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简析——孟浩然专集(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孟浩然专集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怀人之作。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开头两句引用,三四两句进入题意。“相望”表明对人的思念。下面四句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这是全诗精华所在。朴素的语言,平淡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风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近似。最后两句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诗歌的内容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一二句写景的同时写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不但写出了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且传达出一种心理的快感。三四两句写出身心两方面的快感。五六两句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无知音,就由纳凉过渡到怀人上。诗人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歌的主旨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一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三四两句写世人回家,自己归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路,体验先贤感受。幽人既指先贤,也是自况,与山林做伴,与尘世隔绝,孤独一人寂寞生活。从日落到月夜,从行舟到登山,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吊古伤今的诗。一二句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联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伤感情绪来自今日的登临。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尚”字十分有力,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羊公碑屹立,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有包含的作者的激情。语言通俗易懂。 岁暮归终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应进士而落第,归敝庐,本非所愿。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不才,既是谦辞又有不被人认识的感慨;明主,含有赞美之意,求仕之心未灭,还希望皇上重用。多病故人疏,委婉含蓄,本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诗人却说自己因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鬓发已白,而功名未就,诗人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松月夜窗虚,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语涉双关,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孟浩然专集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怀人之作。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开头两句引用,三四两句进入题意。“相望”表明对人的思念。下面四句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这是全诗精华所在。朴素的语言,平淡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风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近似。最后两句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诗歌的内容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一二句写景的同时写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不但写出了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且传达出一种心理的快感。三四两句写出身心两方面的快感。五六两句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无知音,就由纳凉过渡到怀人上。诗人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歌的主旨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一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三四两句写世人回家,自己归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路,体验先贤感受。幽人既指先贤,也是自况,与山林做伴,与尘世隔绝,孤独一人寂寞生活。从日落到月夜,从行舟到登山,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吊古伤今的诗。一二句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联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伤感情绪来自今日的登临。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尚”字十分有力,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羊公碑屹立,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有包含的作者的激情。语言通俗易懂。 岁暮归终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应进士而落第,归敝庐,本非所愿。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不才,既是谦辞又有不被人认识的感慨;明主,含有赞美之意,求仕之心未灭,还希望皇上重用。多病故人疏,委婉含蓄,本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诗人却说自己因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鬓发已白,而功名未就,诗人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松月夜窗虚,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语涉双关,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我的邮箱是liangwannian@tom.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闂備礁鎲$敮妤冩崲閳ь剛绱掗弮鈧幐鍐茬暦閵夈儺鍚嬮柛娑卞灣閹层儵鏌i悩杈╁妽鐟滄澘鍟撮幃銉╂晸閿燂拷 闂備礁鎲$敮妤冩崲閳ь剛绱掗妸銏℃珚鐎规洏鍎遍濂稿川椤栨粍鍟i梺鑽ゅС閻掞箒銇愰崘顔藉亯闁跨噦鎷� 闂備礁鎲$敮妤冩崲閳ь剛绱掑鍓х獢鐎规洘顨婃俊姝岊檨婵炶偐濮撮…璺ㄦ崉閾忓墣锛勭磼閳藉懏瀚� 濠德板€曢崐鍦箒缂備焦姊归幐鍐茬暦閵夈儺鍚嬮柛娑卞灣閹层儵鏌i悩杈╁妽鐟滄澘鍟撮幃銉╂晸閿燂拷 濠德板€曢崐鍦箒缂備降鍔夐弲鐘茬暦閵夈儺鍚嬮柛娑卞灣閹层儵鏌i悩杈╁妽鐟滄澘鍟撮幃銉╂晸閿燂拷 濠德板€曢崐瑙勭仚闂侀€炲苯澧柛鐕佸亰瀹曪綀绠涢弴鐘电厠闂佺懓鐡ㄧ换鍌滄崲娓氣偓閺屾盯寮介崹顐㈩伓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