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综合学习资源,拓展语文课堂空间(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43001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李学军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学时,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参,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最多的是教材中的命题作文,学生有无亲身生活体验并不重视,学生有无真情实感也不关注,关注的只是师生是否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因此传统作文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狭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影响了语文水平的提高。实施新课改后,《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加大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加大了师生创造的空间,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新课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便是实现这一标准的真正体现。下面,我就“如何开发利用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传统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依纲照本,逐课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大胆的进行单元学习,求同存异:但最终都是要体现出编书者的意图来的。殊不知爱好读书的学生早都走到了前面,再来学习如同嚼蜡(特别是编排在教材偏后的课文,有的同学不知已读过多少遍,愿学的自不待言,不愿学的你是无法调动他的胃口的)。我在教学中就经常有意识的避开这种现象,对编写者的意图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探险”单元时,发现学生早已把本单元的课文读过好几遍了,我一讲到“探险”话题时,同学们并没有被那些“探险”家的精神所感动,反而对探险的刺激津津乐道(如蹦极、公园水渠冲浪等等),我先是就势利导,给了一节课让他们探讨这个问题,最终因亲身体验和材料积累太少而渐趋低谷。但我总觉本单元素材很好,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看到《真正的英雄》,便灵机一动,本单元课文中的形象不都可以用“英雄”来统领吗?便找来前不久刚刚上映的巨片《英雄》,在教室全剧重放。看完片子,我便以“谁是真正的英雄”展开了本单元的学习,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斯科特等人是英雄吗?鲁滨孙呢?夸父和孔子呢?结合《真正的英雄》,提示同学们写出你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同学们或侃侃而谈,或奋笔疾书;或大声辩论,或慷慨陈辞。两三节课下来,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我又趁机设计了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讲心中(作品中)的英雄故事,评心中的英雄人物,写身边的英雄事迹  ……这样虽然改变了编写者得意图,却也创造性的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

当然也可把改编教材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黄河,母亲河》,有同学说“黄河”隔我们太远,能不能把内容换一下?我一听这不正好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吗?便爽快地答应了学生,结果学生的创造性被激发,科代表和班干部把一套精心编排的节目《长江之歌》班上了讲台,台上主持人妙语连珠,台下观众热情高亢,他们自己利用地域特征对长江进行了充分的了解,把“长江之歌”的旋律久久的回响在班级的上空,之后又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佳作,如《长江,我的故乡》、《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你》、《长江壮歌》、《好甜的柑桔》、《弯弯山路悠悠情》、《屈原、昭君,我好想你》等等。这样同样的内容范围,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文体,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面,充实学生学习源泉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瞬息万变。学生感受最深、表现起来最得心应手的虽然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但是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对学生的生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 

     如上了《月亮上的足迹》一文,请学生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的综合性学习,如果仅以课本资料作为活动材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好在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三个网址,于是就先引导学生上网查找阅读收集相关材料,相互交流,然后再开展知识竞赛,最后再动笔,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开阔多了,写出了很好的想象作文。 

    再如《追寻人类起源》,我们也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的共享资源来进行写作的。首先,教师简单介绍相关情况,布置好活动目标,给学生列出书目和网址,然后引导学生上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大量的相关内容及他人的评价分析,自己也参与其间分析评价,最后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在网络中阅读了丰富充实的材料,有效地克服了以往作文中立意雷同、内容单一、缺乏真情实感的毛病。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中各种学习论坛(如,K12学生论坛)和E—mail的形式与校内外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使得语文学习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使同学们不断增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语文水平。 

三、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渗透,拓宽学习空间。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的老师开设了十几门校本课程,如气象观测、园艺设计、编辑与排版、象棋、围棋、生物园、毽球球艺、乒乓球艺、、电影课程等等,应该说学校生活中,可开发的资源是相当多的,真可谓“学校处处皆教材”。但是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留心处处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因此关注体验学校生活是学习积累的捷径。

如,结合校本课程“名著欣赏”和电影课,指导同学们自编自演,先由同学们讨论、确定剧本的主题、内容、人物,然后再分工协作准备资料、丰满人物形象和相关情景;再由同学们分头执笔写出自己负责的章节或片断,在试演中修改,在修改中试演,如是反复几次,最终创作出自认为不错的作品来。学生们能在创作中体会出艰辛与乐趣,更加体会出那些名篇巨著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如《红楼梦》般“增删十载”而成!更有滋有味的投入了名文佳作的阅读中去寻找灵感与体味美感了。最终在我们举行的“名著对白、表演”大赛中有了不俗的表现。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了,综合能力都可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除此以外,还可利用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指导训练,如:元宵猜谜、清明扫墓、五四游园、中秋赏月等活动;留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诸如“迟到了”、“班级竞赛扣了分”、“体育艺术节得了第一名”、“我与同学闹矛盾了”,“我们的外教”;关注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人。这样引导学生关注课堂课余生活、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师生交往等,获取独有的体验,增加写作之源,激发创作的灵感。 

   当然,学校资源还应包括师生动态生成的知识。因为学生对问题、事物、现象的理解,需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各自的见解,相互促进,相互启迪,相互沟通,从而更好地学会表达语言。例如,写《我在月球的一天》,让学生针对所收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学生对天体、星星、月亮有了不同的感受。另,月亮在不同学生的眼里变的丰富多彩,他们描述月亮的特征,想象月亮的情感,创造月亮的童话,他们的对话虽然是支离破碎,但富有情趣,打开了思路,激发了学习与写作欲望。 

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更激发了他们自觉学语文的兴趣。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愉悦的求知空间。

四、留心大自然、关注社会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积累学习源泉。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突破教室、课堂生活圈,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这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形成态度,认识价值。旅游、参观、访问、调查都是学习语文的形式。 我曾多次引导学生走向街头、书摊、市场;假期随父母旅游一些知名景点或一些不起眼的小山村(《感受自然》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即是语文学习。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人与人的交往,使学生对现实、对生活、对价值的认识不断的改变和加深,让学生把社会的体验表达出来,这就走向了与做人相结合的道路。社会的交往,是情感的交往,是做事态度的交往,是价值取向的交往,因此语文学习也应重视交往的过程。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生成了独特的体验。学生很愿意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实,又反映了人生的态度。 如,为了上好《漫游语文世界》,学生通过走上街头,学来了活生生的街头语言以及、,并能把它们再现于舞台,批评指正人们不规范的言行;收集了大量的生活用语,也能对他们鉴赏品评;并且学以致用,写出了很好的广告用语及标牌、对联等。

五、课堂学习延伸到家庭生活,互动交往,渗透亲情体悟。 

   “家”是活动的环境和感情的载体,家庭生活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但是学生却常常觉得无内容可写。即使写了,笔下的文字也是一个个被“挤”出来的,缺乏情感激荡。的确,“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如果不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情,习作时,他们往往会以局外人的身份应付写作。因此,引导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往,体会亲情,为说真话、诉真情、写真文将提供了有利条件。《我爱我家》的学习活动就这样展开了。

    为了搞好这次学习活动,学生观察并记录: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后所做的事;询问白天工作的情况;了解父母的烦恼;回忆父母关心照顾自己的几件事;访谈了父母的成长经历。接着让学生把这次活动通过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平时不在意的小事被回忆起来了,原来不敏感的心弦被拨动了,真情被唤醒了,学生写出了情真意切的文章和给爸爸妈妈的一封长信(建议学生把信放在父母能看到的地方,暗中观察父母的表现);有的同学还把家里收藏的照片,收集整理成《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相册,每一张照片下都写上充满诗意的话语,并为册子配上了前言、后记。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宣讲自己的感受。结果,几乎每一位孩子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学生的作品中同样透出父母亦受到强烈的震颤,父母孩子间沟通的桥梁架设起来了,亲情进一步被激发了,孩子的写作感悟力更强了。一个学生在他整理的本学期“优秀作文集”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句“我的父母在辛劳的工作之余与我一起整理这本册子,使它能够如期展现于同学们的面前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我由衷的感谢。”正是亲情的体现,也正是学生学习在家庭中的体现,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更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课改一年,收获是多方面的,仅拾浪花一朵,就教于大方之家!

 

 作者邮箱: lixuejunsbippl@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