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株洲市四中  唐文辉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全面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历来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重讲解,轻阅读”即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而忽视了阅读整体性的把握,尤其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失重,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

    鉴于此,本文主要从思想定位、实践探究及效果分析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特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指导性阅读和自由研究性阅读相结合,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自主阅读能力,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主动性  指导性  自由性 研究性

[正  文]     

从当前国内外教改潮流来看,“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了流行的口号,也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的新趋势。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学应以人为本。可是很长时间以来,传统阅读教学仍然停留于单纯的知识教学:教师或以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了教学的方向,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或过分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觉悟。使得阅读教学这一本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由于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而造成了教学上的主体错位,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作品的答案,以致在阅读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阅读的渴望。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人本主义理念,以学生阅读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课堂,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思想上定位:

明确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系统必须具备这样几个要素: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材料、阅读方法、教读者、读者。而其中“教读者”和“读者”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读者”与“读者”处在不同的位置,也有着不同的教或学的目标及任务。因此,明确二者的关系,摆正各自的位置,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是优化阅读教学的关键。

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魏书生老师曾经指出:“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这“互助的平等的关系”可以说是对师生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基本关系的最透彻明白的阐释,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不外乎此。教师帮助学生,使之可以顺利阅读;学生获得教师帮助,从而完成阅读任务。所以,教师以帮助学生为己任,力求做好学生的“助手”,应该是阅读教学中给自己最恰当的角色定位。教师要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始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明确了自己的身份与职责,给自己做了恰当的定位之后,就不会再高高在上地当指挥和导演了;而学生也就不用再急急忙忙疲于应付或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了。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可以说从思想认识上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二、实践中探究:

教学指导性阅读与自由性、研究性阅读紧密结合。

如何将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阅读指导,放任自流,阅读呈现出盲目性;有的教师把阅读变成做阅读训练题,阅读呈现功利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既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同时教师又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只有让课内教学指导性阅读与课外自由性、研究性阅读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积极参与,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学指导性阅读

    教学指导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它的主要对象是教材。那么,应该怎样正确指导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阅读训练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然后应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以检验解答的对不对;如果实在无法解答,那就径看注释和参考书。不了解处所都弄清楚了,又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的大意。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叶老把指导阅读的方法归纳成三步:即质疑自答;复读会意;细读探究。在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我认真总结了叶老的思想,主要着力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指导:

1、阅读和思考相结合。

古人云:“愈悟则愈疑,愈疑则愈悟。”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阅读能力高低的标志。阅读的整个过程应该始终贯穿思考的环节,思的质量高,阅读的质量也会提高。目前,阅读中重读轻思的现象是导致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阅读中的思考是扣学生心弦、震学生心灵、启学生心智的关键环节。抓好这一环节,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与作者的心息息相通,随着作者的感情波澜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泣或歌、或沉或昂。学生沉浸在“阅读情感”的氛围中,兴趣自然高涨,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采用讨论的指导方式让学生一起将阅读的感受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萌发求知的欲望。有时,我则利用文章的观点,引导学生针对现实,面对现实,发表各自的独家看法,让学生在侃侃而谈中进行多元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每当这时,我便鼓励学生“每有会意,便欣然提笔”,摘抄、续写、杂感,不拘一格。

比如,教《小橘灯》一文,文中写了“我”拜访了小姑娘一家。但有关小姑娘的爸爸是怎样失踪的,小姑娘的妈妈怎么啦等,文中均无交代。这无疑给学生留下了一各个个阅读上的迷团。在指导阅读时,我便利用这些迷团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讨论之后,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情绪特别高涨。于是,我便趁热打铁,设计了一个想象补充情节的训练,文末又设计了一个续写“十二年过去了”的故事的写作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目的,也实现了阅读写作的良性循环。

〈二〉自由性、研究性阅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体的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指导性阅读训练,在学生阅读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就应热情鼓励学生开始进行自由性、研究性阅读。

1、阅读与兴趣相结合。

高尔基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确,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自由性阅读便应还学生以自由,由学生自由、自主地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及阅读形式,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被学生“吸收”。学生将吸收来的东西融会贯通,纳于胸中,才能化为己有。并且,自由性阅读方式正好符合了中学生心理发展及个性发展的要求。学生可选择“我需要的”“我感兴趣的”文章来读,只要他们愿读、爱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卷有益”,而“开卷”在无形中便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入一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阅读新境界。

2、阅读与研究相结合。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贾宝玉;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阅读与研究相结合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现了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便可确立研究目标。之后便可几人一起合作分工,对相关资料进行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在搜集、占有一定量的资料信息后,小组成员针对该专题进行切磋,互相争辩,互相启发。最后,合作完成以总结专题研究成果为内容的小论文。

  研究性阅读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从传统语文教学中被动地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更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品尝到研究的甜头。                                                                                                              

三、效果分析:

“新概念阅读教学”创始人曾祥芹教授认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阅读是人为的,它要满足读者精神生活的需要──求知、练能、开智、立德、健身,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阅读又是人为的,它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追求真、善、美的发展水平。”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性、自由性、研究性阅读的充分训练将收到很多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提高综合素质。  

正因为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所以,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便成为了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是未来教育“四个支柱”的一块基石。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手段,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一句话,阅读教学是提高人的整体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完整的阅读过程不仅从读物中提取意义,还要由意及物,反应读物所反映的客观世界,进而把阅读心得化为文字,并运用于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践。要使更多的学生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就必须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质,努力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而要提高能力就必须造就人的“知识之林”的生态平衡。这个平衡靠的是持续的广泛的阅读,如果离开了大量的阅读,忽视了语文作为综合性基础课的特点,那绝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个人的语言应用能力,也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无数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被称为已经具备较高的、甚至一般的综合素质的。

〈二〉激发创新意识

科学的思想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力量所在,创新的思维又是科学思想的灵魂。文学作品的阅读说到底是人文素质的教育。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阅读的感知、领悟、鉴赏中,便可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学生的知识面越广,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而兴趣和热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和推进剂。这样,就越可能造成活跃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喜欢穷根究底,探本求源,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的求知欲望,培养良好的自觉习惯。这既符合中学的阅读规律,也符合他们这个年龄的心理特征。

广泛阅读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阅读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同时,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对事物的观点就越敏锐、深刻,而在诸多能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思维活动(即智力结构的核心因素)就能在广阔的领域中进行。因此对事物的判断和推理就会更准确,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居里夫人说:“对于某种新奇的现象,给了它一种解释,之后,许多人便接受了。但有思想的人却不满足,他们说不定还有可研究的地方。”“永不满足”的、“有思想”的人多了,“可研究的地方”也就多了,创造性的奇迹也就可能出现了。

〈三〉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许多教学专著也明确了教育与审美相结合的原则。将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以后,学生便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主体。十几岁的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内心世界一刻也难得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而阅读教学便可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产生爱心,生发美感。中学语文教学包含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比如《天上的街市》的诗幻美,《荷塘月色》的朦胧美,《小橘灯》的朴实美等等。教师在指导性阅读中,通过对文章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导,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通过教师循循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观点更加鲜明,同时人性也得到了深化与发展。

课外自由阅读更是让学生在一种怡然自得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凝铸优良的品格。在一次次美的享受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将受到一次次触动:大自然的美好使他们愉悦;人性的崇高使他们敬仰;人情的美好使他们感动。这些情感体验一旦沉积下来,必然能使学生充满对美的向往,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鄙弃。可以说,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审美体验中亦在不断地塑造着一个个美的自我,一颗颗美的灵魂。

总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冲撞、融会与发展,从而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达到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

2、《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  崔允淳 1999年)

3、《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孙绍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4、《新概念阅读宣言》(曾祥芹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1年1-2 )

5、《阅读课的“非指导性教学”》(刘正才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年第7期)

    

 作者邮箱: twh197502@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