案例还有许多,举不胜举。“冠生园月饼”事件,“房地产买卖”黑幕……商场里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永恒规则一次次被打破。而我们的甲A赛场呢?“假球”“黑哨”也无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京城广大球迷恨之入骨。“公平竞赛”的规则也同样一次又一次被无情的践踏着……乘车不买票,不排队……种种不守规的事例让人触目惊心。我们每天随意的走在街上,仿佛踏入了毫无规则的“动物世界”。 专家评述: 对于此现象,我们专家不约而同的疾呼:我们的人民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规则哪儿去了?!众所周先,中国已加入WTO,即将面临一波又一波机遇与挑战。但不管是狼来了或是浪来了,我们的规则不能废。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世贸组织对成员国的统一要求,也就是基本准则。龙永图先生曾训:“入世先入规”。不错的,我们加入了WTO这个村子,就一定要遵守这个村的村规,否则将天下大乱。 即时评说: 专家学者的话,为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否则便会首先出局。但规则并不应一味盲目的墨守,我们应学会“与时俱进”,仔细分析、研究规则,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应让规则束缚我们,而应让其最大限度地为我们服务。 时事有感: 一家有规则一家强,一国有规则一国强,天下有规则天下强。愿我们都能遵守每一方寸土上的约定。 当布谷鸟叫起,春天还会远么? 当桔子红了,丰收的季节还会远么? 当我们驻足银行收款台前,看到每一个公民在没有轮到自己时,都静候在一米线外,填写完单子后,都能将桌台上的钢笔插回笔筒时,我们的欣欣向荣的一天还会远吗? 请在心中永远树立规则意识吧! 高考作文绝妙开头与结尾示范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我们收集和整理了近两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即所谓“摇舟振楫”是也。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绝妙开头示范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问世间情为何物》)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三国英雄开会》) 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不休。(《谁是打虎英雄》) 4.巧用修辞 ①“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