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简论(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冯山如仁

    作为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并不在于他对语文文本讲解剖析的深刻地道,而在于他对学生的外围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或者说是他不辞辛苦地对学习进行自我启蒙和自学能力的养成。

    他之所以这样大刀阔斧地开拓新天地,敢于同顽固保守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挑战,大抵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自己的几十年的自学成材经验,其二是他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大胆实践。魏书生是1966年初三毕业生,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上山下乡进工厂,接受劳动者的再教育,从此再也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出于对读书的极大兴趣,加之对教育本身的深沉情感,他走上了教书的道路,同时也踏上了漫长曲折的自学之路。可以说,真正对他的教改创新起到革命性影响的并非是文学的魅力本身,而是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就自学他有三条体会:一是不抱成见,把对立的观点都拿来学习,像凯洛夫、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和皮亚杰等人的见解兼收并蓄;二是经常写读书思想日记,记有90多万字;三是结合教学实际撰写论文。尤其是,他善于吸收借鉴现代教育理念,以致形成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一是为学生服务,二是向学生交心,三是同学生商量,四是同学生一起总结。

    我们认为:正是他的这种鲜亮独到的民主教育思想,才浓郁地生成了像他那样的在中国教育界罕见的教育管理教学模式;也正是他的这种平易质朴亲切感人的教育实践,一改教师的权威性专断性传声筒之传统形象,也一反学生的奴隶性机器性被动性之悠久风貌,更使得他截然地有别于我国绝大多数的教师们!

    魏书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而不在于把知识背一遍。”的确,学生只有成为主人,拥有尊严、感觉自信,才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为此,他大胆地把心理学、教育学、科学学习方法拿来引进课堂教学,他创造性地把一学期的教材不到两个月就讲解完毕,从而用大面积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学能力的培养。魏先生认为,自学能力分为两层,低层次是指自己摄取知识的能力;高层次是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独立选择科学的方法尽快获取适合于自己知识的能力。依照循序渐进法则,他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四个过程:即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最后培养习惯。具体阐释如下:除了启发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可行性之外,他引导学生从纵横两方面考察世界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所谓纵,即介绍古今中外自学成材的有效性,像孔子、梁漱溟、毛泽东、林肯、爱迪生、高尔基都是自学成功的典范,让学生真切地意识到自学并非从即日起;所谓横,即从中国高校的招生之有限和就业竞争之残酷性,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方式的状况出发,告诉学生向来的教育都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大家在知识的高峰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出发点不同,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样就决定了大家奔向自己的目标或者说奔向整体最高目标的途径是绝对不一致的,我们完全有理由选择适合自己个性、适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去进行自学。”(P36)这样,便自然进入“激发兴趣”阶段,就是说,必须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幸福和快乐,而要这样,他从来不会像我们的许多家长和老师那样总对学生抱着过高的期望值,而是就每个学生都从各自的现状出发,一旦略有提高,便及时鼓励称好。所谓“教给方法”是指其一教给读书的方法,其二教给三结合的学语文的方法,其三教给学生一般的学习方法,其四教给学生提高效率的方法。这四个点中,其二与其四最显特色,值得我们注意。“培养习惯”就是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自学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学生时代本身的事情,而是一个人终身将要持续进行的事情。因为没有持续性的学习,就不会有振聋发聩的创造。 

    总之,魏书生就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几十年来,他身兼数职,外务繁忙,时常耽误学生课程,然而,学生并没有因为老师不上课而不置不管,相反,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照常运行,老师所耽误的学生都自觉补上了,并且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比较突出。可以说,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发展了学生先天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叶圣陶先生当年说“教是为了不教”,这种教育教学观作为一种理念,始终并没有在我国的教育界蔚然成风。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应试教育至今仍是作为弄潮儿活跃在我们的校园里。站在这样的背景中,衡量评价魏书生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突破性实践,其意义实在是重大呀。

    在中国,许多的领域都存在理论和实际的极端脱离的病弊,教育也不例外。但魏书生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尝试却于这病弊的大海中构筑了一座鲜活生动的岛屿。在这里,教育避免了简单的短期行为模式;在这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播下了终身教育的种子。这在我们这种既宣传素质教育又张扬常规应试的令老师们尴尬困顿的环境中也算是一种点化吧。尤西林先生在其论文《禅与现代人的主体性问题》指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取代。教育的重心不仅从知识向技能转移,而且从纯粹的智力挪向感受、情绪等非智力领域。学生从知识的负载体逐步恢复成作为主体的完整人格。”但愿这世界性的教育前景更快更广地安家落户于我们的校园,但愿魏书生这种改革家的胆识和勇气更强更倔地扎根生长在我们诸多教师的血脉中。

注释:文中标码引文均见《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魏书生著 沈阳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邮箱: fsrr1961@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