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和调节学生的兴趣爱好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王俊廷 学生的兴趣爱好,通常表现为学生对功课以外的活动或事情付出热情和专注,并由于专注而投入精力、时间、财力等。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方面的兴趣爱好是积极有益的,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促进作用,但对个人兴趣爱好的过分投入或过度迷恋往往使学生得不偿失。那么,怎样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和调节呢? 一、摆正兴趣爱好的位置 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对则处于从属地位。 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可能把兴趣爱好变成终身职业。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从总体上应要求把发展兴趣爱好放在学习之余进行培养,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 二、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 学生兴趣爱好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原因促成的,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家长或教师培养的,有的是受社会影响而形成的。我曾带的初二(3)班有一个叫罗江波的学生,所住的楼前就是体育场,其父是个足球爱好者,他刚会走路就常被父亲带到球场边看踢球,从而逐渐形成稳固的爱好,几乎天天下午都要踢上一会儿。我在和学生家长接触过程中发现,个别家长希望由子女去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高琴同学的母亲,少年时就梦想成为演奏家,几经努力,宏愿未遂,不得已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高琴4岁时就开始练习民族乐器,现在古筝弹得较好,一年要参加几次省市大型文艺演出。当然,更多的是学校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经过老师的培养,出现不少绘画、书法、演唱、演奏以及体育方面的爱好者。还有少数学生受社会上一度盛行的“明星热”影响,也在不切实际地追寻自己的“明星”梦。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兴趣往往采取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视之为旁门左道,不加区别地进行抑制;一种是把学生的兴趣爱好视为学生的前途所在,不惜财力、物力加以支持。为了与家长达成共识,我通过家访和开家长会,同家长进行研讨。我一再阐明这样的观点,不加区别地进行抑制不可取,因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很多积极因素,学校、家庭均不能对学生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非常有害的,从兴趣爱好转变为某种具体特长,由特长转变为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是相当困难的过程。例如罗江波同学,在学校里,甚至在全市中学生当中,球技均属上乘,但限于本市的足球基础和本人存在速度、身高等方面的差距等因素,不可能踢到职业队里去。同样,争取成为演奏家,对高琴这种虽拥有较好条件的学生来说也非易事,因此不能以牺牲功课为代价。经过沟通,家长们对我的态度表示理解,这使我在调节学生兴趣爱好方面比较顺手。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重点是把好“度”。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把发展兴趣爱好放在业余时间进行;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多下一点功夫发展兴趣爱好,遇学校或市里组织某项活动时,可以增加学生的训练时间。如举行足球赛时,就让罗江波带一些同学,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练球;遇有演出任务,就给高琴放上两天假……但在另一特定情况下,如考试临近时,我便要求“兴趣爱好”给“中心任务”让路。而把握好“度”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能因为兴趣爱好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让兴趣爱好始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三、引导和调节学生的兴趣爱好,必须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对于确有所长的学生,对其潜能的评价,决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得出。罗江波的足球潜能和高琴的演奏潜能究竟有多大,我不敢冒然评判,而是同足球行家和音乐权威交换意见后,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尽管如此,在指导和调节上也不能过于苛刻,关键是要求他们学好功课、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文化素养是每一个人发展的基矗。 鉴于我校十多年来,仅为高校输送三名体音专业学生和一名美术专业学生这一现实,我在班会上强调,对待兴趣爱好要有平常心,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由兴趣爱好转变为个人特长,进而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绝非易事,应立足于现实条件。对于高琴这样的学生我鼓励她锲而不舍,而对大多数学生则要求他们,可以在不影响学业的同时,发展兴趣爱好,能进则好,不进也无损大局。正像一个喜欢书法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书法家,但字写得好,总不会有害。 在一个普通班集体中,几十名少男少女都在编织着各自的理想,他们在性格、志向、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班级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只要这种个性差异处在正常范围之内,我们就不必过分介意,但当这种兴趣爱好出现某种偏差,就应加以引导和调节,以防学生陷入误区而不能自拔。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